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所以,幼儿美术教育也应当加强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材料、生活化的教学形式以及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可以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
审美能力是每一位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并提升幼儿的美术教育,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生理年龄的限制,幼儿的很多思维和想法都不成熟,虽然对于新鲜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也只能以触觉、听觉或者视觉的方式来感知世界。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应用到幼儿美术教育中,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来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
一、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作用
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到幼儿美术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儿有着极为丰富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将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应用到实际的幼儿美术教育中,既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幼儿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心理,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其次,由于生理年龄的限制,幼儿在生活方面的认知并不全面。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应用生活化的教育策略,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发展潜力,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最后,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应用到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还可以加深幼儿对生活的感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而促进幼儿的未来发展[1]。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的特点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生活化教学主要表现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特点。首先,生活性特点。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元素来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在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细节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审美能力。而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知识都需要经过生活实践的验证,艺术形式也不例外。只有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促进美术艺术的健康发展。只有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将更加立体、形象的美术知识展现在幼儿面前,加深幼儿对美术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其次,游戏性特点。由于幼儿的生理年龄非常小,并不具备成熟的思维能力和心智模式,所以只能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开展学习活动。而每一位幼儿都具备游戏的天性,所以将美术教育与游戏进行结合,就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最后,适应性特点。受到幼儿思维能力与心智模式的限制,幼儿美术教师必须要采取符合幼儿认知能力和成长规律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成长潜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
三、幼儿美术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
(一)加深幼儿对生活中的美的感受
很多艺术家美术作品的创作,都是来源于其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而幼儿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日常生活经验,但是却并没有较强的生活观察能力,无法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来发现生活中的美。所以在实际的幼儿美术教育中,要想加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必须要加深幼儿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而且,幼儿的生理年龄较小,很难理解纯文字性的理论知识,所以只有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教会幼儿用心观察生活的方法,才能够让幼儿对生活中的美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3]。
而要想加深幼儿对生活中美的理解与感悟,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幼儿美术教师要带领幼儿到园中,进行园中现有绿色植物的观察。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进行宠物角的设置,然后放置一些常见的植物或者动物,让幼儿利用日常活动时间观察这些植物或者动物的变化,进而更好的了解生活中事物的变化规律,了解事物的具体变化特点。这样一来,幼儿就可以更好的发现日常生活中与众不同的事物,并对其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最后,教师还要在实际的美术教育过程中引导幼儿进行美的创造。当幼儿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对生活产生一定的理解之后,就可以通过创作来进行生活经验的重组与整合。例如,可以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创作,将纸杯做成手提花篮、将废旧报纸做成花朵等。对生活经验进行重组与整合的过程,就是幼儿感受生活中的美的过程。
(二)对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方式进行优化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只是根据教学大纲和美术教材来设计教学活动,并没有注重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应用。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模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只有加强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优化,让教学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紧密的结合,才能够最大限度的点燃幼儿的学习热情,提升幼儿美术的教学效果。
对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教师要对幼儿的实际心理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例如,幼儿不喜欢纯文字的教学内容,但是却对颜色丰富的教学内容情有独钟,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挑选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来作为教学内容。将不同颜色的花朵和叶片制作成动物的形状或者植物图形,既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又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幼儿实际生活有关的课题,通过生活化的课题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在传授幼儿绘画技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水果、昆虫、风景等为素材进行绘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幼儿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还可以激发幼儿对绘画技巧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都会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教材中美术作品的临摹中,而并没有引导幼儿在临摹过程中加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既没有得到培养,其相应的个性化发展也受到了限制。只有重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加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4]。
(三)加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
家庭是幼儿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幼儿智慧启蒙的第一场所。教师要想用有限的几十分钟来提升幼儿的美术能力,难度非常大。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进行融合,才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来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首先,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并没有掌握科学的幼儿启蒙教育方法,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家长进行引导,教会家长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其次,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一些开放式的家庭作业,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制作一个手工作品,或者共同完成一幅绘画作品。这样一来,既可以加强幼儿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又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美。
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到幼儿美术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将生活化教学策略应用到幼儿美术教育中,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就必须要加深幼儿对生活中的美的感受、对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加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陈萍.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136-137.
[2]张文.试论生活化幼儿美术教学模式的构建[J].成才之路,2019(09):66.
[3]宋丽.回归生活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2):213.
[4]邢倩.幼儿美术教学生活化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