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   作者:张念如
[导读] 幼儿时期的孩子,内心情感比较丰富,思维较为活跃,但缺乏理
       摘要:幼儿时期的孩子,内心情感比较丰富,思维较为活跃,但缺乏理性化思维。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其形式多样,对教学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为了增强音乐活动的开展效果,教师则必须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完善音乐活动,以此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深化其学习体验。以下,笔者就如何以游戏形式开展幼儿音乐活动展开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性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

        前言:《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学前教育学》也指出游戏是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主要活动。在幼儿园教育当中,音乐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其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将游戏作为基础对课程展开深入分析,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游戏当中,在活动当中体验游戏的乐趣,并获得相应发展,为幼儿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以游戏形式开展幼儿音乐活动的积极意义
        一方面,能够带动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幼儿时期的孩子对游戏十分感兴趣,倘若教师只是以音乐活动开展教学,就会由于幼儿无法把握音乐内涵而致使其学习热情降低。游戏的融入可以使幼儿以不同形式参与到活动当中,进而深刻感受音乐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其散发的独特魅力,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幼儿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其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从而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幼儿掌握音乐的多种表达形式。音乐活动本就具备一定的动态性,游戏的融入赋予了活动更深的内涵[1]。教师将丰富的教学要求运用有趣、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幼儿在唱唱、听听、玩玩以及动动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向幼儿渗透常规教育与审美教育。在充满乐趣的音乐游戏当中,幼儿不仅掌握了音乐的多种表达形式,且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享受,从而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此外,能够发开幼儿的创造潜能。音乐游戏注重即兴,而即兴的背后则是创造。当幼儿听到音乐的时候能够随乐而舞;当没有乐器的时候,能够主动发挥想象去创造,以肢体动作代替展开表演。由于幼儿受能力的限制,其时常无法有意识的应用音乐知识,然而即兴活动则能够抒发情感,调动幼儿尝试语言、节奏、动作、律动以及舞蹈等创新,从而提升其创造能力。
二、以游戏形式开展幼儿音乐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将游戏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当中
        对于音乐活动而言,其形式为多种多样的,幼儿时期的孩子,对趣味性较强的内容会更加感兴趣[2]。当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必定会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以此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基于此,幼儿教师必须注重将游戏贯穿与整个音乐活动当中,将趣味性作为契入点,结合音乐的具体内容,设置不同游戏,借助情境创建开展音乐活动。幼儿则可以在游戏当中更好的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与学习的乐趣,理解音乐活动的内涵,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例如,当教师带领幼儿以“打蚊子”为主题开展音乐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幼儿创建这样的教学情境:森林里举办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可就在动物们均沉醉在动听的乐曲声当中,一群坏家伙前来捣蛋。听一听它们发出了什么声音,猜一猜它们是谁?然后为幼儿播放歌曲《小蚊子》,让其结合肢体动作进行表演,可针对长音和重音表演分子飞和拍蚊子的动作。幼儿在音乐游戏当中借助肢体完成动作,不仅强化了身体素质,同时也学会了思考与创造。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必须确保游戏始终贯穿于音乐当中,这样才能够使幼儿充分感受到音乐游戏的乐趣与价值。
(二)充分发挥歌词在音乐游戏当中的作用
        幼儿时期的孩子虽然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对音乐学习却兴趣不浓,特别是正规的音乐学习,严重缺乏自主性。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提升其道德素养。所以,需要以此作为出发点,引导幼儿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歌词创编,以此提升音乐活动的实效性。
        例如,当教师带领幼儿以“我自己穿衣服”作为主题开展音乐活动的时候,此生活习惯的形成对幼儿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借助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则可以让幼儿进行歌曲创编,将自己平时的表现串编成歌词,以此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能够积极改正,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三)借助各种游戏形式有效开展音乐游戏活动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并传递着人们的情感[3]。幼儿阶段的孩子缺乏良好的音乐认知能力,倘若教师完全以音乐的视角进行音乐活动的话,对幼儿而言,其很难理解音乐蕴藏的内涵。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表演游戏等,将音乐内容以活泼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从而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例如,当教师带领幼儿以“王二小”作为主题开展音乐活动的时候,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中蕴藏的内涵,使其情感能够得到触动,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为幼儿讲解有关王二小的事情,帮助幼儿更加了解王二小这个人,进而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将幼儿分成不同小组,让其分组表演“王二小”的小故事,以此切身体会音乐表达的内涵,深化对音乐的理解与认知,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结论:综上所述,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将游戏与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以此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学习,潜移默化的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通过注重将游戏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当中、充分发挥歌词在音乐游戏当中的作用、借助角色扮演有效开展音乐游戏活动等,有效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出了游戏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价值,带动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为幼儿将来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倩.游戏  伴孩子成长——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91.
[2]王慧.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游戏化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19(30):59-60.
[3]魏娟芸.在游戏中感知音乐——试析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