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合作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期   作者:谢喆
[导读] 随着不断加快的新课改进度,以前只注重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知识的教学方式
        摘要:随着不断加快的新课改进度,以前只注重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知识的教学方式,自主探索将是教师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对学生所做出的主要引导工作,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探索数学的模式。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以高中数学探究式合作教学法为中心点,从五个不同的方面探讨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合作法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探究式合作法、高中数学教学、应用分析
一、引言
        高中教育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最大的最高效的效率。课堂的本意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主要任务除了传授知识,也要肩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学习的探究兴趣,才能更高效的完成课堂目标。探究式合作法作为新课改推广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具有激发学生团队合作,对知识的探究思维,以及对课堂参与感的作用,可以为以后学生的发展打好更结实的基础。
二、合理进行小组划分
        遵循“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划分原则,在课堂分组教学之前,进行科学分组,小组内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其他不可控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要重要的多。所以必要的科学性分组是不可或缺的。即便于教师后期针对不同的小组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案设计,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思考发展。出于教师为了方便管理的目的以及对学生有最大程度上的数学思维进步的考虑,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要太多,以五人最好。在科学分配的小组里,达到互帮互助的最佳效果,促使学生更快的进步,并在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达到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1]
三、科学分配学习任务
        在推广探究式合作法的时候也同时发现了这种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小组分配中基础好的同学与基础较差的同学可能会分配在一起,而在教师发布小组任务之后,基础好的同学由于拥有较好的基础,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为轻松,对老师发布的小组任务有更强的认同感,也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去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得到最终的任务答案以及思考过程中的乐趣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就不一定了,因为基础较为薄弱,不能在很快的时间内理解老师发布的任务,对数学知识不够敏感,相对应的对于小组任务的认同感不会很高,也没有很强的执行力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小组任务,最后可能只是简单的理解一下已经得到的数学答案,而无法获得探究知识过程中的参与感以及得到最后结果的喜悦感。教师在小组任务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这些问题,针对性的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发布浅显一点的教学任务,使这类同学对老师发布的小组任务也具有认同感,拥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去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得到最终的任务答案以及思考过程中的乐趣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从而逐渐对数学知识感兴趣,达到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水平。
四、教师在探究式合作法中的作用
        关于师生关系,现代教育中开始提倡“亦师亦友”的相处方式,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在有限的条件下,自己去寻找实践的机会,把握住每一个迸发出的机会。教师也应该为学生努力创造出自由、民主、和谐的数学教育课堂,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一个较为活跃的气氛,帮助学生进一步进行知识探究的欲望。教师做为领路人的职责,就是完成高质量的教学,维持高质量的课堂效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排除一切干扰性因素,始终调动学生的热情以及求知欲望,让同学们保持高效学习的状态。教育的目的就是各种各样不同的想法,不拘于一成不变的想法,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该是最熟悉教学目的与教学计划的,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就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接收这些知识并作为基础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底。不仅仅只为了考试而学习,更是为了运用,为了更高层次的知识而学习。再每一个小组任务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小组的学生进行小组任务总结,及时帮助学生从上次的小组任务中吸取经验,以及教训,整理从中得到的有效消息,及时作出反馈。并组织整个班级进行小组任务的信息交流,根据信息交流提供的信息随时更改教学计划,以及对学生下阶段的学习情况作出实时反馈与调整。[2]
总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负责教育者应始终明白学生才是教育的最终载体,不同情境不同问题。教育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学生当指路者,引导其走上正确的,积极的求知道路,提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途中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困难,锻炼同学们的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战国.浅谈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 36:191-192.
[2]韩艳艳.基于导学案的学生分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以《演绎推理》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 Sl:258-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