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等价值理念。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物理是注重培养实验动手能力的科目,能够很好的建立及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能够在学习中树立责任担当意识。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探析显得极为有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引言
简单来说,物理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物理课程中获取的,对于个体的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的品质与能力。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新课标的重要要求,已经逐渐成为引领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充分重视核心素养对于突显学科价值的重要作用,对物理核心素养进行更加准确的解读,并以此为基础对物理教学策略进行改进。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规律以及认知基础,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1创设有效地物理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将无法对问题展开细致的研究。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物理现象及规律,进而找到推理和论证的方向,才能最终掌握物理知识。此外,科学思维也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将科学思维纳入到教学培养工作之中,以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然而,现阶段仍有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来传授知识,无法引导学生走入具体的物理研究情境,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了改善上述教学问题,教师应该创设出有效地物理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产生比较强的学习感受,进而主动参与到课程的研究,这样有助于学生从研究中锻炼自身的科学思维。以《形变与弹力》教学为例,首先物理教师想要创设出有效的物理教学情境,就应该基于弹力有关概念,针对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情境,以在研究中不断引导学生构建推理和论证思维;其次,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其它先进的教学技术来营造一个较为生动而有趣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从而愿意主动参与到情境的研究。如教师课前录制一段关于“形变与弹力”的视频内容,借助一些简单的弹簧、铁丝或者尺子等道具,演示物体形变的过程,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形变与弹力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走进具体的课程教学情境。最后,根据视频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具体的问题;比如,不同物体的形变存在哪些差异?弹力产生的条件有哪些?通过结合问题来增加情境的悬念,进而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促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新想法和思路,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数据能力,培养科学严谨态度
科学离不开严谨的态度,认真求实是探索科学知识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一方面,教师可以介绍一些物理学史,如教学库仑定律时,库仑定律告诉我们,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其中δ是否为0,也就是力和距离是否严格成平方反比意义重大。为此许多物理学家精心设计实验,测量δ的数值,实验精度越高,δ的数值越小,越能说明库仑定律的准确性。目前精确度最高已经达到10-16的数量级。通过介绍物理学史,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学家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另一方面,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后,要进行误差分析。
这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深入理解实验原理,还能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操作习惯。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做完实验后没有做误差分析,甚至有些学生为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随意改动实验数据,导致实验失去意义。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按照产生原因划分,误差可分为测量仪器误差、测量方法误差及测量人员误差。测量仪器造成的误差,如仪器老化磨损,仪器分辨率不高,数字式仪器所带来的量化误差。测量方法误差,主要指测量原理上采用某种近似方法引起的误差。例如,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用沙和沙桶的重力大小来替代拉力就存在明显的原理缺陷,这种实验误差必须通过改进实验方案来减少。更多误差来自测量人员的误差,如实验步骤错误或者操作不规范、测量时疏忽大意,造成读数或记录错误等。比如,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移动,确定力的方向时,铅笔所画直线并没有贴合细线方向,所画力图过小,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不平行等。教师要耐心地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意识,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深度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实验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的探究,通过实验的开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已经成为个人发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品质。同时,这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因此,在实际的实验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凭借着物理实验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进行自由探究和思考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物理实验当中进行更加深刻地思考和探索。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启发学生的物理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实验当中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避免出现“照葫芦画瓢”的情况。学生也应该在明确实验的原理和目的的前提下,融合自身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寻找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开展“传感器的应用实验”相关的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和提升学生在创新方面的意识和精神,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就是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验主题,实验开展的方案和流程都由学生自主设计。因此,教师可以将主题设计为开放式的,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传感器学习当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设计和实验。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够在比较大的程度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有的学生将“光敏电阻”为主题开展实验研究,有的学生以灯光、阳光等不同的光线对于电阻的影响是不是一样为主题,有的学生以探究随着光的变化电阻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主题。有的学生运用传感器相关知识设计声控灯、温度报警器等一些物品。通过这样比较自由的方式,学生的实验设想和设计也都是形式多样的。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紧密融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验的目的,对学生加以及时、适当地引导和纠正,促使学生的实验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和实施。
结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和目标,本文提出要积极的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学生。
参考文献
[1]陈野,黄开智.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J].物理教学,2018,32(33):35-37.
[2]何平,吴广国,邹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物理教学,2017,4(2):13-17.
[3]庞茜.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