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财税视角的环保合规风险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孙鹏1 张理博2 罗淑年2
[导读]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企业在经济带动下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若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环保规定,将面临环境修复、税务优惠取消、环保税调节、经营成本上升、停产整顿等多方面的财税风险。

        1.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2.九三集团哈尔滨惠康食品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在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企业在经济带动下快速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若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环保规定,将面临环境修复、税务优惠取消、环保税调节、经营成本上升、停产整顿等多方面的财税风险。为避免环保违规引起的巨大财税风险,企业应全面识别环保风险、做好涉及环保的财税规划、业财协同、深化环境管理体系等,防止出现损坏生态环境、生产排污超标、环保失信、产品不符合环境技术标准等情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环境友好型企业。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保;合规;财税风险
        引言
        企业环境管理涉及国家的宏观环境管理与企业的微观环境管理两个层面,并且两个层面之间具有互动的内在协调性。这种协调性的实现需要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合规管理。环境保护合规(简称环保合规)指的是:使一家企业的活动和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内部规则相一致。然而,我国企业近30年改革走的是广义“违规”的路线,这在环境保护领域更加突出,企业环境保护违规现象持续发生。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保护环境均需要企业合规经营,如不合规将面临巨大的“环境保护合规风险”。“环境保护合规风险”是指企业因环境保护违规行为而引发相关法律责任、监管处罚、财务和声誉损失甚至倒闭的风险。企业能否有效识别并管理此类风险,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但由于历史原因,此类研究没有得到应有重视。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首先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我国企业环保合规风险管理的内外制度建设,得出我国企业目前环保合规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环保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
        对截至2011年底发布的环保法律、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标准、规范、国际公约以及企业规定等文件进行逐条识别,相关文件合计652项,其中须执行的条文794款,涉及的各类文件构成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我国已初步建成涉及国家、地方和企业三级的环保法规体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满足大量的环保文件要求,因此开展环保合规性评价的相关研究十分必要。
        2基于企业财税视角的环保合规风险分析
        2.1用管理会计方法指导涉及环保的有关经营决策
        环保违规行为一旦受到处罚,除了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将带来难以预见的巨大间接财税风险。对此,企业财务部门的感受最为深刻,责任最为重大。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应熟悉国家财税法规的特点,结合环保违规的财税风险传导机制,开展内部宣传和培训,增强企业生产经营员工对环保的重视和理解,形成较高的环保风险意识。通过管理会计的手段,深刻理解并分析环保法规、行业政策、税法等对企业的影响,结合生产经营策略进行财税规划,提前揭示环保违规的财税风险,指导企业经营决策,在生产或服务的各个环节选择合规的经营发展策略,避免因生产经营行为不当而受到环境修复、停产整顿等处罚,并尽最大可能合理节税或取得税费返还。
        2.2我国企业环保风险内控制度体系
        目前企业的环保合规风险管理是企业环境管理的一部分。我国常见的环保企业管理体制是厂长领导下的一人主管,分工负责,职能科室各负专责,落实基层,监督考核。厂长下设一主管环保的副厂长,副厂长在厂长的领导下确立环境管理职能科室(环保科),组织协调各职能科室、车间与环保科之间的关系,形成企业环境管理网络。环保科通常有科长和工作人员数名,按计划、调度、监督、调研和分析分工负责,环保科作为企业环保相关工作的主要归口管理单位,负责环保直接相关的一系列事务。


同时负责和其他职能科室如计划科、生产科、技术科、基建科、经营科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因素。在上述管理网络的基础上,最后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政策、法规等外部规制性因素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订环境管理指标,把环境管理指标作为组织、规划、检查和推动企业管理的依据,促使上述管理体制形成有机的整体,发挥环境管理的作用。
        2.3深化环境管理体系建设
        虽然许多大企业取得了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但由于内部信息的不对称性,有的企业环保工作流于形式,仍有一些企业怀着侥幸心理偷排污染物、篡改监测数据、故意停运环保设施、为控制成本而牺牲产品排放标准等,存在隐瞒环境信息、逃避监管的可能。为回避由此引起的财税风险,企业领导者应将环境管理体系作为提高环境绩效和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工具,高度认识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认识其局限性,亲自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组织环境管理策划。企业要全面梳理有关环境因素和合规性义务,提供所需的资源;建立过程运行准则,明确员工的环保合规职责,将环保管理理念深入贯彻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根据时代潮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生产工艺,确保环保设施稳定运行,采取技术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按体系运行准则对过程进行控制,使环保合规工作与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追求卓越统一起来,并融入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使环境管理体系真正落实、有效,预防违规风险的发生。
        2.4建立企业风险识别和成本转化机制
        我国正处于环境保护合规环境剧烈变化时期,各种国际国内环保法律、法规条约不断严格化,各种组织、利益相关者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烈,企业应该通过数学、计算机等手段,结合企业特点建立环保合规识别系统。通过建立风险防范成本收益度量体系,从长期生产实践和当前环境保护合规环境的变化,确定企业面临的风险的性质以及可能形成的经济灾难,转化为成本收益,并以此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中。
        2.5利用建立的环保合规性评价方法
        我国石化企业的不合规风险整体上处于临界风险范围内,应适当关注避免滑坡;周边环境与平面布局、建设项目、清洁生产等3个要素处于不可接受的高风险范畴,建议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我国石化企业环保合规性良好,不合规问题主要表现为无法满足企业环保管理的有关规定,而这类规定往往高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要求。
        结语
        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若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环保规定,将面临环境修复、税务优惠取消、环保税调节、经营成本上升、停产整顿等多方面的财税风险。为避免环保违规引起的巨大财税风险,企业应全面识别环保风险、做好涉及环保的财税规划、业财协同、深化环境管理体系等工作,防止出现损坏生态环境、生产排污超标、环保失信、产品不符合环境技术标准等情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环境友好型企业。
        参考文献:
        [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萧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通报8起违法围填海案件[EB/OL].(2018-12-28)[2020-03-30].
        [3]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全省2019年下半年环保信用评价结果为黑色等级(严重失信)和红色等级(较重失信)企业名单[EB/OL].(2020-04-08)[2020-03-30].
        [4]山东省海阳市人民法院.烟台华阳电气有限公司与海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阳市人民政府城乡建设行政管理房屋拆迁管理(拆迁)一审行政判决书:(2019)鲁0687行初1号[Z].2019-12-17.
        [5]北京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决定书:京环保车罚字(2015)13号[Z].2016-0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