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石建筑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江苏省徐州市 221000
摘要:随着小高层住宅的发展,短肢剪力墙结构被广泛应用,因此在对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提高重视程度,保证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剪力墙结构的受力情况,概括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原则和要点,探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连梁超筋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剪力墙;小高层;应用设计
一、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受力分析
剪力墙结构主要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剪力墙、剪力墙之间的连梁以及楼盖形成的空间结构。剪力墙结构因其整体性较好、抗侧刚度大、承载力高等优点,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移较小,抗震及抗风性能都较好,具有很好的延性;同时由于剪力墙均可隐于建筑墙体中,不影响室内使用空间和建筑功能,因此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一般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短肢剪力墙是指截面不大于300mm、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最大值大于4但不大于8的剪力墙。由于短肢剪力墙较一般剪力墙的延性较差,高层住宅抗震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短肢剪力墙的设置,规范也通过限制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二、剪力墙结构破快形式
对于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主要有四种破坏形式:①弯曲破坏;②弯剪破坏;③剪切破坏;④滑移破坏。剪跨比λ是影响剪力墙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当λ≥2时,剪力墙的破坏形态以弯曲破坏为主;当1≤λ<2时通过合理设计可实现弯剪破坏;当λ<1时,呈现剪切破坏。设计时应尽量避免脆性的剪切破坏,将剪力墙设计为延性较好的弯曲破坏或弯剪破坏。实际工程中滑移破坏很少出现,一般出现在施工缝位置,大多是由施工不当引起,可以避免;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推广,高层住宅中也开始采用预制剪力墙,由于现阶段施工工艺以及灌浆检测手段的不完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住宅应重视施工缝处的滑移破坏。2剪力墙布置原则方案阶段应力求建筑体型简单化,剪力墙的布置平面上宜简单、规则,沿两个主轴方向均匀对称布置,尽量使结构的刚心与质心重合;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相差不宜过大,宜布置L型或T型剪力墙,尽量避免一字墙以及短肢剪力墙的布置;同时竖向宜连续布置,避免刚度突变;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形成明确的墙肢和连梁,避免设置宽度相差较大的洞口。
三、剪力墙的使用及布置
短肢剪力墙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L”型、“T”型、“十”型、“]”型、“Z”型、“一”型(“一”型的自身刚度及稳定性不够好,除条件限制外,一般不宜采用),在进行布置时,应注意使结构的刚度适宜,传力路径明确,结构专业应较早地介入建筑专业的方案设计,使结构布置既能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又能作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其布置原则主要如下:①墙体应结合建筑平面及房间分隔形式进行布置,以选用“T”型、“L”型等纵横刚度较一致且稳定和刚度较好的墙肢形式为宜。当如有需要选用“一”字形时,平面外最好不布置与之单侧相交的楼面梁。未布置剪力墙部分,均采用轻质填充墙(除门窗洞口外),采用拉筋连接填充墙与剪力墙。②短肢剪力墙的总体数量应适中,切忌结构太柔或太刚,需满足承载力及正常使用的要求,确保结构的层间位移、周期及剪重比在规定范围内。
3.1剪力墙结构参数的合理控制
(1)剪重比
为了限制各楼层最小水平地震力,出于对结构安全性的考虑,特别是对于长周期结构,规范提出了最小楼层地震剪力的要求。
设计时应对剪重比进行合理的控制,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位移角偏大时,表明结构刚度较柔,可通过增加剪力墙的布置来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位移角偏小时,表明结构刚度较大,可通过缩短或取消部分剪力墙来减小结构的刚度,以保证结构的经济性;对于低烈度区或者场地土为Ⅰ类或Ⅱ类时,经常遇到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位移又基本接近规范限值,说明结构的刚度已较为合适,通过增大刚度来调整剪重比势必会造成不经济,可通过放大楼层的地震剪力的方式来满足剪重比的要求。
(2)周期比
是反映结构侧向刚度和扭转刚度之间相对大小的一个指标,主要是保证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更加科学合理。一般住宅结构不超过A级高度,周期比应控制在0.9以内,对于周期比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可通过在结构周边布置剪力墙、增大周边梁截面来提高结构抗扭刚度,或者在结构中部剪力墙开洞来降低内筒刚度。
(3) 层间位移
层间位移及位移角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结构会出现侧向位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楼层之间的剪切位移、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以及由于下部楼层结构出现整体变形而引起的转动位移。层间位移角是反映结构侧向刚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剪力墙结构层间位移角的限值为1/1000,设计时应通过调整两个方向的剪力墙布置,使两个方向的刚度相差不宜太大,同时满足规范要求的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4)位移比
即是在考虑偶然偏心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的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位移的比值。对于不超过A级高度的高层住宅,位移比不宜大于1.2且不应大于1.5。同时规范也提出当楼层最大位移角不大于规范规定限值的40%时,位移比可适当放松,但不应大于1.6。设计时应调整最大位移比处构件的侧向刚度,同时尽可能使结构刚心和质心重合,减少扭转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4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设计
4.1连梁的受力分析
在地震作用下,连梁可以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进而局部出现破坏,不影响整体建筑的安全性。由于剪力墙刚度较大,在地震作用下产生的地震剪力也较大,相应连梁产生的变形也较大,连梁就会出现转动,产生较大的转角,这时连梁就出现了塑性铰,表明连梁已进入弹塑性受力阶段,在水平荷载不断增大的同时,塑性铰也进行扩展,直到损坏。连梁作为剪力墙结构的第一道防线,以保证地震作用下剪力墙不出现塑性铰。
4.2连梁超筋的解决方法
在实际工程结构设计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连梁出现超筋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整:(1)调整连梁截面连梁的设计应遵循强剪弱弯的原则,可以将连梁的截面调小或者将连梁跨度增大,以削弱此处结构的刚度,减小连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剪力。(2)设置交叉斜筋或对角暗撑可以设置交叉斜筋或者对角暗撑,增大连梁的抗剪承载力。规范要求设置交叉斜筋的连梁截面宽度不小于250mm,对于对角暗撑连梁截面不小于400mm,而一般住宅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厚度为200mm,只有在高烈度区剪力墙厚度超过250mm时方可采用此方法。(3)设置双连梁双连梁是在连梁截面高度的中间部位设置一条水平缝,将一根连梁分为两根小连梁,一般水平缝的宽度为50~100mm,可保证连梁的抗剪承载力基本保持不变,而大大削弱连梁的抗弯承载力,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4)连梁刚度折减在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进行折减,减少地震作用下连梁的受力,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而当连梁内力由风荷载控制时,连梁刚度不宜折减。
5总结
通过在高层中的剪力墙建造,可以有效地加强建筑的强度与美观性,对于小高层的高效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抗震设计、墙肢配筋、构件设计,可以使有效地完成施工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曲志,高贺香.小高层住宅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浅谈[J].技术与市场,2012(11):13~14.
[3]粟金利.浅谈在小高层住宅中短肢剪力墙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4(5):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