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山西太原 030021
摘要:当前,大数据运用于党建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但进一步的深度融合仍任重道远,要加快大数据党建人才的培养、大数据党建系统平台的完善、大数据及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注意大数据运用在党建工作中的有关风险防范。作为大数据实施主体的人,要自觉运用统筹思维,一手抓好探索运用,一手做好应对风险的充分准备,促进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党建工作。
关键词:大数据、党建工作、运用、风险、防范
一、运用大数据创新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相关人员没有意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
大数据这个概念是一个新颖的概念,很多党建工作者对这一概念的实质还不是很了解,对于运用大数据进行党建工作存在一种抵触的心理和质疑的态度。有些党建人员并不理解大数据的概念和特征,多年来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让他们产生了思维定式,很难突破。这些党建人员认为大数据与党建工作不存在很大的关系,没有意识到在党建工作中运用大数据的重要性,既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创新,也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发展。
(二)运用大数据开展党建工作的体制不完善
各个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的时候,在信息管理系统上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条块分置现象,每个机构和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是独立的,很难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在运用大数据的时候需要具有综合性和集成性的综合平台,否则就不能统一处理大量的数据。
(三)缺乏专业的大数据处理人才
大数据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要想处理好大数据对于人才的素质和专业性有很高的要求。这些人才应该熟悉党建工作的流程、模式以及理念,并且对大数据技术要达到精通。但是,在目前的党建工作中,能够符合这些条件的人才是非常少的。另外,互联网的发展也加剧了安全问题的出现,信息管理的软件存在着泄露信息的风险。这会对党建人员运用大数据的积極性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大数据运用于党建工作面临的风险
大数据的运用,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技术“双刃剑”的固有特性,要求我们务必要用辩证思维看待大数据在党建工作中的运用,即在看到大数据为党建工作带来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要警觉其中潜在的风险,高度重视并防患于未然。
(一)数据虚假问题
大数据意味着拥有海量信息,也意味着海量信息中相当一部分是虚假信息甚至是误导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并不是难题,难点在于如何从源头上甄别数据源,“去伪存真”,留下对决策和管理有用的数据信息。因为数据真实性的辨识不仅要依靠技术支持,还有赖于数据采集和使用人员专业的理性判断。数据信息是大数据技术加工的基础原料。如竝于虚假的数据源对党建工作进行决策、评估,不管分析技术多么严谨,最终生产出的必然是“伪劣产品”,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作出错误的判断。
(二)数据失真隐患
所谓数据失真,是指原始真实数据由于计算机或人为的原因,使得数据原貌发生了改变,导致与原始真实数据有了某种偏差。大数据运用于党建工作中面临的数据失真问题,更多是由人为失误和人为篡改等原因造成的。在党员人事档案、党建工作的有关痕迹资料等传统纸质材料数字化入库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某种偶然失误或人为因素造成失真。此外,如果掌握数据库较高管理权限的人员为了某些目的对信息数据进行故意篡改、部分删除或增添,将改变数据原貌,造成严重的数据失真,损害数据本身的可信度和可靠度。基于失真数据得出的分析结果,无疑会偏离客观实际,最终导致决策失败。
(三)数据泄露风险
大数据下,党员的个人情况、家庭成员情况、财产状况等隐私信息都汇集于党建数据库之中。涉及党员个人隐私的数据信息泄露风险无疑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这些数据信息如果发生泄露,将会对党员干部个人家庭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同时,由于党建数据库存储了巨量的党员信息,其价值不言而喻,势必会成为网络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因此,防范数据泄露风险,成为大数据时代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大数据运用于党建工作的风险防范对策
防范和解决大数据运用于党建工作中的风险问题,要运用战略思维和底线思维,从政策法规、技术手段、管理机制等方面筑牢防线,以保证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党建工作。
(一)建立科学的数据复核机制,理性避免数据虚假问题
鉴于海量数据中存在大量的虚假数据这一客观情况,注定了数据分析不是万能的。要依靠大数据技术,但不能“唯数据论”,不能完全依赖于冰冷的技术而忽视人的关键作用。在提高大数据虚假信息识别和过滤技术的同时,也要建立科学的人工数据复核机制,对于关乎重大决策事项的信息数据源采集工作,要运用专业人员的价值判断进行筛选复核,充分发挥人在价值判断方面的理性精神,去伪存真,确保采集数据源的真实性。
(二)强化管理机制建设落实,努力消除数据失真隐患
要制定党建资料数字化的规则和流程,严格把关入库的数据源;建立党员数据信息使用管理机制,严格限定党建数据库和党建平台有关负责人员的访问和使用权限;建立和落实惩处机制,严惩篡改数据信息的违规行为;加强合规教育,注重选用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数据库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强化对敏感要害数据、关键岗位和人员的日常监管
(三)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和完善技术手段,切实防范数据泄露风险
加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完善现有的网络安全管理法规,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刑法等法律相关条款,构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强化对党建数据信息的保护;加强保密制度建设,强化数据信息管理者和使用者保密意识教育,在坚持数据开放的同时,严格落实党建信息公开发布审核制度,从源头防范数据泄密。在技术方面,要重视党建平台和党建数据库的技术更新升级和漏洞监测,重点时党建数据库安全防范以及党建信息储存、备份、传输和使用的安全管理工作。
结束语: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能够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为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信息上的支持。但是,在党建工作中运用大数据的时候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风险。因此,应该合理的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对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从而促进党建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大数据的发展也为的党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党建工作的体制,加大对党建信息平台的监察力度,突出党员的地位,从而实现党建工作的创新,使党建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雨露,苟慧智,施伟.凸显党建价值创造与获取 提升国企发展附加值[J].国资报告,2019(06):34-37.
[2].防范化解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领域重大风险[J].支部建设,2019(11):38-39.
[3]陈晓明.抓好“四力”建设 强化党建引领[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9(03):109-110.
[4]王海军.以党建为核心的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研究[J].纳税,2019,13(0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