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池兆洋 王一博 张淳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各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大生产力。
        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摘要:随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各企业也在不断地扩大生产力。虽然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可是环境问题依然严峻。近几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常见的环境问题雾霾、沙尘暴等对人们的健康也造成很大的威胁。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因素;对策
        做好环境监测的工作,是有效治理环境污染,落实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前提,也是进行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在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和紧迫的当今社会,我国政府通过各种途径的努力,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行动,以有效的提高监测检测数据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现状
        1.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意识薄弱
        从目前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来看,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具体实施者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意识都还很浅薄,也就是不重视环境检测质量控制这项工作。虽然有提高质量控制意识的各种条文制度,但是没有落实到工作中。还有的管理者还是处于传统的思想中,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上没有创新,制度上没有没有改革,大大阻碍了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
        1.2质量控制有局限性
        监测人员在传统工作模式的影响下,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局限思维。他们在工作期间,只把工作放在监测实验室里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不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对工作性质的理解有片面的想法,所以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要在多方面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比如:在实验室分析方面、现场的采样控制、中途送样控制等都会影响到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结果。
        1.3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欠缺
        从各方面的角度来看,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都不是很高,主要表现在业务能力不足、专业性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知识匮乏。这些表象的根本就是检测人员的自律能力较差,对工作没有自控意识,阻碍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展开。可见检测人员的综合素养欠缺,技术水平不到位,将导致环境监测结果有误差,环境保护工作也很难顺利进行。
        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2.1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质量
        环境监测的仪器和监测设备是环境监测质量的必须借助的工具,没有仪器设备环境监测的工作无法进行。当然,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性能是否良好、质量是否过关对环境监测结果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也间接地影响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所以,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给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这其中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很大程度都是由监测的效果和监测的进程来决定的。
        2.2保证监测设备的监测效果
        监测仪器和设备都属于精密仪器设备,监测设备是环境监测主要借助的工具,定期对监测设备保养、检修或更新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因此,及时对监测设备进行检修或更新换代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监测前进行设备的测试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想要确保监测效果,就必须保障监测设备万无一失。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得相当迅速,监测仪器和设备在市场上也是品种多样并且功能齐全,如果不顺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对自己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监测结果的准确度难以保证,环境的控制力度也就减小了。
        2.3确保仪器设备的精准度
        检测设备和检测仪器的精确度能直接影响监测结果。为了保证检测出来的数据结果是科学的,接近实际数值,为后期环境质量控制提供方便,就有必要提高检测仪器和检测设备的精确度。因此,保证检测仪器和设备的精准度能提高环境监测的效果,也能对环境监测质量有效控制。


        3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的策略
        3.1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监测仪器和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是为了保证设备的性能和质量,进而控制环境监测质量和监测结果,对后续的环境控制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也要严格把控,从调查设备市场的相关信息,对市场上的设备性能和质量充分了解,有针对性地对新旧设备做个评估,决定是否更换。通过此过程选择一款功能上能满足环境监测需要,价格上亲民的设备并将其投入环境监测工作中。
        3.2实施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
        ①监测采样
        监测采样是监测工作的第一个工作,采样工作的严谨程度和准确度对监测的精准度有直接的影响。采样过程是个错误率极高的过程,这是引起环境监测结果和分析结果错误的因素。采样时,首先要准备好采样设备,对采样器具进行按规定的指标清洗、校核。其次,根据实际的环境条件、监测需要、国家规范等为依据,布设有代表性的监测点。
        ②样品运输与交接
        在取样点采集好相关的样品之后应该按着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运输方式将其送到实验室,然后可以分析测试。环境样品的质量是随着环境变化而动态变化的,它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都有相对严格的要求,所以,工作人员一定按着规定的方法进行样品运输和保存,以免影响监测结果。样品和样品之间有可能会污染,所以要分离或者单独存放和运送。样品的标识一定要科学、清楚,不能随意混淆,采样、运送、交接等过程都要由经手人签字确认,并当面核对样品数量及种类,避免丢失的情况发生。
        ③样品分析
        样品本身的性能不同,选用的标准不同,不同的标准也会选用不同的质量控制措施。在环境样品复杂性、样品测试结果有差异的情况下,如果预先的质量控制措施满足不了分析样品的需要,偏离结果准确性,就需要整改质量控制措施或者增加相应的措施,例如用不同的分析人员和不同的分析方法。实验室往往是样品分析的场所,因此,对实验室的环境质量严格把控能保障环境监测的结果准确性。
        3.3环境监测之前对仪器设备进行精准度的测试
        仪器设备的精准度测试是环境监测之前不能忽略的工作,精准度测试工作的有效性保证了设备的质量为监测过程做好铺垫;也保证了设备的精度,提高了监测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精准度测试的过程也需要细致入微,首先观察设备的外观质量有没有明显的损伤和划痕,避免外观破坏影响了监测的结果;测试人员对设备仪器性能和质量在运输时有没有受到影响进行检查;设备的整体性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它对环境质量监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4提高监测人员素质
        很多监测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和综合素养都满足不了监测工作的需要,监测机构要对加强对监测人员技术的培训力度,定期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国外的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和经验上的交流。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协会也很重视环境监测,定期请高级的专家实行监测技术的培训,规定监测质量要求,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
        结语:
        目前,环境保护的认识已经深入到社会中每个人的思想深处,做好环境保护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这是一个切身利益,有关部门必须充分的予以保障。而当前中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此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能力,积极引用现代先进的质量监测技术,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全面改善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环保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阎占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策略分析[J].绿色科技,2019(18):159-160.
        [2]李国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31(06):162-163.
        [3]钱俊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和对策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30(11):138-139.
        [4]刘梅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30(06):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