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摘要:在环境问题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环境监测工作是契合我国情势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必要举措,通过对环境污染物特征的监测,评价并了解污染物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有的放矢的进行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鉴于此,本文即主要通过分析国内外环境监测发展的现状与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的不足,进而分析了相关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优化策略
1国内外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环境监测工作滥觞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最初形态是部分工业发达国家为理清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原因而开展的专项调查。此后随着工业文明的蓬勃发展,工业污染与生态环境发展与保护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工业发达国家发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与国际影响,由此环境监测工作迈向了以监督性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下,环境监测工作开始聚焦于解决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问题,自动化技术及遥感监测技术相继引入环境监测之中,从而推动环境监测技术迈向了新的台阶。据实际而言,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但同样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即起步阶段、强化阶段以及深化阶。我国环境监测工作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强化于八十年代,深化阶段则在九十年代之后。总体上讲,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精的过程中,凝聚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与拼搏,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与突破,同时也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2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还亟待提升。在现代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下,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问题也就凸显了出来,具体如下:
2.1环境监测技术硬件水平较低
环境监测技术的有效发挥,需要良好的硬件作为支撑。然而当前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硬件水平在满足实际环境监测工作上却存在较大不足。首先,我国环境监测的实验室环境条件较差,环境监测的灵敏度不高。其次,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生产水平较低,产品整体技术水平有限,且品种单一难以契合针对多种环境污染因子的监测需求,此外部分产品还存在故障率较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容易导致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出现采样误差大、频次降低、监测数据不转却等问题。再次,由于我国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多引进于国外,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对部分先进的监测技术认识理解程度不高,因此也就难以灵活的加以运用。最后,我国环境监测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应用层次较低,没有实现环境监测技术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方向发展、由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向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2.2环境监测因子范围有待扩展
环境监测因子又称为环境因子,是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重要外显。工业发达国家监测的环境因子较多,主要包括大气、恶臭、地表水、地面沉降、土壤、噪声、电磁波、固体废弃物等。上述环境因子中包含了1600多项污染物,174项有机污染物189项优先监测控制项目等。相对而言,我国环境监测因子的范围较为逼仄,其仅包含了五百余项环境因子监测项目。从这一层面看,则不难看出我国在环境监测技术上所存在的不足。
2.3环境监测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环境监测技术的执行者是人,即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职工。因此环境监测职工综合素质的高低是直接决定环境监测技术真实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环境监测职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既有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不乏职业素养低、操作能力弱的技术人员。然而根据木桶定律来讲,任何事物的短板都将成为决定其实际水平的关键因素。环境监测工作中正是由于部分职业素质较低员工的影响,其监测技术水平也难以达到一个更高层次。
3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优化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就应该通过慎审的分析,从而探寻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3.1保证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正如上文所言,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落后是我国环境监测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为了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就应该保证建设经费的投入,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我们应该研发抑或购买先进的监测仪器,实现环境监测自动化、智能化,达到自动化采样、自动化分析、自动化数据处理及传输等要求。其次是加强监测系统建设,利用3S系统(即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为一体的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环境监测全面化。
3.2加强环境监测人才引进与培养
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环境监测队伍,是提高我国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首先我们应该遴选具有高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高技术能力的专业化人才;其次是通过合理的在岗培训,帮助在职员工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以此弥补我国环境监测队伍的短板。
3.3环境监测系统网络化,拓展监测范围
全面的监测范围是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现目前,我国亟待拓展环境监测因子,从而将更多的环境因素纳入到环境监测中,保证监测信息系统化、全面化。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实现环境监测系统网络化,实现数据共享与价值深挖,充分发挥环境监测数据的实际价值。
3.4完善核心技术,升级监测质量
首先,企业可以对自身企业有一个明确且全面的认识,抓重点,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完善核心技术,把资金用到关键的地方,同时注重群众反馈。其次,各部门应当定期对环境监测设备进行更新,因为环境监测对技术设备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更新设备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设备的更新能让监测数据更加真实有效,进而促进环保工作的开展。
3.5提高硬性条件,为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奠定基础
提高硬性条件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国家更应该支持,扶持企业的发展,利用财政手段,宏观调控,完善基础设施,为发展提供支持。首先,我们要找到我国环境监测技术的优势,使我国监测技术的提高有物质保证。扩大市场规模,使其在一定的要求下运行,并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能够不断适应各种环境的监测。所以,让管理制度趋于不断完善是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对环境的监测应当不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21世纪是信息化技术大发展的时代,我们应当利用好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条件,不断完善和更新我国的配套设置,应该将环境监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完美融合,取长补短,抓住现代机遇,使监测更加信息化、智能化。
3.6硬件发展的同时提高软件能力
首先,随着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对其软件设施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只有软件设施也不断提高,才能使环境监测服务顺利进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升级监测配套设施提供了技术条件,同时,国家供给的财政资金为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政策的支持,还有物质基础的支持都是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良好的环境创造出来的绿色效益又为环境监测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结语;
根据我国的发展国情,可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人们需要一个美好的家园,更希望国家能大力支持环境监测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实事求是,通过弥补短板,发挥优势,为我国环境监测创造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谢昊.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7,5(2):56.
[2]张玄,李岩.我国环境监测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6(11):56.
[3]叶荣华.试论环境监测技术的制约及发展问题[J].科技风,2016,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