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比较与分析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陈斌
[导读] 摘要:在我的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方式应用较为广泛,工作人员重视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这给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在我的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方式应用较为广泛,工作人员重视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这给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进行接轨,本文对国际工程造价管理中较为流行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与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希望可以更进一步推广全新的造价管理方法。
        关键词:全过程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比较分析
        系统化的工程项目从前期可行性研究、深化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到项目施工直至最后竣工投入运营牵扯的主体比较多建设方、设计院、第三方咨询、施工等多个主体参与在造价管理上九龙治水缺乏统一的主体缺乏系统性以及统一性。有的工程建设方会压低估算部分设计方设计成本过高导致工程概算居高不下;工程施工合同难以预测真实市场价格导致预算超过概算;部分施工单位又利用签证增加工程结算导致工程建设中通常会出现三超现象无法实现预定的工程造价管理目标工程建设造价管理面临困局。
        1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具有较多的弊端造价管理信息彼此交流不畅各个参与主体间各行其是很难进行统一的协调因此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需要一种对建设过程进行全过程的造价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就是对于建设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方案深化设计、现场施工造价控制、结算等环节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在投资决策前建设方制定严密的可行性研究方案可以采用累加估算法或者是指标估算法确定工程投资的总体规模;项目设计阶段利用工程经济学理论或者是限额设计选择质量水平高并且较为经济的技术方案;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公正公开透明组织投标竞争并且选择实力较强信誉较好的工程造价第三方单位编制标书编写严谨的合同条款;在项目进行施工作业时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要驻场进行现场的监管尽可能减少设计变更要实行三级审核。多年的实践表明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避免项目三超现象是一种较为优良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但是在实践中这种模式仍有一些缺陷主要如下:第一在管理模式上存在欠缺。这种管理模式不将建成投产后运营的维护成本纳入到工程造价的管理范围只是关注项目建设花费的费用项目运营投产后的维护成本与项目前期的建设质量密切相关良好的项目质量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建筑使用的年限实现比较好的经济收益。第二无法与国际建筑业相接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实行的是静态管理延续了传统的苏联定额模式体现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动态系统化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已经体现出时代的脱节性。美国工程项目人材机消耗量定额并不是人为制定而是当地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根据市场价格制定的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灵活进行调整。如果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难与外国接轨将会影响我国建筑业的对外开放以及建筑产业走出去的步伐。
        2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在理论上认为工程造价不但包括项目的建造成本同时也包括后期建设完工后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将项目生命周期纳入到造价管理范围内并且充分利用工程经济学以及价值工程学来计算整个投资成本分析项目产生的效益目标是利用最小的建设成本以及运营服务成本来获得项目最大的经济收益提高项目的经济寿命。在项目进行投资决策阶段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更加强调自身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并不是过分关注建设成本;在前期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后期的建筑运营维护成本以及拆除费用;在项目的工程施工阶段主要根据建成后运营成本确定整个工程价管理控制的额度编制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工程项目的运营阶段主要强调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运营方案重点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降低项目的运营和维护成本。



        3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比较
        第一从时间跨度上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紧紧覆盖项目的建设环节只覆盖建设施工工期但是全生命周期工程量管理模式覆盖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范围在30-80年之间。第二从管理模式上来看全过程造价管理是以预算作为基础的静态定额管理必须根据行业的划分确定不同行业的工程定额;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仅仅是以市场作为导向实行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不需要统一的计价依据。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进行计算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以及虚拟化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第三从项目的可持续性上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能够节约建设成本防止结算超额概算。但是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缺乏后期的控制措施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主要的目标是降低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成本尽可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解决建筑行业高耗能高污染以及资源浪费的问题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4 实施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4.1 实现对建筑经济的动态管理
        目前国内现实情况表明,很多工程造价管理并无法有效对工程施工的成本进行控制,管理技术滞后,众多从业人员根本不具备实际操作的信息管理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沿用过去的造价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凭借之前积累的从业经验来进行实际操作,这就大大的提升了管理难度,也无法很好地进行成本控制,最终拖垮整个项目施工。而对于成本的控制其实是出现在整体项目工程的各个环节,需要对全过程进行把控,才能出具合理的成本预算,如果还依靠过去的从业经验来进行操作的话,缺陷太大,管理效果也大打折扣,工程造价的合理性无法保证。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从实质上来看就是对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贯穿项目的始终,要明确分析每一个环节所需资金成本和资金构成。动态管理控制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活动的合理性,投资收益的最大化。而全过程工程造价在建设初期就会提出费用预算控制,为资金募集及施工方案做辅助。同时,也能为开发商的招标工作提供依据,为建设施工的有序性做好保障,最大程度的减少成本偏差,有效控制成本。
        4.2 降低现代建筑经济管理的风险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就是通过制定不同阶段的资金使用方案,及时进行资金分配和合理调度,监控造价管理的全过程,相关工作人员,对各个环节的造价管理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影响造价成本、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妥善规避,从根源上解决资金使用合理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对预算成本精确评估,在企业拥有充足资金的情况下,健康有序的开展各项建设工作,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由于造价管理不当带来的建设及管理风险。所以,企业实际工作中,要培养企业工程师和相关财务人员的系统性分析能力,能够有能力出具综合性较强的评估报告,提升造价管理的确定性;同时,项目整体负责人也要具有整合资源的能力,将企业的人、财、物进行配置优化,减少各项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最终顺利完成整体施工建设,实现经济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5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比较我们很容易看出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更加符合建筑行业的市场经济发展更加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筑产业为尽快实现转型和升级必须要积极推广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这对于提升建筑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吉新. 关于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对比探讨[J]. 房地产导刊 2019(23).
        [2]韦正善. 关于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对比探讨[J]. 价值工程 2018 37(32):70-71.
        [3]黄家乐. 关于全过程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比较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000(018):13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