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市第二建筑公司 海南 571400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同样要求建筑施工技术随之向前发展,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具备显著的先进性、实用性特点,能为整个建筑工程带来积极的效益和影响,也能很好地适应建筑结构日益复杂、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向。本文主要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出发,围绕其重要性与优劣势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注浆施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为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多年来相关从业人员发明了许多先进技术与方法,在水泥注浆方面,作为常见的施工方法技术,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建筑领域的广泛认可,它同时具备着普遍性和先进性的特点,也有着固有的优势和缺陷,为了促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一、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分析
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原理
当前在建筑施工实践中广泛得到运用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实质上融合了两种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即劈裂注浆技术和渗透注浆技术。前者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水泥浆的压力作用将其输入至桩体,填补桩体内部的空隙,并将其中存在的颗粒和土渣等物质有效融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桩体的侧面摩擦力和阻力等都能得到显著的提升,也能强化桩体周围的土壤强度,提高桩体的安全性。可以说,这类注浆施工技术在实践中已经证明了它们的有效性,无论是从力学方面还是物理、化学方面,都能使桩体和周围土壤的性能得到提升,因而结合了这两个注浆施工技术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也是十分强大的,促进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进步。
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1)优势。作为两种传统注浆施工技术的结合体,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实践中具备显著的优点。首先,在进行注浆施工时,该技术对于地质状况的要求并不严格,能有效弥补扭转挖孔灌注浆对地质条件要求严格的缺陷,扩大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其次,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能有效控制传统注浆施工技术中出现的泥皮、土渣、灰尘等问题,在施工进程中,这一技术能有效固定这些杂质,将其融入到混凝土中,固化了周围的土壤,强化桩基质量,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再者,通过运用这一技术,造价得以缩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单位的利润增收创造了更大的空间。由此可见,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降低施工难度,增大利润空间和提高工程安全性等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成绩。
(2)不足。值得注意的是,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并非完美,尽管应用较为广泛,但在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首先,这一技术仍然难以避免受到泥皮的影响,导致桩基的应力降低。其次,施工中产生的尘渣,会对桩基的持力层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再者,若是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强度未能达到标准要求,容易使灌注桩的承受力达不到预期标准。因此,在施工中为了尽量弱化该技术的缺陷,需要在施工阶段对各项技术施工环节,进行精心的协调和准备,严格依照规范进行操作,在最大程度上弱化这些缺陷带来的消极影响。
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实际运用
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流程
(1)前期准备。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主要集中在设备的安装和清理方面,包括制作注浆孔施工、注浆管、清理管孔等等,这些是主要的前期准备环节。成孔即选取恰当的位置进行注浆孔施工,这需要相关施工人员,提前对需要打孔的位置进行反复的测量和核对,找准桩位、水准点的具体位置,尽量避免出现误差,从而确立具体注浆孔的位置,注浆孔一般为三孔,以120°的间隔分布,与桩身内侧钢筋保持5cm以上、10cm以下左右的距离,深度上与桩底保持50cm以上的距离。
清理工作主要是对灌注桩口附近进行相关杂质的清除,采取的主要设备是高压旋喷钻机,通过反复的清洗直到没有杂质为止。在制作注浆管的过程中,应该从工程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出发,注浆管的材质一般为钢管或者塑料管,依照场景和条件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钢管的具体参数和其他要求则需参照具体的施工要求,当对于注浆管没有过多要求时,则可选取塑料管作为原料。除此之外,灌注桩底还应该设置相应的压浆喷口,确保注浆工作达到施工标准。
(2)注浆管安装。注浆管的安装工作乃是准备环节的关键一步,其中钢筋笼的下放更是重中之重的步骤,这一步骤能直接影响管道的安装质量,这是由于钢筋笼是注浆管的载体,注浆管用铁丝固定在笼上,才能在后续的注浆工作中发挥作用。在注浆管的固定过程中,一般要求注浆管的底部位于笼上20至30cm处,若是超出则应封堵,同时为了使注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在注浆孔侧壁开出一些梅花形孔,防止在施工中出现渗透问题。若是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导致工程延期,还需对注浆管开展保护工作,比如缠绕胶带或塑料膜等等,以延长注浆孔的有效使用寿命。除此之外,注浆管之间的衔接工作也应得到重视,若是这一环节有所疏忽,则容易导致注浆管的严密性遭到破坏,给灌注桩质量带来消极影响。
(3)灌注桩注浆施工。作为整个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为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在首次操作前,首先要对相应设备进行检验,比如当注浆管的施工效果时,需要进行压水实验,检验管道是否通畅,通过这一环节,保证后续的注浆工作能顺利开展,完成试验后便可正式开始施工,将水泥浆注入桩底,过程中对水泥浆的各项指数进行严格监控。首次注浆完成后,还需进行二次注浆,过程与前者基本相似,有所不同的是二次注浆需要首先注入稀释水泥浆,然后再注入标准程度的水泥浆。在结束环节同样有所不同,二次注浆还需向桩底注入水玻璃,在封堵注浆管之后,还需进行水泥净浆的高压灌注工作,接下来的1至2天内还需利用相应机械对灌注桩进行闭浆工作,以上种种流程完成后,才可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
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施工注意事项
在灌注现场中,应最大程度地“扬长避短”,发挥该项技术的优势、弱化劣势,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前期准备工作中,保证每一项准备工作的完成质量,严格监督注浆孔的施工工作,保证注浆孔的质量,在制作注浆管时,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还应当准备好备用电源以防止突然断电的情况。施工进行时,对混凝土的质量、注浆的具体时间和流程、注浆管的保护工作等等要进行充分的重视,过程中应时刻关注相关参数的动态,并记录在册,以备参考。注浆工作告一段落后,为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对注浆管进行封堵,防止水泥浆溢出。其次,选取有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为整个注浆施工环节保驾护航,除此之外,需配备专业的监督和管理人员,以保证注浆施工流程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可,主要是由于其具备种种优势能有效提升注浆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施工单位的成本支出,保证注浆环节的质量。尽管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只要给予相关环节充分的重视,严格依照标准施工,便能有效避免这些不足,推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进一步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姜自艳.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9):34-35.
[2]陈茹梅.高层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20(04):146-147.
[3]吴晓立.冲孔灌注桩及后注浆的施工与质量管控要点[J].四川水泥,2019(12):254+279.
[4]覃文珩.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2):25-26.
[5]魏雪艳.试论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门窗,2019(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