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质量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浅谈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苏小云
[导读] 摘要:随着近些年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空间在持续扩大。
        海南第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海南海口  570100
        摘要:随着近些年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空间在持续扩大。为满足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城市道路建设日益成为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道路桥梁工作经验实践,本文从施工的角度上,总结了城市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施工质量;预防措施
        引言:
        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现场的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在现场管理的力度对工程的效益、进度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展望道路路桥梁的发展,把握时机,努力工作,为我国的道路建设出一份力。近年来由于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由于施工队伍在技术方面的差异,道路桥梁在施工质量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就一些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加以讨论,希望对提高工程质量有所帮助。
        1水泥石粉碴稳定层施工中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1.1成因分析
        (1)石粉碴、水泥摊铺和拌和不均匀。由于石粉碴稳定层是中间层,为此,施工技术人员往往会忽略该层的施工质量,进而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要求各施工环节,尤其在进行石粉碴的推铺和水泥的拌和上都不够均匀,其具体表现为:没有很好的掌握摊铺时的标高,没有清楚的进行层次的摊铺,摊铺不均匀且不够平整。
        (2)没有很好的控制水泥石粉碴稳定层的含水量,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材料试验配合比进行,加上没有进行均匀的洒水,有时就会出现存水现象,从而就无法进行统一摊铺,同时还会增加碾压难度,若果碾压不达标,就会容易产生弹簧式的龟裂。
        (3)碾压是一道重要的施工,如果没有碾压好、或是碾压不够均匀,这就会致使稳定层的强度和承重能力直接受到影响,由于对石扮层的碾压施工人员也不够重视,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碾压,这就造成稳定层不够平整、碾压不够密实、不够均匀。
        1.2 预防措施
        (1)在现有的条件下,摊铺要尽量大面积进行,杜绝摊铺与挖土同时进行,分层摊铺要根据设计厚度进行,要往重摊铺的厚度,并将虚铺系数计算好,要均匀拌和水泥,要避免花面和夹层的出现。
        (2)要安排有经验的人进行洒水,洒水一定要均匀,中间与与两边的湿度要相同。
        (3)在进行稳定层的碾压之前,要将稳定层的厚度和平整度进行检查,查看器是否合理,检查拌和均匀与否,并待稳定层的含水量达到最佳状态时再进行碾压,压路机在碾压时,其轨迹要依次压1/3轨迹,碾压完成后,其表面要确保平整,且无明显的碾压轨迹,稳定层在碾压完后的压实度要在98%以上。
        2城市桥梁施工中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桥梁裂缝混凝土板梁由于开裂而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甚至会倒塌,是城市桥梁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城市桥梁中广泛应用的预应力连续刚构梁,其腹板经常出现约45°的不同程度的斜裂缝。混凝土构件裂缝问题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混凝土的材料性质、构造特点及施工过程、外力等各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由于施工过程引起的质量问题。
        2.1成因分析
        (1)温度应力是不可忽视的原因。混凝土浇筑初期,水泥水化热聚集在内部不易散发,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拆模后表面温度降低很快,造成了温度陡降,内外巨大的温差造成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就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膨胀应力。混凝土在浇筑初期,其抗拉强度很低,若此时温差产生的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就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2)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由于腹板内各类钢筋密集,在浇注腹板混凝土时容易造成局部地方特别是位于预应力钢筋下方的混凝土振捣不到位,出现漏振、欠振等现象,致使腹板混凝土不够密实,有蜂窝麻面甚至孔洞出现,削弱了腹板混凝土的整体强度。
        (3)施工过程有效预应力难以达到。预应力钢筋在施工放线过程中不够准确,导致预应力钢筋不够圆润、局部微段出现弯折的现象,造成预应力钢筋的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存在偏差,从而引起该处径向力的突变。并且,不平顺的连续预应力钢筋也易造成预应力束的断丝滑丝现象。预应力的不足降低了腹板的抗剪能力,容易产生腹板裂缝。
        2.2预防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分层浇筑以及设计合理的养护措施,比如混凝土表面覆盖草袋及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保湿养护等措施,确保降低温度应力,避免温度裂缝。
        (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浇注腹板混凝土时振捣一定要充分,特别是腹板内预应力钢筋较密集的地方更要做到不漏振、不欠振,保证混凝土浇注密实。严格按施工规范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避免在混凝土强度还没达到规定值时张拉预应力钢筋。
        (3)严格控制施工工艺,特别是保证预应力束的张拉效果。
        3 路面与桥梁连接施工中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3.1成因分析
        桥梁两端与路面之间的接缝连接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日后的行车。在道路和桥梁工程中,道路和桥梁作为两个单项工程在施工中只能分别施工,施工接近尾声时,必然牵涉到接缝连接,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在通行一年后,沉陷问题便暴露出来。行驶中的车辆到桥两端被迫减速慢行,反之,就要引起严重的跳车现象,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行驶。究其原因,桥梁台背填土,由于压实机械的作业面狭小而是压实不到位,通车后,引起路基的压缩沉降。台背填料与台身的刚度差别大,造成沉降不均匀。在桥梁与路基结合处,常会产生细小收缩裂缝,雨水渗入后,使路基产生病害,导致该处路基发生沉陷。
        3.2 预防措施
        (1)道路开槽至旋喷桩桩顶,将桩间软泥尽可能用人工清理干净后回填碎石至设计标高,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静碾一遍,振动两遍,以保证碎石填满桩间空隙。


        (2)回填二灰结石前,实验室必须对回填材料进行现场取样,并检测石灰含量及混合料含水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进行摊铺。如混合料不合格则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
        (3)回填中,控制虚铺厚度在23cm,保证压实后每步厚度不超过20cm。每步回填碾压完成后,试验人员要进行密实度检测,对不合格点要进行重新碾压,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4)回填中,对桥头及挡墙两侧部位,振动压路机压实不到处,采用小宝马压路机进行碾压后,采用火力夯进行夯实。
        4 路面平整度施工中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4.1成因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其有养护方便、通车快、行车舒适、噪音小、运营经济性好等优点,在城市道路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很多,就施工方面而言,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路基与基层的质量。路基是路面的基础,由于路基填料不当或路基防护排水不完善等原因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必然会起路面的不平整。基层的工艺水平差和管理不严会导致沥青路面的厚度有明显的差别,甚至差6~7cm。竣工时虽然表面的平整度较好,由于面层厚度不同,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面层的压密形变也不同,这就导致表面出现小的不平整。
        (2)面层摊铺材料质量。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不合理,油石比较大,已铺筑的路面会产生壅包和泛油;油石比较小,路面会出现松散;矿料的质量不好,集料的压碎值和石料的抗压强度太差和细长扁平颗粒含量过高,使路面混合料的稳定度降低,容易出现路面的各种病害。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匀也造成摊铺困难,难以保证路面平整度。
        (3)沥青混合料碾压。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控制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混合料温度过高时碾压,易使混合料产生推移,沥青层厚度不均;温度较低时,碾压达不到规定压实度,空隙率过大。
        4.2预防措施
        (1)路基在填筑前,首先应进行原地面处理,路基填筑厚度一般以不小于30cm为宜,予以分层压实,并完善排水设施。在基层施工中,主要以控制纵断高程为主,一般采用摊铺机自动找平系统走钢丝绳的方法。
        (2)沥青拌和站的生产能力应与摊铺能力相匹配,以保证摊铺机能连续、均匀、不间断作业。此时路面平整度就好。如供料不及时,摊铺机待料时间过长,混合料温度下降会引起局部不平整,而且自动找平系统在每次启动后,需行驶3m~8m后才能恢复正常,因此切忌摊铺机经常停机。
        (3)碾压应在混合料较高温度下进行,一般初压不低于120℃,复压不低于90℃,终压完成时不低于70℃。轮胎压路机使用时,各个轮胎的新旧程度和轮胎压力,必须做到新旧一致、压力相等。如果轮胎软硬不一,在碾压过程中形成轮迹,使沥青面层横向平整度超标。压路机应停在冷却后的沥青路面上,否则极易形成小坑槽影响平整度。
        5 桩基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及预防措施
        5.1成因分析
        (1)在进行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中,在对灌混凝土表面标高进行测定时出现问题,致使不能深入的预埋导管,进而就会产生拔脱提漏现象,从而造成夹层断柱的形成,尤其是在后期的钻孔灌注桩的灌注,如果超压力不足,或没有精确的探测仪器时,混凝土表面就容易混入泥浆中混合的坍土层。
        (2)在进行混凝土的灌注过程中,如果导管埋入混凝土中时严重超过其预埋深度,加上进行灌注的时间太长。就会降低导管内外混凝土的流动性,从而就增大了混凝土与导管壁之间的摩擦力,加上拔掉导管后,导管破裂,从而产生断桩。
        (3)诱发断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卡管现象。一方面在配料方面存在闻题,在配料上配料人员过于随意,缺乏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没有认真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混凝土的配合,配合比存在很大的误差,从而致使坍落度波动过大,搅拌出来的混凝料不均匀、时干时稀。如果坍落度过大,就会有离析现象的出现,混凝料中的粗骨料就会相互挤压,从而导致导管被堵塞,如果坍落度国小,就会使得混凝土下落阻力加大,从而将导管堵塞,最终造成断桩。
        5.2.预防措施
        首先,要将钻孔平台的平整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平台要确保处于水平状,这样钻孔才能垂直进行,其次,要将钢筋笼的顶面标高严格控制好,受力状况是设计钢筋笼的长度的主要依据,通常不会将钢筋笼设置在桩的下端。对于钢筋笼的顶面标高,现场监理要认真校核,因为如果可靠的措施和数据,钢筋笼的顶面标高就难以得到保证。
        (1)首批灌注混凝士的数量要与导管首次埋置深度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相符合。
        (2)当混凝土拌和物运输到施工点时,要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和坍落度,如果没有达到标准的,可以再次拌和,经过二次拌和后,仍不达标的,禁止使用。
        (3)混凝土进行水下灌注时要保持连续性,中途不可有停顿现象,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要控制在以2m-6m之间。
        (4)混凝土灌注的桩顶标高要高出设计桩顶高,通常适宜在2m-6m。
        结束语:
        总之,城市道路桥梁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热点,如何预防其施工质量问题,本文从施工角度分析了水泥石粉碴稳定层施工质量问题,城市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桥梁与路面结合部的沉陷问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问题,以及桩基施工中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施工质量问题是可以预防并消除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使城市道路桥梁工程做得更好,我们应进一步理顺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抓住关键问题和重要工序,严格遵守设计及施工规范技术标准,控制质量问题的出现,确保城市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董燕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J].中华建设,2008(3).
        [2]苏志忠.道路与桥梁工程概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4)
        [3]方宝兔.概述市政及道路桥梁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管理[J].建筑知识,2010(02)
        [4]李海军.连续梁桥预应力箱梁腹板裂缝成因浅析[J].华东公路,20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