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务大修施工的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成春波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成春波
[导读] 摘要:铁路工务大修是保证铁路机车运输稳定的关键所在,随着近年来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工务大修面临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
        中铁三局集团运输工程分公司准格尔铁路运输段  山西省晋中市  030600
        摘要:铁路工务大修是保证铁路机车运输稳定的关键所在,随着近年来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工务大修面临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文章通过对铁路工务大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铁路工务;工务大修;安全管理;大修施工
        引言
        铁路车辆检修作业,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作业要求标准高,作业工作承担风险大。随着铁路改革发展的深入,对经营效益的要求逐渐提升。在保证车辆检修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车辆检修现场管理,普遍采用作业指导书和三检制度卡控的做法。这可以从作业关键项点、工艺步骤及技术参数等方面有效卡控,但这种做法偏向于对质量的控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企业对效率、效益的进一步追求,影响铁路车辆检修的进一步发展。
        1铁路线路养护维修的原则
        鉴于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的专业性、复杂性与综合性,在开展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时,应当遵循如下原则:第一,线路养护、维修、质检验收工作应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具体工作独立完成,以保证相关工作得以严格落实;第二,铁路线路养护与维修工作需要非常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能力与素养上高度适配此项工作,以提高铁路线路养护维修的质量;第三,为了减少因线路故障造成的铁路运行经济损失,其养护维修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以故障维修为辅,在日常的质检与养护工作中及时发展潜在故障并加以处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应急预案,以减少铁路线路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第四,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是一项全生命周期的工作,在整个铁路线路的使用过程中都应当高度重视并严格落实。
        2铁路工务大修施工的安全风险分析
        2.1安全风险控制不到位
        铁路工务大修施工所涉及到的项目较为复杂,包括人工换轨和大机清筛等,导致项目施工具有较高风险。在安全管理中,安全风险控制不到位就表现在如果缺乏针对性的风险控制计划和防范,缺乏详细的风险应急预案,那么铁路工务大修施工一旦出现紧急事件,就无法对现场施工进行有效控制,导致施工期限的延长,难以保障施工质量,严重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工务组织管理存在问题
        在传统的工务线路生产组织模式中,工区是生产组织的主体,集检、养、修于一体。这种模式在列车速度低、工区人员较多、作业时段在白天的情况下比较有效,但在列车提速加密、推行天窗修、人员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尤其是在工班长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现实状态下,如果仍然过度倚重工区生产主体单元管理和工长生产组织控制作用,则会导致车间管理定位模糊,计划安排不精不准,安全导向、控制、协调能力弱化。特别是近年来,普铁线路养护维修工作量增大、作业频繁,同一时段上线作业班组高度分散,安全风险点明显增多,迫切需要通过维修体制改革强化车间重心下移指导、督查工区安全生产的职能,充分发挥车间发现问题在工区、解决问题在现场的作用。
        2.3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铁路工务大修施工的安全管理中,实行责任管理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目前,我国部分铁路工务大修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安全责任感较为缺乏,且尚未制定详细的安全责任管理制度,这就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不明确,无法落实安全责任制度,从而导致安全问题发生后,无法将责任追加到人,难以从根源上防控安全问题,无法保障铁路工务大修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而延缓施工进度。


        3铁路工务大修施工的安全管理策略
        3.1加快体制改革
        通过加快体制改革,能够提升维修制度的适用性,提升铁路运行过程的稳定性。铁路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化工作流程,推动维修体制的改革,从而确保铁路的正常运转。想要推动维修体制的改革进程,相关铁路部门必须要将实际普速铁路线路的运行情况考虑在内,合理安排维修工作。并且维修部门要做好相应的分离工作,即将检、修、养工作进行分离,每个部门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要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检修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保证维修工作的合理进行。对于不符合新形势的传统的维修机制,要进行改革,让维修工作的科学性更高,更加符合现阶段普速铁路线路的实际要求。
        3.2强化对铁路线路的维修与养护
        工作人员在开展铁路线路的维修与养护工作时,应当关注如下几个关键点,其一,工作人员应当树立正确的几何尺寸意识,在对轨道的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综合考量车厢的重量、车厢中大型货物的重量,以此作为分析列车冲击力与轨道振动的基础性数据,量化分析与预测轨道的形变量。其二,工作人员应当在日常巡检过程中关注不良轨缝,通过定期监测轨缝大小的变化以及线路设备的侵蚀情况对质量问题加以预判,严格按照养护规范对相关设备的部件以及轨缝涂抹润滑油,以提高铁路线路的质量。其三,严格遵照线路作业规定,对检查发现的设备几何尺寸超限、轨枕失效、道床开裂等问题有针对性整改。其四,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鉴于线路养护维修工作的专业性,铁路部门应当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层次,锻炼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高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工作开展的质量。
        3.3加强维修力度并提升现有的维修质量
        第一,不断加强维修力度。道岔和铁轨等根据实际情况要及时的进行更换,从而使铁路轨道的整体结构和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铁路轨道的检测维修计划在每年的年初要制定好,并在日常的工作中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检查维修工作。同时相关的监督部门还应该派出监督人员对相关的检查维修工作进行督促,避免检查不认真或者维修不彻底的情况出现,从而使维修的质量和效果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第二,重点维修特殊路段。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因此铁路线路往往跨度很长,这样一来同一线路不同地区的路段就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实际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特别要重点检查和维修岔口、钢轨接头等特殊路段。
        3.4加强对安全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为了及时发现铁路工务大修在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就需要安全管理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对现场进行仔细的考察,加强对安全事故高发地段的定期检查,例如隧道、对讲机盲区和桥梁等,制定出合理的检测措施,及时将安全风险点进行改善和清除,确保铁路工务大修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能够达到安全标准。除此之外,管理人员深入现场可以与施工人员进行密切的交流,切实了解到施工现场的真实情况和施工人员的真实诉求,从而找准安全风险点,并制定出修正计划,研制出一套更为科学和安全的施工方案,促使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解决,避免留下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人员还要密切关注铁路工务大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对施工过程的各个细节进行严格的管控,认真仔细的检查各种的施工设备,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并对其进行维修,使施工设备满足安全标准。除此之外,安全管理人员还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控,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工务线路大修体制改革是对原有维修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在成本控制、应急管理、考核分配、作业组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还需要不断完善,从工务维修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安全问题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韩俊峰.对铁路工务大修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7):97.
        [2]韩伟,张春青.铁路工务大修施工安全管理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204-205.
        [3]李坤.铁路工务大修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措施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05):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