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 重庆 402760
摘要:本文通过对璧山人才建设的思考,提出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发挥作用以及更好的培养人才措施,让更多的人才助推璧山的发展。
关键词:人才;引进;留住;培养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意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国家发展需要人才,政府建设需要人才,企业经营也需要人才。城市作为人们安家落户的地方,同样也是人才的寄居之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人才可以推动城市形象建设和城市发展,而一座城市的气质和高度,也决定了它人才的持有量。当前,人才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推手,成为各大中小城市争抢的“香饽饽”。如何引进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才的作用,又如何让人才能够持续不断提升自己,已然是当下的热点话题。除了城市本身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把握人才的引进和建设工作,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真正地实现人才的价值。
璧山区作为重庆向西发展第一站,如今的区位优势已愈发明显,近年来,璧山的发展速度也是突飞猛进,不仅在城市规模、城市形象打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方面也实现了很大的飞跃。如今的璧山已经打造成了一座美丽的公园之城,璧山人也拥有了高大上的文化艺术中心,国家级的图书馆等,另外也引进了比亚迪、中国中车等远近闻名的大企业。在这几年中,璧山也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引进了一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打造了璧山英才计划等,人才的到来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很多活力,也为璧山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跟重庆主城相比,璧山在人才数量和人才质量上的差距依然明显,如何破解璧山的人才数量与质量问题,建设一支强悍精干的人才队伍,助推璧山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璧山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璧山的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数量有限
在中国,人才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在一个省或者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主城区往往也是人才聚集最密集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不仅经济发达,城市配套资源也较为完备,也能够给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璧山跟重庆主城相比,具有硕士学历特别是博士学历的人才数量较少,科研学术型、专业技能型人才也相对较少,因而在科研能力、科技实力方面的发掘与创新也有所局限。
(二)人才不能长久的留下来
璧山的区级机关曾经引进过博士,也有一些大企业招聘过一些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然而有的高层次人才只是在璧山短暂的停留工作,最后又去到了大城市或者其它地方工作,导致璧山的人才流失较大。
(三)人才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对于具有高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他们在学校不仅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还有一些自己比较了解的研究方向;对于一些研究型人才,他们对于研究学科的前沿科技形势也有很深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而对于一些技能型高层次人才,他们也是个个都有一技之长。对于这些有自己专长的人才,在工作中或多或少的会偏离他们擅长的方向,这也导致了人才的浪费。
(四)人才不能够得到提升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在后期对人才更好的进行培养,忽略了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升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使得人才原地踏步,贡献范围有限,没能更好的发挥自我价值。
二、为促进璧山区的人才建设工作,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对此我有如下建议:
(一)加强人才引进,从待遇和保障方面实现对人才的吸引力并留住人才。
在加强人才引进方面,既考虑引进人才,也考虑留住人才;既要考虑金钱因素,也要考虑保障因素。一方面,区里可以对人才进行分类和等级的划分,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人才予以不同程度待遇上的支持,让人才能够在璧山享受到在其他地方享受不到的待遇;另一方面,对这些人才做好保障措施,如给他们提供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解决家属工作问题和子女入学的问题,通过打出漂亮的情感牌,保障他们的家庭生活,同时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人才能够更安心的留在璧山工作。此外,也要以璧山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抓手,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重视科技型企业的孵化,搭建好与高校的科研合作平台,建设好“院士工作站”,助力璧山的工业实力和科技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璧山工作。而对于那些取得了成果的人才,理应进行表彰,号召更多的人像他们学习;对于重要的专利和成果,应给予应有的奖励,激发更多的人才去开拓创新。
(二)挖掘本土“精气神”,重视人才的实效,让“留人”出成效。
城市有一二三四线,人才亦然。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人才金字塔格局的不合理已经成为阻碍人才成长的一道屏障。顶端人才过多,基础性实用性人才匮乏,此外,个别城市“引人”重学历、轻经验,重外地、轻本土的情况不在少数。长此以往,人才结构得不到优化和均衡发展,人才得不到公平对待,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更会激发社会矛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故而,一视同仁的等量齐观,富有“精气神”的本土政策,才是“留人”的坚实基础。
(三)让人才人尽其才,发挥自身专长来实现自我价值。
注重人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固然重要,但明确定位,因地制宜,让人才发挥其特长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引进人才,可以让他们能够从事与专业沾边的工作,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视角来更好的完成工作;而对于企业人才,则要采取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方式,让企业人才在专业方面有所建树,更好的推进企业的技术革新和科技创新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人才建设工作有序、持续进行,才能保证人才结构合理。
(四)重视人才的进一步培养,让人才的价值能够持之以恒的得到提升。
除了要人尽其才,还要不断发掘更多人才,通过不断的培养和锻炼来挖掘人才更多的才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人才共享,利用联谊活动、人才沙龙来增进人才之间的交流,挖掘人才。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才,可以采取不定期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强化他们的思想意识。而对于企业人才,可以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为不同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们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通过交流发现新的科学视角,培育新的探索方向。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把握好人才建设工作,是做好人才工作的 “铺路石”。在璧山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以“人才”为支撑,既要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豪迈气度,也要培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以此不断助推璧山更好的发展。
作者简介:张兴兰,女,汉族,研究生学历,工作单位,重庆市璧山区委党校;政治经济学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