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感染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王俊菁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王俊菁
[导读] 摘要:感染科是医院的一大重点科室,收治的病患类型多、病情复杂,常见的感染疾病类型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以及感染性发热等。
        宜兴市人民医院  江苏宜兴  214000
        摘要:感染科是医院的一大重点科室,收治的病患类型多、病情复杂,常见的感染疾病类型包括: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以及感染性发热等。在临床感染科室,针对感染疾病患者,不但需要积极治疗,还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从而确保感染源的有效阻断,进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对精细化管理在感染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感染科护理;安全管理
        引言:本课题将该院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8例感染科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重点对精细化管理理念方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一共纳入该院收治的128例感染科患者,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护同意书,且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此外,排除不配合该次实验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64例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19~72岁,年龄均值为(45.8±1.2)年;疾病类型:病毒性肝炎18例、结核病12例、手足口病10例、感染性发热8例、腮腺炎7例、其他9例。对照组64例中,男性37例、女性27例;年龄20~73岁,年龄均值为(45.9±1.1)年;疾病类型:病毒性肝炎19例、结核病11例、手足口病10例、感染性发热8例、腮腺炎7例、其他9例。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该次对照组患者在护理管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感染科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流程执行,即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对感染患者的隔离处理,避免感染源的传播,进一步确保患者及医院其他人员的安全。观察组患者则在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采取精细化管理方法,具体的精细化管理内容如下。构建精细化护理管理小组。在感染科室内部及时构建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护师、护师、责任护士以及其他相关护理管理工作人员,有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析,根据感染科室患者的病情特点、个体化因素等,制定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管理方案;同时,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等。护理人员工作行为的规范。规范护理人员工作行为,才能够确保护理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因此,护理管理人员需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过程的监督管理,对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性行为进行指导,督促其及时改正,避免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构建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需注重护理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完善,并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将护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个人,加强对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质量考核,并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制度”的实施,端正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使护理人员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地做好感染科室的相关护理管理工作。此外,为了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技巧,医院需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通过“理论+实践”的培训模式,全面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技巧。精细化护理方法的实施。在对护理人员加强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需确保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一方面,结合感染科室患者的特点,需增强护理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针对护理期间所使用的锐器需按照科室规范流程合理、科学地处理,避免锐器刺伤等风险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对患者普及有关感染疾病方面的知识,普及在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的基本事项,提高患者医护配合度,进而保证护理质量的提高。此外,需加强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纠正患者的消极心理,使患者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并且,有必要确保交接班工作的合理性及科学性,严格控制探视人员,探视过程穿好防护服,避免探视人员受到感染。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护理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此外,采取该院自制调查问卷,将患者对护理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3个等级,即: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相关护理管理临床指标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在相关护理管理临床指标方面的比较(x±s)
 
        2.2两组患者在护理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64例患者,发生跌倒坠床1例、输液不良反应1例,护理管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3.13%。对照组64例患者,发生跌倒坠床5例、输液不良反应4例、压疮4例、护理投诉4例,护理管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26.56%。由数据可知,在护理管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6,P<0.05)。
        2.3两组患者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的比较
        观察组64例患者,满意50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64例患者,满意18例、基本满意22例、不满意24例,总满意度为62.50%。由数据可知,在护理管理服务总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8,P<0.05)。
        3讨论
        感染科室作为医院的一大重点科室,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疾病类型多,因此需加强行之有效的医护工作。传统模式下,感染科护理管理工作的安全意识薄弱,在缺乏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的情况下,易造成护理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很高的情况,比如导致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压疮、输液不良反应等,进而使患者或患者家属投诉,使护患关系紧张。而对于该次提到的精细化护理管理理念方法来说,则是在医院感染科护理安全管理为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侧重护理管理“精细化”的特点,一方面注重护理管理人员管理工作的强化,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全面管理;另一方面,由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管理,使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使护理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采取精细化护理管理,可使医院感染科室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到10.00%以下,该次观察组采取精细化护理管理的护理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3.13%在此范围内;此外该次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6.88%,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照组的62.50%高;各项数据充分表明,精细化护理管理方法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综上所述,感染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理念方法的应用,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护理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文明,慈淑华.基层医院手足口病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148-149.
        [2]冯爱东,杨淑岭,刘珊,等.循证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0):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