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的治理对策 张照玺

发表时间:2020/8/2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2期   作者:张照玺
[导读] 摘要: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们生活中如果没有了水资源,那么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河南黄河水文勘测设计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们生活中如果没有了水资源,那么将会受到重大影响。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治理是现阶段工程建设重点内容,虽然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只要立足于问题产生原因,采用针对性方法就可以解决,并且为保证河道生态稳定性,还应该增加新的治理技术,这样才能提高河道生态稳定性。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对策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作用
        1.1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如今,由于工业发展迅猛,工厂排放的大量污水未得到有效净化,导致河道污染严重,再加上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河道在水资源调控和利用中的功能,降低了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开展河道治理工作,把污水和污染物集中处理,能够有效避免水体污染现象的发生,同时充分净化水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控制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与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息息相关,尤其是洪涝灾害,一旦防御工作不到位,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认真勘测相关的河道地形,以便及时排除诱发洪涝灾害的河道变化因素,同时,若是发现不利于灾害防御建设的情况,也要如实记录。相关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该区域河道变化情况后,结合降水特点,实施相应的治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河道情况,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避免灾害引起的生命威胁与财产损失。
        1.3发挥出河道流域的生态价值
        除了防洪减排和治理污水之外,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还能够有效控制该区域内居民生产活动,并通过制定科学的开发计划保护河道结构和生态环境,维持河道流域的生态价值。另外,治理工作中还可以引进别的物种治理污染情况,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河道的抗污能力,发挥河道流域对生态环境的调节功能。
        2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
        2.1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
        在我国河道治理过程中,很多地区只注重河流管理设计和改造,缺乏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如城市居民将生活垃圾扔到河流中,极易出现水资源污染问题,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其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相对薄弱,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严重违背了河道管理的理念,因而相关人员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必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2河道淤积情况未得到改善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受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日益消退,由于很多河岸的建设能力有限,未加设护岸、堤身,导致河道无法满足防洪设计要求,尤其是具备通航功能的河道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会出现坍塌、凹陷等问题。除此之外,相关部门的河道护岸建设力度不足,严重影响着河道绿化情况,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河道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的情况下,河道淤泥会不断增加,直接影响河道的防洪排涝功能。
        2.3河道治理的责任划分不明确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很多管理任务需要多个部门执行,但相关管理体系法规还不够明确,未对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进行有效划分,导致很多部门出现功能性横截面,相关工作人员对各项管理工作规定的理解不同,往往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依赖和逃避问题,造成河道污染排放指标、城市部分支流严重超标。例如,水利部门、环保部门、水利管理部门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出现互相推诿、扯皮问题,无法有效地遏制河道环境污染问题蔓延,直接影响着河道治理的整体效率,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3农田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做好护岸
        生态护岸的方法与其他河道治理方法有明显区别,该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生态措施提高河道质量,该方法更加清洁与绿色。而为了保证生态护岸方法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首先需要对河道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统一调配与管理,其目的在于保证现有河道可以畅通无阻,这样后续治理工作就可以更加简单,内部水系统的循环效果提升,对于防汛也有着重要意义。之后对河道进行生态护岸处理,主要的方法是在河道护岸以及护底等位置增加渗透性良好的材料,较为常见的有鹅卵石以及块石等,当渗透性材料加入到河道中,水体内部的物质能量转化将会更加顺畅。同时,需要在河岸周围种植必要的绿色植物以及植被,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河道本体净化能力,另一方则是为了美化环境。同时,河道植被的合理应用为人工湿地的建设提供了必要基础,良好的水生态平衡环境就此形成。水体的治理与净化,仍然需要依靠植物进行,荷花以及水葫芦等植物的应用可以达到治理目的。
        3.2内源控制
        内源控制技术主要是对水体中的可见污染物进行处理,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无法直接降低水体污染程度,但是对于防止水体污染继续恶化有着重要帮助,通常情况下会与外源减排技术共同应用。具体可以分为两种处理方法:第一种,清淤疏浚。简单而言,就是将泥土中的污泥以及其它污染物进行迁移处理,这样就可以降低水体污泥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而减少水体污染负荷,是一种较为直接的黑臭水体处理方法,通常情况下会被应用在重度污染河水处理当中。第二种,水生植物残体清理。与上述治理方法原理相同,只不过清理对象为水生植物残体,因为水生植物残体在水中腐烂变质过程中也会产生部分污染物,并且进一步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对于水体治理十分不利,所以必须安排专人进行看护和定期捕捞。
        3.3加强防汛部门自动化建设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尖端科技可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例如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基于此,当下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应该融合尖端技术以保证河道治理效果。首先,在河道治理基础之上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全流域骨干通讯网络,这是确保河道治理情况可以及时传递的基础,尤其是整个河流各个区域段之间的信息通信必须全部开通,跨省信息之间的连接与应用需要更加高效。目前我国长江流域各个省市之间的信息互通效果良好,但是对于信息的应用与分析尚且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该方面的建设,并且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也为其提供了必要基础。其次,河道流域的各个水利单位应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现代化设施的合理应用以及及时更新,相关人员的技能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计划可以准确落实。
        3.4加强流域防汛统一管理
        在河道治理中,应该进一步加强防汛管理权利的明确与分配,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个重点水库以及防汛单位需要建立有完整且统一的防汛调度机制,一方面应该尽量保证地方防汛管理权利,另一方面应该完善管理机制,保证发生灾害时,各级部门在短时间做出响应,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应该严格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要求各级行政首长汛期领导到位、责任落实。尤其对县级以下行政首长,由于处于防汛一线,又换届频繁,更要强调落实责任制。
        结束语
        在城市化建设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河道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在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河道治理力度、完善污水配套设施,从而整治河道污染问题,并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有效地解决河道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发展需求,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召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问题及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173.
        [2]叶培锁.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珠江水运,2018(17):97-98.
        [3]王臻.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现状与控制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2):47+54.
        [4]张伟.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解决[J].南方农机,2018,49(12):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