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教学法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兴趣教学下的体育课堂,具有传统课堂没有的趣味,让体育教学既能达到使学生强身健体的初衷,也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来上体育课。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喜好合理的运用兴趣教学法展开教学,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体育专业素养。基于此,文章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教学;具体应用
引言
初中生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长期久坐在教室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加强锻炼,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另外,体育教学还可以有效放松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紧绷的神经,是一门强身健体、不能缺少的课程。但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一些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认为体育课没有意义,只会妨碍学习成绩提高,还有的学生认为没有看到应有的体育效果。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入兴趣教学法至关重要。
1兴趣教学法的重要性
1.1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
兴趣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越是有兴趣,学生学习的乐趣就越大。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不再是机械、枯燥的行为,而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奠定学生体育学习基础的关键,从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
1.2兴趣推动创新和探究
兴趣能够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小学生思维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自我约束力比较差,因此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兴趣的导向下,小学生会全神贯注投入到学习探究、学习实践之中去,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能够高效理解和吸收,在这过程中,教师合理的指导和点拨,更加容易推动学生创新思维与探究活动,对于奠定小学生体育探究意识与体育学习基础非常有帮助。
1.3兴趣保障了学习效率
成功的教学是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新颖的教学策略,提高体育教学趣味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就会自发学习,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模式化的讲解,学生自主学习之下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更强,学生学习也事半功倍。
2初中体育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受国家素质化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校对于体育课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校为了升学率全然不顾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排课量很少,甚至根本就没有,少量的体育课可能还会被其他文化课教师占用,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学生的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得不到放松,很容易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另外,一些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也存在问题,他们把体育课仅仅作为一项工作去完成,课程内容单一乏味,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加强身体素质的目的,在教学中并未看重学生的兴趣,只是单纯地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了简单的实施,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对象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该以学生为标准。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达到体育课应该有的效果,所以导致学生不看重体育课,或者觉得体育课没有任何作用。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校由于受自身资源和资金的影响,没有完善的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体育用具,无法满足学什么的各种需求,导致学生完全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
3兴趣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3.1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赋予课堂教学趣味性
初中学生通常爱玩爱动,而且初中体育学科强调实践性,所以,初中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爱好,引入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通过运用游戏教学法赋予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师选择的体育游戏应具备健身性、趣味性,由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比如,教师在“花样跳绳”一课教学期间,教师可率先发问,如“同学们会跳绳运动吗?”此时,学生回答道“会”;教师可再问“那大家知道花样跳绳吗?”此时仅有部分学生回答“会”。鉴于此,教师可引入课程内容,如“既然这样,那同学们今天和老师一起玩花样跳绳游戏吧?”学生听见玩游戏后,会被瞬间点燃热情、激发兴趣。此时,教师可安排两位学生负责摇动大绳,然后把其余学生随机平均划归成两组,并让两组同学在绳子两侧排队。接着教师可要求学生自主安排向后次序,讲解游戏规则,如“两组学生应依次分别在绳子两侧起跳,先正跳、再反跳,跳完一个大圈后马上出去,若有人踩绳或挡绳,则该组失败;”若一轮完毕后两组学生都成功了,则进行第二种花样跳绳比赛,即“两组同学一起跳绳,每组同时派出一人同时进行正反跳,然后在另一侧跳出,失败方式同上。”完成规则普及后,学生参与的兴趣都很高,接着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参加游戏活动。利用这种游戏活动组织体育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体育技巧、改善课堂教学质量。
3.2利用趣味情境,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步入初中的学生喜欢跳远、铅球、长跑等诸多兴趣爱好,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焦点,设计不同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比如,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体育界知名人物的励志故事,利用故事内容吸引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目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知识的信心。同时,科学的创设情境,还有助于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帮助。因此,做好情境创设,有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改善学生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及运用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体坛知名人物举例,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比如,跳水名将郭晶晶伏明霞等。讲述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告诫现在的学生体育精神尤为重要,体育不只是体力运动,它是具有灵魂的。而真正的体育灵魂是对体育锻炼的自我认识,对体育的由衷热爱。因此,教师应利用体育明星故事的普及,为学生培养体育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决不能强制勒令学生被动的参与体育学习,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了解体育的魅力、作用,才有助于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完善思维认知、获得优异成绩。
3.3建设体育学习兴趣合作小组,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建设兴趣合作小组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兴趣合作小组可以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信心。教师在给学生建设体育兴趣合作小组时,可以仍由学生自由组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分配小组。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能够及时将自己的技术问题进行解决。组内各个成员之间充分交流,关系更加紧密,有助于练习体育技能,尤其是在学习乒乓球时,训练提高打乒乓球的技能,兴趣小组的人数规模应该在2~3个人,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践操作练习。教师在亲身示范体育技能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指导。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乒乓球技能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一下基本动作,然后让学生分小组练习。学生在练习时出现问题后,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那么可以向教师求助。这样小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还会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兴趣。
结语
总之,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的吸取、学习社会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应大胆地运用兴趣教学法等新方法,才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改善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倪娣.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学周刊,2019(34):145.
[2]彭建华.论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