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8/2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期   作者:雷雪梅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始期,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始期,这一时期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为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全面提高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效获取数学知识,更能通过合作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良好的交流能力,促进社会性发展,从而体现素质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必要性;教学策略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立足于数学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落实学习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合作学习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在探讨高效实施合作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实施合作学习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应当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且使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学习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并在此过程中有效获取知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但注意力难以集中,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发展自身思维,培养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基于这样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2)实施合作学习契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体、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个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利用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合作学习为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更能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才能够使学生深入学习所学知识,并且全面提高自身能力。
         (3)实施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具备自主学习的品质,更多的依赖教师的引导。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学习,通过营造良好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并且跟随教师的领导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只有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品质,才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钻研,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小学数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初始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习兴趣贯穿于课程导入、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并且维持长期的学习热情,为合作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倒入、创设悬念、提问引导、谈话导入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游戏教学、小组竞赛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为学生布置开放型的课后探究问题,使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2)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进行合理分组是实施合作学习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不平衡性的,一些学生较为“早慧”,学习能力较强;反之,也有一些学生“晚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引导,基于学生这样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教师在实施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通过优化小组成员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并且形成相互学习的机制,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取长补短,发挥自身的长处弥补自身的缺点。在引入合作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进行引导,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以小学数学课程少数加减法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谈话引入微课进行教学,为学生播放游乐园相关场景,通过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的课程。在微课教学视频结束之后,教师出示了两张游乐场的价目表,结合价目表的内容进行提问:图中的两组套餐一共多少钱?A套餐比B套餐贵多少钱?首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学生在探究第一个问题时,会发现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加数多出了小数点,教师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依据套餐中的项目,玩碰碰车和海盗船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究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也能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3)合理设置教学任务
         在实施合作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习过程由教学任务引导,基于这样的认知,教师要确保教学任务的科学合理,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习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内容既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又能够保证学生有所提高。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节奏,确定引入合作学习的时间,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总结的时间,通过掌握课堂学习节奏,使学生在学习环节中,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层层深入的学习数学内容。在设置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图1。通过导学案,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继续学习时,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导学案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不断优化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也能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我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创造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对学习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不仅要给予更多的引导,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学生从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图1)运用导学案进行合作学习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小组合作学习成员,合理布置教学任务,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永华.浅析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策略[J].学周刊,2020(20):150-15.2
         [2]张 宝.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读与写,2019(11)221.
         [3]杨慧青.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好家长,2019(12):160.
         [4]胡茂军,彭 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19(05):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