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合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22000
摘要: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最多的建筑材料,其施工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在实际施工采购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监控。基于此,本文以某建筑工程为例,以案例分析法和理论分析法,首先分析了该项目混凝土施工的主要特征,然后对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期望能够给同领域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0引言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关键施工技术要点即材料配比控制、混凝土运输与现场质量检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混凝土振捣等,同时要做好浇筑混凝土的养护作业,确保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因此本文重点对某项目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进行
1工程简介
某一栋商住两用建筑,总建筑面积55438.8m2,总高度95.9m,地上22层,地下共三层,分别为堆垛式车库、人防、设备用房和建材家具商场。一层至四层为商业,五层至二十二层为办公,屋顶设有电梯机房、水箱间。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1m,混凝土灌注桩地基,桩径700mm,有效桩长28m,总桩数431根,桩身强度C55、C30、C25。主体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2本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特点
本工程中混凝土全部使用预拌式商品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公司生产、运输,运输形式主要选择混凝土输送泵方式。依据本项目施工的基本设计要求,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提出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混凝土配比,其二,施工技术问题。从混凝土本身看,其是一种复合型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是由多种建筑材料组合在一起,通过搅拌、配比等工艺生成,因此不同型号的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是一定的,但是材料配方是不同的,需要结合具体项目施工环境、施工质量要求进行选择和匹配,在匹配的过程中,需参照多种指标数据,如粘性,在粘性较大混凝土材料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粘性材料;在混凝土原材料中还包含有水分,其在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如果混凝土中水分超标,则在浇筑后会产生收缩现象,加剧混凝土裂缝的出现。若混凝土中水分含量不达标,则会导致混凝土过硬难以顺利浇筑,同时还易发生过早固结、凝固现象。最后,从施工技术应用角度分析,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施工速率和效率问题,避免因为施工速率控制不当导致的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由于施工速度是施工技术人员混凝土浇筑的速率,施工速度与效率之间差异化明显,施工效率是建筑材料使用的速度,若施工效率过低,则会导致混凝土浇筑后发生固结现象,不仅浪费施工材料,同时也阻碍施工进度。
3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分析
3.1对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
(1)本工程所有混凝土均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定货前,在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可泵性等方面对生产厂家提出要求,并验收以上指标同时签订预拌混凝土买卖合同。混凝土浇筑前要求厂家提供预拌混凝土的配合比,并不定期去搅拌现场抽取原材料测试其质量情况,检查外加剂计量及掺量的准确性。施工现场按规范要求留置混凝土试块,混凝土浇筑后,向厂家索取有关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对照本单位的试验结果,作出对预拌混凝土质量的评定。
(2)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配合比需要经过试验得出,不仅要满足混凝土设计强度及稳定性要求,同时要满足混凝土可泵性的基本需求,并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计量。
(3)现场试验人员制作混凝土试块,做坍落度检查试验。
3.2大体积混凝土
本工程主楼基础筏板厚度为1.8m,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为强度为C40,抗渗等级P8。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①根据本工程施工条件,保证混凝土的供应速度大于混凝土初凝速度,以不出现施工缝为原则。②由西向东:由于施工现场主大门在施工区域东侧,施工场地小地泵只能安放在东侧大门口,因此采用由西北角开始逐步向南、向东推进的浇筑流向。③薄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为500mm。④逐层上升:沿全高方向每500mm逐层浇筑。⑤循序推进:每3m为一浇筑长度向前推进。⑥斜面分层:先后浇筑的混凝土应采用斜面分层的方式相接,坡度采用1:4。⑦浇筑时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步推进,为了保证混凝土沿基础全高均匀上升,每一跨用档板阻挡混凝土,使混凝土流动速度放慢,避免出现施工缝。⑧混凝土振捣点振动的过程中,要确保不能够漏振,两次振捣工艺应综合应用,确保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高频振动棒要垂直插入,保证快插慢拔,插入点应布局均匀化,插入点的间距应控制在振捣器作业半径的1.5倍。同时,在上一次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应插入下一层50mm左右,进而有效的消除两层混凝土之间的缝隙,保证振捣过程中混凝土无气泡,下层混凝土初凝的过程中,振动器结构应在每一个的插入点周边进行振捣施工,延续振捣施工的周期,并以混凝土表面结构水平位置不出现气泡为主,不再明显沉落为度,振捣的过程中,对应时间和周期过短,则不利于混凝土的振捣密实性,如果振捣的周期过长,则会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
(2)混凝土测温与养护
在每个混凝土泵口设测温计一只,测量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入模温度控制在25℃以下。在基础筏板的典型位置布置测温点,混凝土前预埋12的钢筋,钢筋长度以筏板厚度为准,测温导线缠于钢筋上,并且钢筋外露基础100mm并绑上小红旗,以寻找测温孔。测温点在竖向上分为三个位置,分别测量混凝土的上(距顶100mm)、中(混凝土中间部位)、下(距底100mm)的混凝土温度。选择使用对应的电子测温仪,针对性的测量混凝土内部结构温度,测温间隔一般原则为:第一天—最高温度的第二小时进行测温,当中心温度下降,要每间隔8h进行测温。预计2-3d后,混凝土结构中心温度逐步升高,混凝土结构中心温度处于下降的趋势,等到温度持续平稳后,暂停测温,但是仍安照要求,实时监控温度的变化。
3.3防水混凝土
本工程基础筏板、外墙、后浇带(混凝土掺高性能高效混凝土膨胀剂),混凝土抗渗等级P8。混凝土配料必须按配合比准确计量,计量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水、水泥、外加剂、掺合料为±1%;砂石为±2%。±0.000以下混按要求留置抗渗试块,每500m3留置一组,每增加250~500m3留置两组。每工作班不足500m3也留置一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具体施工环节应重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分析,分别从预拌式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等角度对其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进行阐述,要在施工进程中,做好混凝土振捣、密实及后期养护等工作,为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符泽冲.如何改进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9):27-28.
[2]路琳.建筑混凝土强度现场施工检测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16):60+63.
[3]于胜泉,李建华.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9):48-49.
[4]乔兴萍.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2):13-14.
[5]王冉.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2):29-30.
[6]张洪达.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居舍,20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