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钊
[导读]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核心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价值突出,因此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内涵,立足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政治意识现状,全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指导意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核心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价值突出,因此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内涵,立足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政治意识现状,全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指导意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本研究尝试分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旨在给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工作思路参考。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引言
        立足高等教育改革背景,新时期高校的重点工作在于输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协同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获取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政治观念引导水平,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为经济社会建设贡献更大力量。但是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教育模式单一、方法创新性不足,导致思政教育工作目标得不到落实,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合理选择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方法指导体系尤为关键。
        1.树立理念,提升教育水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利于转变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理念,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明确课程设置需求,引导大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实践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关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引导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规范其道德行为、强化其法律意识。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的过程过程,要明确认识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核心,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促进课程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机融合,引导大学生逐步建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提升他们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在组织教育活动过程中,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专业学习作为基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创设制度化管理环境,真正使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组织价值得到突显。第二,确定法治理念。法治理念立足法治思想、法制意识以及法治原则,引导学生追求公平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环境,符合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
        2.拓宽教育途径,强调健康成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得到创新应用,才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改革需求,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需求[2]。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着手建立全面的教育机制,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家庭环境、就业情况等要素,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比如职业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自信心,全面认识自我价值。此外,创新思政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要关注理论教育内容与实践教育内容之间的有机结合,扭转学生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状态,以多元的学习内容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集中渗透核心价值观内容,满足高校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求;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扩展思政教育内容,具体工作中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生活现实组织思政教育内容,如鼓励当代大学生以基层服务塑造价值人生,践行人本理念,服务人民,通过宣传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工作中,如参与“三支一扶”工作,促进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3.融入校园文化,创建先进思想
        建设校园文化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助力,以客观的文化环境作为基础,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着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方向发展,使思政教育工作体现时代精神。高校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特点,营造高校文化环境。首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之间的融合,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3]。第二,引导学生积极扩展视野,培养创新意识。如开展专业知识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营造爱专业、争学习的优良学风。第三,营造人文环境。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营造校园文化、文明氛围,为学生自我提升和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提升大学生知荣辱、辨善恶的能力,培养他们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彰显人文关怀,一切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在知识学习和道德建设上的需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契机,比如结合宣传报道、专题讲座、事迹展播多种形式营造思政教育环境,渗透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4]。
        4.构建长效机制,明确教育内容
        结合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需求,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中,我们应该着手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当然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来整合教育内容与方法,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5]。为了建设长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其一,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认知自我,科学自我评价。立足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结合当前就业需求,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保证在就业和创业实践中能够理性定位自己,不至于产生过大心理落差,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初步满足高校输出高等人才的需求;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科学认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点反思自己在思想政治素养方面的不足,以自我反思作为基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其二,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提升大学生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教育者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扩展思政教育范围。目前大学生上网人数占据我国网民总数的七成比例,网络世界给大学生提供了认知发展以及身心放松的场所,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的过程中,其思想观念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影响。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网络作为载体,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模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教育优势,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加大网络监管力度,以宣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旋律,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发挥监管学生思想动态和思政宣传的作用。
        结束语
        新时期,以高校教育体系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作为背景,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落实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也成为我们关心的重点。现代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既包括个体的知识技能储备、创新能力,也包括个体的职业道德素质、思想政治觉悟,各用人单位在人才考核上开始重构系统。基于此,高校也要扭转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反思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开辟新的教育工作路径,以提升高等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学生思政教育——评《高职思政教育互动式实践指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7):3.
        [2]赵茵茵.大思政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21-22.
        [3]胡绪明,刘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5):91-96.
        [4]王蓉.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经验启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9,42(06):124-125.
        [5]王茹,周鸿.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23(06):98-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