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作业人员安全管理提升探索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8/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袁国芳1 郑永江2 吴云强3 郑宇昂4
[导读] 摘要:道路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浙江顺畅高等级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道路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在整个交通系统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为保证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在运营养护期的良好运行,日常的维修养护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作业人员;安全管理提升
        引言
        道路建设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其 建设技术和建设规模已经遥遥领先其它发展中国家。随着近年来车流量日益增加,给公路养护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近几年来车辆伤害养护职工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降低安全作业风险,保证养护职工生命安全,已成为每个安全管理员亟待深思和解决的问题。
        1 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加强安全教育设施建设,以养护基地建设标准化为契机,通过设立“学习之家”、“教育园地”、“安全体验馆”等培训点,强化日常教育和班组活动。编制重点岗位的安全培训教材、事故案例视频和岗位安全《应知应会手册》,通过企业内部授课、外部培训和业务骨干示范培养等多重渠道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建立实训基地开展涉路作业资格认定培训工作,编制班组配置及工艺标准化手册,提升现场作业人员素质。以某企业路面坑槽修补日常养护为例,在培训上岗前,对班组人员、车辆、设备、工具、材料配备方面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1.放样。确定坑洞修补范围,对病害处置点进行放样,在病害轮廓范围以外10-15厘米划线,放样边线应与行车方向平行或垂直,并呈矩形状,放样结束后拍照记录。2.切割。沿所划轮廓线切割,不得超出轮廓线范围,切割深度视病害程度确定。3.凿除。在已切割好的范围内视病害程度分层凿除,坑底应平整坚实,不得有夹层。4.清理。朝封闭区内对坑底进行吹风清理,对夹层、浮渣、泥浆等使用刮刀、钢丝刷等工具清理,将收集的废料装车、不得随意抛洒。5.测量。对坑洞长、宽、深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6.乳化沥青涂刷。用刷子在槽底、槽壁涂刷乳化沥青,涂刷应均匀全覆盖,不应出现露白或积液现象。涂刷完成后拍照记录。7.回填。待乳化沥青破乳变黑后按原有路面层厚分层回填混合料,混合料回填温度不得低于150℃,回填过程中应保证混合料颗粒均匀,上面层应人工刮除粗骨料并找平。8.碾压。回填混合料应分层碾压,上面层采用小型压路机,其他层采用冲击夯。冲击夯底板应涂抹隔离液,由四周向中间碾压,先慢速冲压1遍至表面平整,再来回振动碾压6~8遍,直至消除冲击痕迹。小型压路机需静压1遍,完成后振动碾压4-6遍,碾压温度不得低于13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80℃。平整度要求≤7毫米。9.检查。如果不满足要求则重新处理。⑩封边、养护。清理沥青废料,对成型路面进行热熔封边胶封边,完成后拍照记录,养护至50℃以下开放交通。
        2 安全保障措施
        车辆的高速行驶、车道的占用及作业环境的复杂化,决定了临时养护作业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作业区车流特征,选泽车流量较小的时间段进行道路养护施工作业,同时采取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临时养护施工的潜在危险对行车安全造成威胁。1.设置诱导标志,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的车辆在到达临时作业区时,车道数减少或车道变窄都会对车辆行驶产生影响,若不提前对驾驶员进行诱导、提示前方路况,完成临时的减速、变道等操作,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在车辆进入临时养护作业区之前的规定位置,应设置警示标志、引导标牌等,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诱导。鉴于临时养护作业时间较短,建议使用安装、拆卸、携带方便且有便携支架支撑的标志,设置在作业区所在行车道右侧,标志标牌上的重要信息一定要够醒目。2.采用隔离渠化交通,为避免驾驶员进入临时养护作业区时因操作失误或紧张等因素冲入作业区,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采用隔离渠化交通。渠化设施要够醒目,能够对车辆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渠化设施要具有一定的防撞强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闯入临时养护作业区的车辆的冲击力,避免碰撞后的破碎物飞溅对驾驶人员和作业区施工人员造成二次伤害;鉴于临时养护作业的时间较短,应采用可移动式安全设施,以缩短隔离渠化设施的摆放与拆除时间。
        3 加强养护作业区安全管理
        尤其是作业现场,一定要布置规范,严格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4)要求布置(当国标和行标有冲突时,以国标为准),养护作业区布设是否标准,直接影响养护职工的安全系数,因此作为公路养护行业必须系统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相关条款,在养护作业中严格遵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要求作业。严格遵守这些规程,就会将养护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安全生产。因此,作为一线养护人员在养护作业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现场如何布置与拆除?材料如何堆放?车辆怎么行驶?这些工作要让一线养护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尽量减少作业点和断面,对作业点附近所有病害同时施工。同时,要科学组织施工,加强工序衔接,提高养护效率,尽量减少养护人员在路上的作业时间。《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中要求养护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穿着反光服,佩戴安全帽。交通指挥人员应面向来车方向,站在可视性良好的非行车区域内。交通指挥人员要找准站位,特别是弯道上,不要站在弯道切点最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位置,而且交通指挥员要耳聪目明、反应敏捷,而且手势要规范,不得有玩手机等不安全行为。经常对养护作业区进行巡视,发现施工牌、安全锥筒倾倒等要及时扶正,为避免施工牌被大风、车辆带风刮倒,通常在施工牌上压沙袋。加强联勤联动,邀请路政、交警参与到交通疏导中,一般来说效果比较明显,交通非常有序。
        4 短期养护维修作业场内平面布置
        人员与车辆在有条件情况下应分道进场,人员通道需设立在远离行车道一侧,防止场外社会车辆闯入对人员造成伤害。当短期养护维修作业场地围封受限时,用水马将人员通道和车辆通道进行隔离,进场管理人员负责对进场人员和车辆进行管理和登记。设立专门倒车指挥人员负责蓄车池与施工作业区之间区域的管理和车辆的调配,短期养护维修作业进场车辆需在现场管理人员指定停车区域内进行停放。在施工作业区上游设置消防与紧急疏散设施。
        5 思考与建议
        1. 加强“一人一档”管理
        建立养护企业“一人一档信息管理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将一线养护作业人员全部纳入系统管理,实现对从业人员的基本信息、进退场情况、工资发放、技能情况、培训教育、诚信信息、从业经历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并利用移动终端进行人员实名登记核查、违章作业、班组考勤等,达到规范班组管理、提高一线养护作业人员整体素质、促进高速公路养护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同时,完善配套人员管理奖惩制度,根据人员违章情况严重程度给予警告、转岗、劝退等不同等级的处罚,记入个人档案,并实现信息共享。
        2. 完善企业培训教育基地体系
        培训基地可分为综合性培训教育基地、专业性培训教育基地以及日常安全教育园地等3类。其中,综合性养护基地是面向全公司、全员,具备安全培训教育、技能比武、考核发证以及安全管理政策措施研究等功能甚至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展示的窗口,可采取网络化教育学习、VR模拟演练等培训教育方式,远期也可作为技工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专业性培训基地可考虑结合大型养护工区设置,重点针对各类专项养护作业的安全培训及现场模拟,设立作业沙盘演示操作台,提高人员现场安全操作技能。日常安全教育园地则主要是面向班组每日班前会和总结会,布设作业区布置示意图、安全操作规程、路况特征示意图、隐患曝光台等。
        3. 实施从业人员精准化培训
        结合“一人一档”管理系统,针对重点岗位常见的违章作业行为及违章次数较高的人员,分析违章行为产生的原因,实施关键岗位上“一对一”精准化的培训教育。可结合“互联网+”以及授课、交流等多种方式强化安全培训教育,将培训考核效果评估乃至任职资格等挂钩,并通过培训教育基地或第三方机构定期组织测评,促进人员安全素质不断提升。
        4.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软实力,是事故预防的根源力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最终形成明确的安全理念,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全员参与安全以及良好的安全行为。建议通过编制养护企业安全文化手册、策划经验交流活动与竞赛评比活动,强化安全文化宣教阵地等方式,实现全员“知职责、懂操作、能遵章、会防范”的自我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和展示企业安全管理实力和品牌。
        6 结语
        随着高速公路养护行业的持续发展,养护作业安全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而一线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现状却让人堪忧。高速公路开展加强养护作业人员信息管理、培训教育基地体系建设、精准化培训以及企业安全文化的教育,对提升高速公路养护安全队伍专业化与规范化建设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尚勇.驿站向何方?[J].中国公路,541(9):74-75.
        [2]陈瑜.高速公路作业区安全分析及交通组织管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陈瑜.高速公路作业区安全分析及交通组织管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