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4月1期   作者:秦军伟 赵国凤
[导读] 如今提倡素质教育,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文章介绍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其相互融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行融合的方法和措施。

秦军伟  赵国凤    山东省泰山中学  山东泰安迎春学校
【摘要】如今提倡素质教育,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文章介绍了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对其相互融合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行融合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字】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4-069-01

        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不同也有联系,都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视角进行分析,两种教育是有“交集”的关系。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是双向结合,进行双向互动结合才是有效的融合。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称作是德育,是结合社会需求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相应的心理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使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两种教育都需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结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实施教育和培养。
        2、两种教育各自具有独立性
        两种教育都有各自的具体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和教育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明确自己、他人、社会间的关系,对成长中的障碍进行有效克服,进而更好的对社会和生活进形适应[2]。进行教育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心理矫正和培养,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进行心理素质优化,发挥和提高其个人潜能。德育的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法律思想、人生观、世界观等教育和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做讲文明、懂道德、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两种教育有不同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情感教育、智力训练、培养耐能力、人格教育、性心理教育、指导相应的人际关系等。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德育教育对焦虑症、强迫症、性心理障碍等问题进行解决,而心理健康教育对政治观点、信仰、立场等问题也不能直接解决。因此两种教育相互独立。
        3、两种教育具有一致性
        两种教育都是育人工作,教育的总目的是让人幸福,塑造和培养完整的人。 德育侧重于进行积极社会思想及道德规范转化,变成个体思想和道德品质;而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根据其实施方法看,这样两种教育都要讲究差异性、发展行、主体性原则。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重视社会功能,又关注个体价值,都为了保证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进行二者融合,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和扩展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进行德育教育内容的有效丰富。以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开展德育教育,使两种教育方式变得多元化。传统德育教育经常应用灌输和说服教育,重视以社会要求对实施外在品德影响和教育,而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深入德育教育工作,并可以深入感知学生心理,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中,训练中学生心理素质,可以提高其道德品质,在进行学生心理素质优化和改善的同时,使其行为贴近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两种教育有不同侧重点,可都是进行学生社会化教育,为了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4、两种教育的融合方法
        4.1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性
        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老师和学生平等相处,严守秘密,进而让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增强,提升其自信心,并要信任他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老师可以利用疏导、联想、扮演角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自我探索、调节、提升、完善,老师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进行自我提高[3]。传统德育通常应用说教形式开展教学,学生会出现抵触情 绪,这事因为不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积极主动实践。所以,德育教育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借鉴人性化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尊重,老师和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主动思考、感悟和体验,让思想道德变为自觉行动。
        4.2以活动体验形式教学
        如今我国的德育教育中,具有影响力的是生活化、欣赏型、体验式等德育教育方式,这些教育方式多数都适用于学校开展整体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德育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可是不能应用到课堂教育中。教学中可以实施生活体验式教学方式,依托于相应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行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行为和思想的正确性,感受到心理发展正确的方向。活动 体验教学方式重视体验、实践、思考和经历,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活动和经验,并与中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相应活动,或者建立相应的体验活动环境等,给学生建设相应的实践活动氛围,以相应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有被动变主动,由依赖变自主,开始的活动体验是接受性的,逐渐变得有思想、具有创造性,进而其体验也会变得不一样,会得到不同感受和提高,促使其德育品质及心理状况的同时提高。
        4.3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在进行两种教育过程中,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合理有效创新,进而促进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比如,开展思想品质教育教学中,老师时可以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应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视频,让学生有直观感受;或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对各种心理状态中的人物情感、心理活动、性格特点、观点立场等进行亲身感受,促进学生更深入理解和感悟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提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教育教学中,促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也是中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实施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和有效融合,可以促进学校更好的完成教学育人的目标,能够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得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友方, 孟盼. 中学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9):9-9.
[2]吴永韶. 试析初中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 新校园(学习), 000(011):17-18.
[3]抚顺市第二中学. 课程育人培育心理健康的中学生[J]. 辽宁教育, 2019(4):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