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欧阳佩旋
[导读] 小学道德教育,是学校开展基础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生的性格塑造、三观建立、行为习惯培养、以及道德修养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新兴的道德教育内容,网络道德教育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待解决,本文将分析和归纳小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开展现状,探讨有效、高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方法途径。

欧阳佩旋    汕头市潮南区司马浦镇溪美朱学校
【摘要】小学道德教育,是学校开展基础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学生的性格塑造、三观建立、行为习惯培养、以及道德修养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新兴的道德教育内容,网络道德教育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需待解决,本文将分析和归纳小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学校网络道德教育开展现状,探讨有效、高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方法途径。
【关键词】网络德育;道德教育;互联网;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06-02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对我国各地学校正常开学、正常开展教育工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各个学校遵照“停课不停学”的部署要求,开展“全民网课”模式。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摆脱了原有的课堂教学、课堂听课、课堂学习的模式,学习探讨、师生互动、资料传输、心理辅导、德育教育等等都依托以互联网为载体完成。“全民网课”的现象也印证了我国教育现状:一方面,我国教育模式实现从传统的课堂模式,逐步向现代信息化教育模式发展;另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更丰富的学习渠道。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塑造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缺乏自控能力,学习能力强,但是非判断能力不足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特征。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正在逐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但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良莠掺杂的网络信息也容易对他们产生不良的影响。针对小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如何有效的开展和加强网络德育教育,提升小学生的网络素养,是所有学校、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和思考的教育问题。本文分析和归纳目前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高效的开展网络德育工作的方法。
        一、未成年“网民”现状及网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现状
        我国是互联网大国,网民数量规模堪称世界之最,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的网民数量规模突破历史新高,数量高达8.54亿人,未成年网民数量也在逐年逐步攀升,2019年18岁以下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1.75亿人。同时,报告也显示出我国未成年人“触网”年龄呈现出低龄化特征和趋势,未成年人第一次上网年龄现状:10岁以后才开始接触网络的比例仅占30%不到,10岁及10以前的比例高达63.4%,更有15.4%的未成年在6岁以前甚至更小的年龄便开始接触网络成为“网民”。
        网民“触网”越来越趋低龄化,随之而来的是小学生网络素养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比如小学生沉迷网络荒废学业、小学生盗刷父母存款打赏网红主播、小学生购买游戏账号上当受骗等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如何开展小学生网络德育教育、如何提升小学生的网络素养、道德修养已然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二)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方面:缺乏对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
        小学道德教育,在学生的性格塑造、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行为习惯培养、以及道德修养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开展基础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作为新兴的道德教育内容,网络道德教育往往得不到学校重视,其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大多小学学校未开设互联网信息技术课程、未开设专业网络道德教育的相关课程;(2)学校开设的课程形式大于实质,网络课程教学以学生智育及网络技术为重点,忽略了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教师方面:缺乏专业网络道德教育知识
        小学生在品德形成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体验、实践、积累等各种方式建立自己的三观、形成道德修养,而作为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的重要场所之一,很多学校在网络课程体系中缺少明确网络道德的规范、规章、标准等,任课教师也缺乏专业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全面的网络道德知识。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固化,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有些教师甚至无法明确告知学生最基本的网络素养,比如:上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义务、该如何文明上网、怎么鉴别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等等。



        二、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建议
        (一)注重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网络
        首先,从理念上要明确注重“引导”而不是“禁止”。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多元网络文化蓬勃发展,以及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主的移动终端广泛普及的当今社会,学校“全面封闭”、“全面禁止”使用网络时不可能的。因此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修养。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关于网络道德的主题班会,以“小学生上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主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分组讨论,再由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上网的利益和弊端、正面价值和负面糟粕,更好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科学使用网络、养成文明的上网习惯、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修养。
        (二)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更丰富的学习渠道,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低门槛、更五花八门、更具吸引力的娱乐方式。笔者曾经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主题班会时,以“想不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为什么?”为题在班级里做了简单的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同学都想拥有手机,而理由虽然不尽相同,但也暴露了网络世界对小学生有着强烈吸引力:少部分学生想利用网络学习、查询资料,而大部分学生想要上网聊天、看视频、刷抖音、玩游戏等等。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促进学习学业,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推荐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符合学生年龄知识认知、弘扬积极价值观、宣扬正面能力的网站。此外,教师也可以适当的鼓励学生参与“小学生网络征文比赛”、“小学生网络诗歌比赛”等等,通过以上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促进学习,培养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
        (三)制定网络行为规范
        以QQ、微信为主的社交软件的兴起及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家校沟通、师生互动、资料传输、心理辅导的重要渠道,现在很多学校很多班级都有校园群、家长群、学生群等等。教师在开展网络道德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以此为契机,制定一些可行的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比如,在班级微信中,与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网络行为准则”:不使用污言秽语、不使用低俗的表情包、不发送垃圾文件、不传播不良信息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积极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形成文明的网络道德。
        (四)家校联合助推网络德育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光靠学校、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家校联合才能更好的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工作。
        学校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家长会、班级家长会,组织专家对家长开展关于网络德育的专项培训,针对家庭网络、手机等指导家长规范孩子正确、健康、文明的使用网络,如:家庭网络安装绿色上网平台和桌面、正确使用软件“青少年模式”及“未成年人保护模式”等专项培训会、指导会。此外,学校应就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向家长提出要求和指导,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点:1、家长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玩电脑、手机游戏、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浏览不文明、不健康、不合法的网络信息;2、在孩子使用网络时制定一些上网规定,包括时间、地点、方式等等,比如跟孩子约定做完作业可以玩15分钟手机游戏等;3、针对孩子一些不良、不当的上网行为,家长要耐心沟通。
        三、结语
        网络道德教育是互联网时代、多元网络文化背景下的一项重要的德育工作,学校、教师及家长肩负着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任,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应该多方联合,系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科学使用网络、促进学生养成文明的上网习惯、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张鹏远,李庆华.网络德育的育人价值实现途径探析[J].2016,6
[2]梁露云,徐 勇.不容忽视的小学网络德育—浅谈引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网络生活[J].2014,8
[3]胡晨,朱广文.对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议[J].2016,5
[4]叶青云.加强网络德育: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空间[N].2018,4,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