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8/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3期   作者:李军
[导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列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李军     四川省三台县教育研究室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列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8-005-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师生双方的互动,数学课堂没有了互动,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由此看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努力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情景,才能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这样,就形成了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的个体与媒体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相互间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数学是枯燥的,但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讲一节生动的数学课呢?笔者认为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加大互动力度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的、可触摸的教学情境中增加与教师的互动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讲小学数学“角的度量”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基本大小,角的基本计量单位,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一些角的度数,不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之后教师给学生测量教室里面的一把三角形座椅上面的一个角度,同时给学生在椅子上面讲述具体的测量方法和步骤,便于学生理解。之后教师指导学生每个人测量一个自己周围的具体角度,并且用自己的量角器画出一个30度的角,在同伴之间相互讨论。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设置具体情境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地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采用多种互动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在教师进行备课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不是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消化教学内容,而是主要考虑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是极其错误的,不但会导致数学课堂枯燥乏味,还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究的模式,首先,数学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避免他们过于依赖老师,也可以增强他们对于所学习的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于比较难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组内讨论,数学教师充当小组合作的组织者,针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使每一组的能力和水平都可以达到一定的平均值。每一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不相同,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促进他们可以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不但可以提高,同学情谊也得到升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要过于注重讨论的结果,相反而是要注重过程,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进行猜想,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2】。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小学教师就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并且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禄涵.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张屹,祝园,白清玉,李晓艳,朱映辉.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6):43-48、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