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马黎明

发表时间:2020/8/11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马黎明
[导读]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创新,国家加大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力度。
        天水三和数码测绘院有限公司  7410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创新,国家加大了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力度。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地理信息数据的存储、对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应用的能力不断增强。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国土空间规划;应用
        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在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完美的,其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实践中需要对这些因素和存在着的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然后针对性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国土空间规划建设事业的发展,提高其编制的科学性及高效性。
        1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特征
        1.1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构建五级三类四体系总体框架
        现阶段,国土空间规划建立了五级三类四体系,五级规划代表了各级政府掌握特定事权,强调各级规划的差异性,即对全国、省、市、县以及乡镇实行全域全要素的规划管控;三类指的是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四体系是保障国土空间规划正常运转的四个重要运行体系,包括了法规政策、规划编制与审批、技术保障以及规划实施与监督,在运行与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严格的权责原则,即组织编制的主体也负责实施,审批主体也负责监管。
        1.2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具备一定的特色
        ①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性,主要体现在承接国家意志,对国家发展做出具体规划,落实好国家重大决策部署;②科学性,在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与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积极引入大数据挖掘、乡村营造与城市设计等先进手段,因地制宜地开展具体的工作;③协调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相关规划的有序开展,使其具备各自的时空坐标定位;④可操作性,借助约束性指标、指导性要求、传导机制以及刚性管控等,对下级国土规划编制加以调控。
        1.3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达到了高度的全面性
        从空间规划编制内容来看,其全面性体现在统筹全局,协调各区域,切实把控全局全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布局,对国土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实现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通过强化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交通水利等其他社会工程项目的建设,传承中华文化,塑造更具时代特征的城乡风貌。其次,还对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重点水域与海域以及文物等实施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在对省级和市级国土空间进行报批时,自然岸线保有率也是其中的一项重点审查内容。
        1.4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强调问题与目标导向的一致性
        坚持问题与目标导向的协调一致,可以将市县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进行合并编制,或者以乡镇为单元,并借助其完成乡镇空间规划的编制;以单独或者数个行政村为单元,兼顾其实用性,得到“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立足于实际情况,完成海域海岛规划的编制,以上工作都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国土空间规划因地制宜措施的灵活性。在具体的编制与审查的过程中,相关专项规划也极为重视与国土空间规划以及详细规划等的衔接性,审批合格的原有规划以及编制中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也衔接了国土空间规划,此外,为了加强与完善制度建设,在过渡时期也应该做好法律法规的衔接。
        1.5改进规划审批方式,加强规划实施监管
        在对规划审批方式进行改进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合理缩减审批城市的数量,就以往而言,总计106个城市需要报备国务院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数量则达到了108个,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模式中,很多城市将免去向国务院审批的流程;其次,是取消规划大纲报批等繁杂的流程;再次,是对审批内容进行精简,使其更具针对性。

对于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以及国务院审批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自上交以后,审批机关需要将审查时间控制在90d内,同时,经国务院审批后,不能私自更改其中的内容与结果,在必须要修改的情况下,需要先上报给规划审批机关,经其同意后,才能走法定程序进行修改。此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负责监管,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开展具体的评估、预警与监管工作。
        2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是多个学科、多种技术的集合,汇聚了地理信息学、卫星遥感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的知识,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方面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采集方面从数据传感器到数据传输方式都有较高水平,能保证采集数据的保真性和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地理信息系统研发初期,计算机资源有限,计算机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受限,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可扩展性强,提高了地理信息系统海量数据的计算分析能力,增加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分析能力。目前,各大地理信息系统厂商在提供基本服务基础上,还提供强大的二次开发能力,满足各大应用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丰富数据展示形式和更多形式的应用服务方式。
        3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基于自然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国家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整合各类空间关联数据,能够建立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底板,结合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同步完成县级以上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各类空间管控要素精准落地,逐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以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互提高行政审批和监管效率,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动态监控国土空间变化并进行预警。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三条控制线”规划后,可结合电子围栏技术构建“三条控制线”的自动化管控。当监测数据发生变更时,如通过监控发现某块基本农田上突然出现较多建筑物,信息平台通过定期捕获更新的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比对后,能够及时进行感知并进行预警,从而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监测和管控,提升国土空间管理水平。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响应国土空间规划的变化并进行调整。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条控制线”可能会发生变更,如某城镇空间的一部分变更为生态空间,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随时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进行监测模型调整,调整后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也将发生相应变化。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进行国土空间变化大数据分析并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由于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记录国土空间规划的变化过程,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清晰地对这些变化进行追溯和统计分析,比如近20年来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出国土空间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通过国土空间大数据分析,还能够实现国土空间调整方案的预测性分析,这些分析结果将为下一步调整国土空间规划和有效利用国土资源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结语
        地理信息系统是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非常重要手段。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可视化管理,还能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国土空间的动态管控。同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变化追溯和预测性分析,这将为国土空间科学规划和国土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也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应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提高国土空间规划中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提升空间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钱汇,罗震东.欧盟“空间规划”的兴起、理念及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9(3):66~70.
        [2]董光器.城市总体规划(第3版)[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
        [3]李善同,刘志彪,李金华等.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4]王金岩.空间规划体系论:模式解析与框架重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
        [5]孟鹏,冯广京,吴大放等.“多规冲突”根源与“多规融合”原则—基于“土地利用冲突与多规融合研讨会”的思考[J].中国地科学,2019,29(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