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侧墙钢带预埋一次成型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0/8/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赵双1 周贤文2 陈鹏1 张小勇1
[导读] 摘要:针对管廊侧墙预埋钢带在侧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陷入混凝土过深,导致后期在机电支架安装过程中槽钢与钢带焊接存在较大的间隙,迫使后期必须采用加设钢板等方式补强且浪费钢材,增加工日,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的现状。
        1.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
        2.成都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站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针对管廊侧墙预埋钢带在侧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陷入混凝土过深,导致后期在机电支架安装过程中槽钢与钢带焊接存在较大的间隙,迫使后期必须采用加设钢板等方式补强且浪费钢材,增加工日,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的现状。现提出一种新的钢带加固方法,不仅能将钢带良好的镶嵌在混凝土里,而且能在混凝土成形后将钢带表面与侧墙混凝土表面保持在同一平面,节约材料,节省工日,提高质量。
        关键词:管廊侧墙;钢带预埋;一次成型
        引言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为了在特定的空间内享有足够使用空间,满足城市需求的各种管线输送已经慢慢从地上转为地下。在这种大的环境走势下,城市大型综合体建设、大型场馆建设、大型公用设施建设等其地下综合管廊的使用已经是迫在眉睫。与此同时,管廊内的各种埋件也应运而生,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有效的将钢带预埋安装一次性成型。
        1 管廊侧墙钢带功能介绍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故在电力或水仓一侧需要多种支架来支撑强电、弱电、水管等桥架的全部重量。支架的连接与固定全部依靠在管廊底部、顶部的钢埋件和侧墙的钢带来实现。管廊底部及顶部的钢埋件主要是保证支架精准定位及垂直度的校核使用,侧墙钢带预埋主要功能就是在电力或水仓所有桥架施工安装、使用过程中的抗剪力冲切。钢带的预埋精度和钢带与支架的焊接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或水仓内所有支架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和支架的全生命周期。故钢带预埋在整个管廊体系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2 传统的钢带预埋方法
        一般地,在管廊筏板浇筑完成后随即开始侧墙钢筋的绑扎,随即开始侧墙钢带的安装,主要工序就是将侧墙上中下钢带初步定位后便直接将钢带锚固钢筋与侧墙钢筋焊接在一起;完成后便开始合模板,模板加固完成,验收合格后便开始混凝土浇筑。
        经实践,传统方法易出现钢带陷入混凝土较深的问题,主要原因如下:
        1)钢带安装时未与预先浇筑的导墙垂直吊线,钢带表面与导墙不平齐。
        2)钢带锚固钢筋与侧墙钢筋焊接后便无法再做细微调整,钢带的预埋安装精度不高。且考虑到侧墙有保护层厚度,左右有较大的空隙。在浇筑时由于混凝土的冲击,加上钢带与侧墙钢筋及两侧模板之间没有任何的固定措施,导致左右摆动。
        3)钢带在预埋安装时是将成品(即钢板和锚固钢筋已经连接成为一体)直接与侧墙钢筋焊接,过程中极易出现由于钢板原材不顺直而引起的整体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
   
        图一:传统方法安装模式及成形效果
        3 侧墙钢带预埋改进之后的安装方法
        综合考虑传统安装工艺的各种缺陷后,针对各个问题经过缜密严谨的讨论和思考总结后提出了新的安装工艺。新工艺不仅能将上述问题完全闭合,还将提升钢带后期的使用质量、减少后期的材料浪费、节省工日。首先抛开思维定性,可将预埋钢带的锚固钢筋和钢板分成两道工序安装,就钢带的固定方式打开问题的症结。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侧墙内模板的拼装方式由原来的散拼改为整板拼装,方便钢板安装。
        2)通过图纸计算后在侧墙内模板上对钢带位置精准定位及弹线标识。
        3)在两条墨线范围内粘贴高粘泡沫双面胶带,然后将钢板粘贴在墨线范围内,用铁钉砸弯的方法将钢板与模板固定。可有效解决钢带与模板之间缝隙不闭合和钢板原材不平整的问题。
        4)为了避免在后期使用时的质量隐患,在钢板的安装时需将上中下三道钢板水平错位安装,同时需保证上中下三道钢板的竖向错开间距为钢板总长的1/3~2/3。这样就使得上中下三道钢带在后期槽钢焊接时有整体性,大大的提升了后期的使用质量。
        5)侧墙内摸板完成吊装后,随即进行锚固钢筋的焊接。钢板与锚固钢筋焊接成整体后与侧墙钢筋没有连接只有锚固,在后续的混凝土浇筑时对侧墙钢筋的冲击完全影响不到钢带的稳固性,良好的解决了侧墙钢筋对钢带在混凝土浇筑时的影响。同时在施焊过程中要调试好焊机的电流,防止存在焊接咬筋现象,操作时应规范使用接火斗防止烧伤摸板,做好成品保护,保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内侧墙的混凝土观感质量。
        6)锚固钢筋施工完成后,在钢带的后侧焊接一根同墙后(该尺寸应减去钢板厚度)长度的钢筋,保证钢带在混凝土浇筑时不左右摆动。
        7)在模板加固过程中时刻观察对拉螺杆拉紧时是否对固定钢带的铁钉有破坏,如有破坏及时整改。时刻保证钢带外表面与摸板平整相接。
    
        图二:新方法安装模式及成形效果
        4 方法改进前后的经济对比
        现场选取100米作为经济对比的参照,支架间距1.6米,侧墙钢带分上中下三道。故在100米范围内有63个支架、189个焊点,再分别从材料,人工,质量,美观三方面进行阐述。(支架槽钢规格C14号,钢带钢板规格为160mm×6mm)
        1)材料方面,可节约用于垫缝的钢板189个,每个垫板面积0.16m×0.14m=0.0224㎡,共计节约4.2336㎡钢材。
        2)人工方面,剔凿出189个焊接点,用工约4个工日,钢带焊接、补漆完成后须对剔凿后的混凝土墙面进行砂浆修补,修补人工约4个工日,共计8个工日。
        3)质量方面,由于使用新的工艺施工后减小了钢带与支架槽钢焊接厚度,提升了焊缝的焊接质量,增强了支架在施工期间以及后期使用期间的抗剪力冲切。消除了相应的质量隐患。
        4)使用新工艺后侧墙上中下三条钢带完全与混凝土表面平起,墙面不剔凿、不修补,整体观感良好。
        5 结论
        在现代化城市高速建设的今天,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已经是一种成熟的空间使用解决方案,故本文所描述的方法通过新旧工艺的各种对比,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材料、人工的浪费。并对整体质量的提升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为后续机电安装提供了便利,能较好的做到工序衔接,并实质性的解决了钢带陷入混凝土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尚永志.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技术研究[J]. 工程技术研究,2018(04):84-85.
        [2]李艳.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探究[J]. 山西建筑,2017,43(24):84-85.
        [3]张万胜,覃逸帆,文睿. 浅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及其要点分析[J]. 智能城市,2017,3(11):25-27.
        [4]井玮罡.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2018(27):116-117.
        [5]赵义. 关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技术研究[J]. 科技风,2017(18):85+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