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空间。其中,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对汽车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制造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并获取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需要专业人员加强对零部件制造质量的重视,以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质量。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的因素,然后对具体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措施
1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1过程控制对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的影响
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过程,就是指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到出厂的所有步骤和环节。为了零部件质量的更好提高,现代的生产工艺也越来越多样化。但主要常用到的工艺有以下几种,分别是铸造、冲压、焊接、锻造、电镀、铆接等,选用不同的工艺制造,对制造零部件的参数和质量影响都不一样,例如在铸造过程中的浇筑金属温度和速度,这些会直接影响零部件的成形效果,温度过高过低会导致浇筑不充分,速度过快或慢不利于零部件成型,再说电镀,它的复杂性直接增加了过程控制的难度。
1.2最终检验对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的影响
在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中,一般是需要按照总装厂的要求去进行检验控制,面对不一样的质量特性进行不同的分级,不同级的频次要求不同。在产品质量控制中,检验接收原则也有很大影响,在部分产品被检验出来质量超差是,根据不同的安全系数和功能的影响会进行相应的评审程序。与之相同的还有抽检频次,在频次太高的情况下,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缺陷率,但是其会导致检验成本的上升,而且这些上升一般会大于降低缺陷所节约下来的成本。反之,如果抽检频次过低,又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缺陷率的增加,导致缺陷成本的增加。
2汽车整车企业零部件质量管控对策
2.1革新设计理念,从源头控制汽车零部件质量
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工作是质量控制的源头,因为零部件制造所使用的材料、生产工艺及标准、检验标准等都是在设计环节制定的。为了提升设计质量,汽车零部件设计人员要具有超前的设计思维,及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能根据汽车的用途和性能要求,设计出性价比较高的零部件,在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制定以及技术检验中,都要严格控制。比如在选取连杆材料时,要保证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抗拉强度和足够的淬透性。在加工连杆时,要从内在质量和外观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要严格控制温度,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连杆充不满而影响机械性能;温度过低,不利于裂解连杆的涨开,且会加剧对模具的磨损。根据连杆的材料和使用需求,合理设计工艺参数,为生产工艺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现阶段,汽车材料逐渐向轻量化方向发展,在设计环节就需要选择适宜的轻量化材料和制造工艺,为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2合理运用分层化制度
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分层化制度是保证其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制造汽车零部件的过程中,此类质量控制措施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此类质量控制措施而言,其主要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对逐步分层方式的合理利用,实现对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分层处理,并结合实际需求对需要分离的组装线与生产线进行处理,而在此期间所进行的细节化分层便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主要生产方式投入使用。此外,在制造汽车零部件的过程中,其质量控制的层次通常会分为很多个,并且所有程序的控制成效与完成质量是否优质,对汽车零部件制造的整体质量起到了决定作用,所以只有控制好每个层次的制造质量,并将其汇总,才能够实现对汽车零部件的完美制造。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分别用以下两种方式对汽车零部件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首先是在分层的过程中做好每一层次的环节处理工作。其次是在分层处理完毕以后,对零部件整体进行最终处理。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二者缺一不可。在这样的体系中,保证其运转的基础条件就是每一个汽车零部件的各个生产层次以及组装环节中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所以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汽车零部件完美制造的重要保障
2.3以数据为基础实施综合评价
利用信息和统计技术从零部件入厂检验、装配、整车检验、交付使用等环节对零部件质量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建立零部件自入整车企业至交付用户使用全过程质量能力分布,按照对整车品质、质量损失的影响程度和质量类型应用故障树、重要度、灰色关联分析法等统计分析技术进行综合评判,确定影响整车质量的关键零部件和关键技术指标,进而实施精准管控与改进。
2.4提高供应商积极性
一是整车企业应按照车族化、平台化设计车型,提高零部件通用性和互换性,减少专用件,同时对供应商能力进行优化整合,提高供应商同类产品供货比例、份额;二是建立健全整车企业零部件社会化采购管理机制,按照分段定价、询价、比价或参考社会公允价格定价等方式对零部件合理确定价格,让供应商有利润且能在技术、设备方面投入;三是建立与供应商战略合作机制,邀请供应商参与设计、改进、装配和销售等产品形成过程的质量管控,参与售后维修标准、故障诊断标准、试验标准等的制定,定期了解其产品在整车形成各过程和交付、使用各阶段的质量表现,减低供应商售后损失,提高供应商在整车质量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提高其质量红利“获得感”,调动供应商参与质量管控的积极性。
3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的未来趋势据
3.1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深化
对于汽车而言,其本身所具备的自动化程度本来就比较高,尤其是在近几年以来,工业机器人的存在愈发普遍,这就使得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愈发的趋近于自动化和信息化,所以在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质量控制人员会逐渐减少,而零部件制造的自动化质量控制水平与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就现阶段的发展趋势来说,未来汽车在零部件制造及其质量控制方面的自动化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3.2评价体系的大众化发展
随着信息化发展的愈发迅速,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在质量评价方面的发展也愈发的趋近于信息化和网络化。比如,针对汽车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所产生的大众化评价体系等。由于汽车制造企业正在不断增加,大众所面临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会愈发繁杂,所以客户很难选择到能够满足自己实际需求的相关产品。这时,此类评价体系的存在就可以发挥其实质性作用,使客户能够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市场中查询到每辆汽车结构中的零部件是否符合购买要求,从而帮助客户挑选到满足自己实际要求的汽车产品。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汽车制造企业的愈发增多,汽车制造领域在现阶段市场竞争中所存在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汽车零部件制造作为汽车制造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不仅能够促进汽车整体质量的有效提升,更是对此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对汽车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有效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闫德伟.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J].内燃机与配件,2018,15:111-112.
[2]杨刚.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与优化[J].时代农机,2017,4402:37-38.
[3]牛小磊,安国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与优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3:262.
[4]刘玲.供应链环境下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