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鑫大禹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13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现浇钢筋混凝土坡面以其独特的建筑效果,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都市风景线,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给城市建筑风格增添了亮点,是增加建筑物立体美感设计的匠心所在。但由于工程建筑设计屋面坡度陡,结构复杂,空间变化大,施工难度大,施工质量很难保证。一旦施工过程控制不好,极易造成混凝土产生露筋、蜂窝、麻面、裂缝等质量缺陷,从而产生渗漏等质量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工程实践并综合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分析影响坡屋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介绍坡屋面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主要控制措施。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坡屋面;施工质量;控制
1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的施工难点
1.1模板工程
在坡屋面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坡面平整、坡线顺直,但在实际中,各种坡线、边线比较多,且大多相互穿插。在坡屋面模板施工时,不仅需要确定好屋面坡线、相交线、坡面上坡顶和下坡脚边线的位置,还要控制好坡面的整体平整度。因受屋面坡度的影响,重力荷载会分解成平行于坡面的分力和垂直于坡面的分力。此时,模板支撑体系会同时承受这两方面的作用力。这就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有了更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屋面结构的变形。由于结构复杂,模板拼装较多,拼装缝隙的不严密会造成漏浆,进而导致拼缝处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
1.2钢筋工程
坡屋面中梁的截面大多为弧形和梯形,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截面梁箍筋的加工、安装是十分重要的。因坡面交线位置的梁梁节点、梁柱节点处于坡面的不同位置,导致梁主筋的弯曲角度也不同,而梁柱主筋在加工、交叉安装等过程中的角度难以控制,这样就很容易引起钢筋锚固长度不足、箍筋变形和钢筋间的距离不符合相关规定等质量问题。目前,很多站房建筑采用了大空间的建筑形式,这种建筑形式的梁板跨度较大、梁板厚度较厚,板面钢筋大多采用双层、双向的布置形式。因此,为了防止混凝土板面产生收缩缝,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板面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当,尤其是阴阳角及钢筋交汇的部位,极易引起漏筋和混凝土收缩裂缝现象的产生。
1.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是施工过程中的最后工序,也是最重要的工序。在模板与钢筋施工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就直接关系着坡屋面结构整体的质量了。混凝土施工时,材料的质量、坍落度的控制、浇筑顺序,振捣的时间控制与质量控制,及浇筑完成后的养护等,都是最后影响坡屋面施工质量的技术难点。
2现浇混凝土坡屋面施工质量控制
2.1模板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极易失稳,模板及支撑体系要经过计算,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根据工程实际特点,编制坡屋面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模板及支撑体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严格控制立柱及水平杆的间距,按设计布置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及斜撑等。在支模前还要确定坡顶、坡底、坡面交线、边线位置,施工前利用全站仪将屋面各坡线的位置投射在下层楼板上,并搭建模板支撑体系,校准各坡线的平面位置。在模板施工前,施工人员要认真核对坡顶位置标高、调整坡面的均匀度,从而保证坡屋面各脊线的规整、顺直。模板选用未经周转过的全新竹胶板,浇筑前模板内的杂物等需清理干净。施工前,利用BIM技术对模板拼装进行深化设计,减少拼装间隙,模板接缝处刨平,并封贴密封胶带,以免漏浆。
2.2钢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根据工程实际特点,编制坡屋面钢筋工程施工方案,施工严格按照方案执行。
为确保钢筋下料的准确,人工翻样的同时辅以BIM软件翻样校核,确保下料的准确。为了避免钢筋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踩踏下陷,在双层钢筋网之间增设φ14mm马凳筋,间距为500mm×500mm,每平方米不少于2道,且距板筋边缘不大于150mm。马凳筋与上、下层钢筋采用点焊焊接,以加强钢筋网整体稳定性。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与结构同配合比水泥砂浆垫块,每平方米不少于5个,尤其是坡脊和阴阳角等钢筋交汇处,垫块布置适当加密,垫块与钢筋绑扎牢固,防止因保护层厚度不过出现漏筋和收缩裂缝。为减轻混凝土浇筑时发生流坠现象,在双层钢筋网之间沿屋面坡度每3m绑扎一道密目钢丝网,钢丝网宽度为板厚的一半。
2.3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屋面钢筋验收合格后,在单面坡上中间平行屋脊设置2道标识混凝土面标高的φ6mm短钢筋,将其焊接在已经绑扎好的梁板钢筋上,用红漆做好混凝土面板厚的标记,此标记应比混凝土面高出10cm,在屋脊端部和阴阳角处均需设置。混凝土浇筑前应湿润模板,不得有积水。浇湿模板有两个作用:一是预防粘模,引起混凝土蜂窝、麻面、露筋等问题;二是预防模板板底混凝土过快失水,降低水泥的水化进程,使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造成板底的裂缝提前产生。混凝土使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浇筑前,针对坡屋面的特点,与质量高、信誉好的混凝土生产厂家鉴定供货合同。与混凝土生产厂家共同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质量要求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进行试配,严格原材料选用,适量掺入粉煤灰、高效减水剂、纤维膨胀剂及其他矿物质,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运用双掺技术,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并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明确要求,通过多次试验比对,坍落度控制在120±20mm为最佳。浇筑时为避免梁板柱同时浇筑造成模板及支撑体系变形,应先浇筑柱混凝土,待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时,再浇筑梁和板。浇筑时从坡脚处自下向上环形浇筑,逐渐向屋脊慢慢靠近,最后完成合拢,保证支撑体系不会受到过多的侧向水平推力,减少施工安全风险,同时提高浇筑的整体性。振捣应紧跟着浇筑进行,振捣时采用点振法,用φ30小型振捣棒振捣,振点均匀,快插慢拔,振捣2--3遍,确保混凝土浇捣密实性,振捣时,严禁撞击钢筋。振捣时间以使混凝土不再沉落,表面无气泡且呈现浮浆为准。混凝土振捣密实后,先用刮杠根据控制标高,刮抹平整。为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出现,提高混凝土强度,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手提式平板振捣器进行二次振捣,振捣完成后进行二次抹压。
2.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后期养护对结构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护时间不足、养护不当等都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及易收缩开裂。混凝土早期应该避免表面水分过快的蒸发,尽可能减少收缩,所以浇筑完成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10-12h内应用浸湿的麻袋覆盖在坡屋面面板上全湿养护14d以上。养护过程中,设专人检查,并作好养护记录。
结语
通过上述各种质量控制措施,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能够良好的效果。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和施工效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技术的长处,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是并不单纯只是钢筋,模板,混凝土三大步骤,还包括其他多个工序和环节,必须综合处理。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施工管理,安全管理等都应该加强。我国对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还在不断的推进,现如今的技术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设计要求,未来还需要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来不断提高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编委会.建筑施工手册[M].5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周蕾.现浇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J].山西建筑,2011(29)
[4]刘纪良,王康.钢筋混凝土坡屋面施工技术与控制要点.科技信息.2011(19).
[5]冯涛.对钢筋混凝土斜屋面施工技术的探讨.江西建材.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