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飘》中郝思嘉的爱情悲剧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高亮月
[导读] 《飘》刻画了女主人公郝思嘉在美国南部奴隶主文明衰败、资本主义文明兴起的历史转型期经历各种磨难和打击后

        摘要:《飘》刻画了女主人公郝思嘉在美国南部奴隶主文明衰败、资本主义文明兴起的历史转型期经历各种磨难和打击后,褪去少女的懵懂无知,逐渐变成一个能自食其力的女强人。郝思嘉的爱情悲剧贯穿全文,细究可知她的爱情悲剧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悲剧带来的影响也是重大的。其中特殊的历史背景及生活经历造成郝思嘉复杂的性格特征,这是她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关键字:《飘》、郝思嘉、爱情、悲剧
        这部长篇力作站在女性视角,将身处乱世之中各个小人物的迷茫恐惧和无可奈何不漏痕迹地表现了出来,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心灵上的创伤及给个人爱情与婚姻生活带来的不幸,比较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让我们在品读书中人物时,仿佛也看到了现实中我们自己的影子。书中女主人公郝思嘉无疑是一个紧跟时代潮流的人,她对如何让自己生存下去怀有很高的智慧,虽然大多数时候她对别人所热衷的事都表现出漠不关心,在读书学习方面也兴趣缺缺,但她血液里流动的不安分、躁动气息及她生命中天生活跃狂野的本质,让她敢于质疑,敢于反叛,勇于抛弃贵族小姐的骄矜以适应新时代。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她是一个爱情上的盲目者与失败者。尽管在当时,她敢冒天下大不韪而执着追求自己所爱,但她始终盲目的相信自己最初对爱的理解,而一次次忽略自己内心真正的所需所求。
       
图: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飘》(Gone with the wind)

        当美貌少女郝思嘉把自己火热纯真的心献给阿希礼时,她遭到了意想不到的拒绝,从此她对卫希礼有一种近乎疯狂的追求和想念,也就在此时她和她的真命天子白瑞德相见了,可她在自尊心受挫后对这个男人的印象坏透了。一场违背常理的勇敢表白,一次拖泥带水的温柔拒绝,一段唇枪舌剑的激烈对话,为女主人公以后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一、爱情悲剧性的体现
    因回廊上的匆匆一瞥,郝思嘉就认定自己的白马王子是卫希礼,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贵族青年。当奴隶主文明已呈败相,当所有人都被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所侵蚀,卫希礼仍保持旧时贵族的风范,爱着别人认为不切实际的东西,以各种传统礼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他清楚地知道南方的种植园主经济将不复长存,但他却不想改变,放任自己幻想,一味逃避。在处理与郝思嘉的关系时,他也拖泥带水,一方面想着在郝思嘉面前保持绅士风度,一方面也想着要当妻子韩媚兰的合格丈夫。而书中常常在郝思嘉面前出言讽刺,让郝思嘉气急败坏的男主人公白瑞德才算得上是唯一一个真正懂郝思嘉,真正爱郝思嘉一切优缺点的人。在他身上始终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他真正的所思所想我们只有在读到他对郝思嘉的所作所为时才窥见一斑。他对郝思嘉的宠爱关心与郝思嘉对他的漠然无视构成该小说爱情悲剧的高潮。而爱情中的悲剧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它会让爱与被爱者都受到伤害。郝思嘉的爱情悲剧之悲主要体现在:
(一)郝思嘉错把幻想当真爱,反而让真爱渐行渐远
        当郝思嘉还处于少女时期,在某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游廊上的她瞥见了乘马而来的卫希礼,在她眼中,卫希礼是一个有着金色的卷发,温柔的眼睛,英俊不凡而又才能出众的青年。她以为自己爱着这个优秀的青年,并坚定得有些可笑地认为,这个青年也爱着她,即使这个青年将要与别人订婚。当卫希礼一次次温柔地拒绝郝思嘉时,郝思嘉非但没有认清卫希礼,看到他俩的差别,她反而陷进了自己所编织的少女梦、初恋梦中。每当她有所顿悟时,察觉出卫希礼与时代变迁格格不入时,她总忽略掉自己的感受,固执的维护卫希礼在她心目中的完美形象,从不考虑她的盲目和固执会伤害其他人。而从白瑞德对她的一见倾心,再见钟情,我们本可以看到她的幸福结局,毕竟两个人如此相像,都是旧时传统的叛逆者,都是务实的实用主义者,然而一颗再强大的心也会被郝思嘉磨碎。正如结局瑞德所说:“和卫希礼抗争,和使你像只斗牛狗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坚持不懈地去争取的那种疯狂的倔强劲抗争……我的爱已经枯竭了。”[1]
(二)白瑞德倾尽所有争取所爱,却始终难获真心
        一次偶然的“偷听”,他见识了郝思嘉的叛逆与活力,认定自己找到了灵魂伴侣,于是他不再是那个笑看人生,潇洒自由的白瑞德了,他有了牵挂,有了羁绊。当郝思嘉的第一任丈夫去世时,郝思嘉不得不做做样子地表示悲伤,她被要求穿上黑纱衣,戴上黑帽子,不得出席任何娱乐性宴会。而此时白瑞德以一种他少有的受欢迎的方式出现了,他看出郝思嘉的内心欲望,不惜以高价获得与郝思嘉跳舞的机会,将落寞失意的郝思嘉从新带回舞池,与她畅然舞动,并不断给郝思嘉鼓励,战胜别人的蔑视目光。当郝思嘉嫁于她的第二任丈夫时,瑞德并没有因郝思嘉所表现出来的自私自利而远离她,反而理解她的行为,欣赏她的勇敢,并在暗中默默支持她,给予帮助。这时的瑞德表现出一个真正的绅士对心怡的姑娘所做出的一切礼貌而真诚的关心。当郝思嘉的第二任丈夫也不幸去世,瑞德进行了一场单刀直入的求婚,他多次猛烈地亲吻郝思嘉,将他对郝思嘉的浓浓爱意尽显无余。虽然在这场求婚中郝思嘉始终都是迷糊的,她没看到瑞德为了和她在一起所做的努力与牺牲,她将与瑞德的婚姻当做一场交易,各取所需而不付出感情。这是他们爱情的悲剧,同时也为他们婚姻生活埋下了祸端。
二、导致爱情悲剧的原因
          郝思嘉的爱情悲剧,既是求而不得之苦,也是错失真爱之痛。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不难发现导致郝思嘉爱情悲剧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郝思嘉受社会世俗影响的爱情观是他们爱情悲剧的客观原因         
        不管郝思嘉的性格中有多少天生的叛逆,而后期她所受的来自社会,家庭的教育都是传统的那一套建立在罪恶虚伪之上的淑女教育模式。她所接触的爱情观是童话般的,需从一而终的,就像书中许多贵族寡妇一样,讲究盲目的专一性,并且所选对象也必定是要有身份的,讲礼仪的绅士。就连一直理解她的父亲,一个有着爱尔兰人剽悍血统的新晋贵族也声称,能与郝思嘉匹配的人必定是个上等人,南方人,且须是一个体面的人,需合乎贵族上流社会的要求,这对郝思嘉在选择所爱之人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我们将卫希礼和白瑞德两人做简单比较,一个是奴隶主贵族青年中的优秀典范,一个却是被贵族家庭流放的斯文败类,对于整个社会世俗给出的评价郝思嘉不能不受一点影响。所以在卫希礼拒绝郝思嘉之后,郝思嘉还是一如既往的钟情于卫希礼,而对白瑞德投向蔑视愤怒的目光,将他的真诚爱意踩在脚底下。
(二)郝思嘉的复杂性格是导致其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
        她的性格复杂多样,极具双面性,立体感,她整个人可谓天使与魔鬼的结合体,而在什么时候该扮演天使,什么时候该变成魔鬼,她又缺乏这方面的智慧,最终导致了她的爱情悲剧性结局。当郝思嘉还是一个小女孩时,她身为南方种植园主的贵族小姐,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她有父母的宠爱,生活得一帆风顺,而遇到的最大挫折不过是黑人嬷嬷地严加管教 。这使她既有着少女般的天真,儿童式的顽皮,同时又有着非一般的自信与无知。 同时这也容易使她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沉迷于幻想的性格。当卫希礼进入她的眼帘,走进她的心里,让她感受到初恋来时的悸动,她就毫不讲理的说着卫希礼未婚妻的坏话,盲目地认为卫希礼是不得已才与自己的表妹结婚。在确信自己不被卫希礼所接受,自尊心受创的情况下,她发作了她的小孩子脾气,以与自己不爱的查尔斯结婚作为报复卫希礼的手段,丝毫不考虑以后将面临的尴尬婚姻生活及查尔斯得知真相后会受到的伤害。后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演变,郝思嘉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她经受着挚爱的母亲不幸离世的打击,她随时随地接受着饥饿的考验,她忍受着塔拉庄园被洗劫一空后的凄凉,在困境中她果断的收回了自己少女时的天真,完全变成了一个为了利益什么都能牺牲的女强人。这时的她表现出来的两面性是,一方面唯利是图,狡诈贪婪,脾气暴躁,固执独裁,另一方面又勇敢顽强,自主独立,忠于职责,务实能干。正是她的这些性格特点使她所爱之人——卫希礼,既对她充满钦佩与欣赏,同时又不会完全认同她,而是始终站在一个较远的地方,与她保持距离。而纵观当时所有的人们恐怕也就只有白瑞德能够愿意去理解她,帮助她,但她又再次运用自己的过度自信,认为自己一个人能应付一切突发事件,在商场上自己也能游刃有余,不需要白瑞德的帮助,活生生的将瑞德的炙热爱意憋闷在胸腔里。
(三)白瑞德不愿冒“第三次险”是他们爱情悲剧的另一重要原因
        从对白瑞德做投机生意的简要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很勇敢,很有魄力的男人,当他把这些品质用于追求爱情时,他在初见郝思嘉时就冒了第一次险,全心全意地爱上了她;当郝思嘉的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去世后,他冒了第二次险,不计后果地娶了她。在后来两人的共同生活中,尽管白瑞德不惜一切满足郝思嘉的需求,像对待一个任性的孩子般惯着她,以期郝思嘉能走出战争的阴影,重拾她本来的天真与活力。但至始至终白瑞德都未曾完全放下自己所谓的自尊,将自己的爱毫不保留的展露出来。每次在郝思嘉有所察觉而向他发问时,他都以戏谑讽刺的口吻说着违心的话,掩盖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让明明可以靠拢的两颗心一次次分道扬镳。虽然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更多的是郝思嘉的迟钝与自傲,但这又何尝不与瑞德不敢冒第三次险,不敢向郝思嘉承认自己对她的爱有关呢?
三、悲剧性爱情对郝思嘉的影响
        一段悲剧性爱情不仅仅会让当事人精神上感到痛苦,同时也会影响到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郝思嘉的悲剧性爱情既使她个人精神上感到痛苦,又使她在婚姻生活及社交领域里受到阻碍。具体指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姻生活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郝思嘉在短短十二年间有过三段婚姻,除了第二段婚姻是在战争逼迫下不得以而为之的较为特殊的婚姻之外,她的其他两段婚姻都受到郝思嘉悲剧性爱情的直接影响。可以这么说,郝思嘉的爱情悲剧一直是埋藏在她婚姻生活中的巨型炸弹,一旦有了火花就可以瞬间引爆,让她的婚姻神形俱灭,尸骨无存。虽然在郝思嘉的第一段婚姻中,查尔斯是死于疾病,为战争献身了,表面看来郝思嘉的爱情悲剧无需对此负责,但实际上我们不能忽略他们能结合的最初动力是郝思嘉出于对卫希礼悲剧性爱情的报复行为,他们的婚姻缺乏彼此理解,缺乏互相关爱。若不是南北战争的爆发让这场幼稚的婚姻戛然而止,我们很难想象文弱的查尔斯和好强的郝思嘉能两相契合,享受和谐婚姻生活。并且他们的婚姻也并没有因为时间短暂就什么阴影也没留下,郝思嘉在这场婚姻中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孩子韦德,当他一出生就没了父亲,郝思嘉对他也没有格外宠爱,反而对他很暴躁,有很多该进的职责都没有尽到。总之在这场婚姻中,韦德是悲剧的体现者,而这悲剧的来源是郝思嘉的爱情悲剧。
        郝思嘉的第三段婚姻,最终也是瑞德远走他乡的悲剧性结局。因为他俩爱情的悲剧始终充斥在他们的婚姻中,所以最后他俩的婚姻即将结束时,虽然让人感伤,却毫不意外。在爱情中他俩没有达成共识,缺乏心心相印,在婚姻中就表现出彼此不信任,爱好猜忌,互相怨怼。在他们的婚姻生活后期,随着他俩唯一的感情纽带——邦妮不幸去世,瑞德的心被重创,他再也爱不起郝思嘉了,也再难以承受这千疮百孔的婚姻,他只得重新去寻找自己的灵魂寄托之处,默默修复自己在爱情,婚姻中伤口。
(二)郝思嘉的人际关系也因此严重受损
        郝思嘉身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她再冷酷无情,她也有自己在意的人,她也需要与人交往,建立联系。她一直都真心关爱的人除了她的父母亲,还有卫希礼,而故事发展的后期,她也慢慢感知到还有一些人对她很重要,如一直信任她的媚兰,始终关心她的嬷嬷。可是她因错爱卫希礼,始终不能与卫希礼保持距离,导致她越来越不敢坦然的面对媚兰,她的内心越发疏离媚兰。如若不是媚兰品行高尚,对她始终如一的喜爱,他们的友情很可能会因她的爱情悲剧而被迫中断。而陪郝思嘉度过最艰难的时期的黑人嬷嬷,一开始郝思嘉也没有在意她给予自己无私且细腻的爱,反而像瑞德所评价的“你对爱你的人都很残忍”[2]那样去对待她。在最后郝思嘉经历丧子之痛,经受病痛折磨,她才开始注意到黑人嬷嬷对她的重要性。可这时嬷嬷也和瑞德一样,被郝思嘉在爱情上的盲目,婚姻中的愚蠢给彻底磨掉对幸福生活的信心,她见证着郝思嘉的爱情悲剧的全过程,郝思嘉对真爱的麻木迟钝让她失望,她心中那个聪明伶俐的郝思嘉已经死了,对于一再错失真爱的郝思嘉她已经放手了,她选择回到塔拉,那个有郝思嘉童年影子的地方。同时郝思嘉在爱情上犯的错也使得社会上很多人对她的看法一再恶化。当她在卫希礼生日那天无所顾忌地投向卫希礼的怀抱而被他人撞见时,除了媚兰依旧相信她,对她热诚之外,宴会上的所有人都对她露出鄙夷的目光,他们难以忍受郝思嘉的为所欲为,也为郝思嘉的“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感到愤恨。我们从中可以想见,当善良的媚兰死后,不再有人替郝思嘉说好话时,缺乏群众基础的郝思嘉会很难再找到一个接受她的社交圈子,她的独特魅力也难有再次展现的机会。
        综合上述,郝思嘉的爱情悲剧导致了很多人的不幸,而最受伤的除了她本人,还有深爱她的瑞德。这期间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郝思嘉经战争摧残后,她对金钱的敏感程度远远高于对爱情的体悟程度,这使得在小说最后她不得不孤身一人,形单影只,让读者百般叹惋,唏嘘不已。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李美华译.飘(下)﹝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
集团译林出版社,2010.6.1038页.
[2]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李美华译.飘(下)﹝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
集团译林出版社,2010.6.1037页.
[3]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李美华译.飘(上)﹝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
集团译林出版社,2010.6.
作者简介:高亮月,女,汉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