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如何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在家庭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解决5+2=0的难题,一直是困扰学校老师、家长的难题。本文以构建学生生命共同体为载体,探究家校共育的有效方式,为解决当代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范式。
[关键词]生命共同体;数码小孩;留守儿童;家校共育
教育是一项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学生是20年后的人才,教育应该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通过与学生、家长、社区、企业等社会团体的接触过程中发现,我们当前的教育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发现当前普遍存在于儿童成长方面的诸多问题,例如:独生子女问题、数码小孩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大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主的生命共同体是为迷茫中的家庭教育借力正航的最佳途径和必要手段。
一、生命共同体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独生子女问题——优化成长环境,为孩子寻找学伴、玩伴。
独生子女没有玩伴、学伴,多子女家庭,年龄大的孩子带着年龄小的孩子玩,有组织,有服从。孩子在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心智就会形成,社会化就会得到锻炼,在孩子不断的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社会化思维。给孩子找“玩伴”,给孩子找“学伴”。
问题二:数码小孩问题——与电视、游戏争夺孩子。
现在很多学生对玩手机、玩游戏、看电视有了依赖症,这种现象也成为多数家长的困扰,生命共同体是和电视、游戏争夺孩子,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做游戏,搞活动,就可以不再看电视,玩游戏,解决中国很多家长棘手和头痛的问题。
问题三:社会成本问题——整合优化资源,减轻家长负担。
如果3个家庭形成互助组,分开接送孩子,轮流带孩子,辅导孩子,就节省了大量的社会成本,周六、周日轮流照顾孩子,几个孩子在一起学习、玩耍反而更有趣。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社会成本。
问题四: 传统文化问题——家国天下;睦邻文化。
通过学校,通过资源组织的创建,把家长组织起来,共同关爱大家的孩子,从而使邻里之间的关系得到修复,在邻里间自然而然就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资源组织的构建就起到恢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这就是文化的修复功能;这就是教育的伟大之处,这也是每一个教育人的担当和责任;这也是资源组织构建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问题五:留守儿童问题——不是没人管,而是不会管、管不好
留守儿童不是没有人管,是管不好的问题,是缺少的是有效管理和有效教育。通过组织,父母不在身边,可以通过技术进行管理,微信平台、QQ平台、网络平台进行互动,通过家长志工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虽然爷爷奶奶不懂管理,会管理的家长帮助这些家长来教育孩子,管理孩子,引领孩子。这样长此以往,留守儿童的问题就会得到缓解或解决!
二、生命共同体组织形式:
1、社区组织:生命共同体成员可以是同班级、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
2、亲友组织:生命共同体成员由一个城市内的亲戚朋友组成。
3、社会组织:生命共同体成员由父母同学、同事的孩子组成。
三、生命共同体建设形式:
1、互助式——家长根据协商情况轮流管理。
2、乡贤式——请有条件、有能力的家长志工(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贤德之人)
3、ABC式——接送、辅导可一方负责,其他家长出费用。
4、购买式——生命共同体成员可以集中购买社会服务。
四、生命共同体活动的时间:
1、周一至周五晚上的时间。
2、周末的时间。
3、节假日的时间
五、生命共同体建设基本规则:
(一)、家长组织的建立规则:
1、每班3—4个家庭自由组合,每班建议1—2组,每组建议3—4名学生。
2、生命共同体的结构可以是本班、可跨班级、可跨年级、可跨学校自由组成。
3、以家庭主导、学校指导的方式建立。
家长成员注意事项:
1、家庭的学习场地要布置好,营造家庭教育场,3年级以上学生建议在餐桌学习、1-2年级建议依据学生的身高有合适的桌凳。
2、家长与孩子提前要对家务进行打扫、归置,各处做到干净整洁有序。
3、家长对过程中的管理要有规划,要有时间安排表,依计划作息。
4、成员内家长接送孩子要有分工、要有标准,规范加机动进行接送孩子,家长之间协调好。(例如周一至周五活动的成员可以轮流晚上接,也可以是其它形式,不局限于此)
5、不允许家长给孩子买零食、买水果,不能当做客人来招待,要像平常家庭生活一样吃平常饭。
6、家长对孩子整个活动从进门至离开要有要求。(例如:进门问好、规范家庭坐姿、规范书写姿势、静默一分钟、轻声、不闹、不看电视、不玩电游等)
7、家长要合理安排内容。(例如安排作业、游戏、体育锻炼、实践类活动等)
8、家长对孩子对教育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要对家庭教育有研究。(例如:观察不同孩子的优点、缺点,并形成记录表留存)
9、家长要有恒心,坚持去做,积累过程中的经验,家长成员两周可以集中借助学校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促进孩子更好成长。
10、家长要资源意识,可以整合亲友资源、社会资源、可以集中购买资源,给孩子成长创造更大的空间。
(二)、学生组织的建立规则:
主场学生的规则:
1、每次同学来之前要将房间收拾的干净有序,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
2、每次邀请同学参观学习用具、玩具、衣服、鞋子、房间,给同学留印象、做榜样。
3、在家里要有礼貌的照顾好同学、谦让同学,当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扮演家长的角色。
4、在家里要用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同学做榜样。
5、要将自己的才艺展示给其它同学。(茶艺、厨艺、舞蹈、演讲等)
6、在家里要不跑、不闹、不吃零食、不玩玩具、不玩电游、不看电视、不随意丢垃圾等,处处以身作则,起榜样作用。
7、在家里要讲普通话,坐姿端正、静默、书写123等按照学校要求去做。
客场学生的规则:
1、要有时间观念,按时到主场同学家。
2、要讲礼貌,进门打招呼、不跑、不闹、不大声讲话。
3、开关门要轻,不随便到各房间乱看,不随便翻看抽屉等。
4、开始学习时要静默一分钟,自觉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5、坐姿要端正,双手捧起书本,与桌面成45度角。提倡默读或默背。
6、三姿正确,做到三个一。态度端正,书写认真,字迹工整。
7、离开前半小时要自己动手收拾整理房间。轻声下楼。
通过家校共育构建生命共同体,必须以孩子为中心,整合所有社会资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孩子成长早日生活化注入催化剂,完成现代教育的华丽转身!
——————
参考文献:
[1]佐藤学《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曹赛男.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利与弊[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4(1).
[3]洪玉银.关于小学语文"3+6"教学模式实践的一些冷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