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9期   作者:王天骄
[导读] 核心素养旨在以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培养学生精神品质

         摘要:核心素养旨在以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培养学生精神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增强学习效果。同时,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提升与同学和老师的沟通交流能力,塑造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授课方式,提升自身授课技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的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其以分配学习小组为基础,遵守明确分工的教学原则,采取团队成绩的评分标准,在学生之间展开互助式学习方式,整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最早兴起于70年代的美国,在80年代中期时获得迅速发展,当前已发展成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要教学模式。
         我国在90年代开始大力探究小组合作的新型学习模式,并逐渐被教育工作者予以强烈的肯定和认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发出了许多有效、可行的具体应用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都具备明确的最终教学目标和清晰的思维导向。通过老师分配教学任务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改善英语写作教学的最终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第一,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还要保证分组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然而,在实际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分组情况,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通常都是采用就近原则,将前后位或者同桌组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学习,这样的分组缺乏合理性,以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难以在信息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出来。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流于形式。部分小学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并没有做到真正地理解,而且教师也没有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深入地研究,这就使得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没有利用合理的方法,并且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只是象征性地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也没有对学生的讨论过程加以约束,其中就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话题,致使整个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过于表面化。
         第三,小学生自身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而他们之所以喜欢,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紧张的课堂教学中得到放松的机会,并不是真正的探讨相关的学习问题。还有些学生完全不喜欢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小学生本身并没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而且这些小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表达出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与意见,这也说明学生本身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并不牢固,而且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也会逐渐让学生形成懒惰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
3、发展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分析
3.1科学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表现出巨大的个性化差异。

在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过程中,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将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和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在学习小组组建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等进行全面综合地考虑,科学地进行搭配。既要注重组内学生的同质化,又要突出一定的异质化,让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够在一个小组内搭配,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来说,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学习成绩一般、学习成绩较差的标准,对一个小组的学生按照1∶2 ∶1的比例来进行小组成员内部比例划分。
3.2确定学习目标,开展组内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开展的目的所在。教师要结合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目标下开展合作学习。学习目标要具备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是目标要对小组成员具有适用性,成为小组成员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在此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发展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素养,让学生的自主发展这一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二是目标要具有层次性,小组成员组建之时就强调组内成员之间要具有个体差异,这就决定着我们的学习目标也要突出层次性差异,确保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得到提高与发展,都能提升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科学精神、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3.3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选择合作学习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地学习方式,但是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是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确保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为了应用这种方式而去应用合作学习,那么合作学习只会徒有虚名,还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3.4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客观的教学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实效的提升和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评价方式,综合利用发展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师生互评、教师评价、生生互评激励学生,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要侧重于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总体评价,避免对学生个体的过度评价。通过合作学习的评价,让学生对自主发展有客观、全面地认识,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责任担当有充分地认识,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针对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小学信息技术合作学习策略,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在核心素养培养这一主线下对合作学习的小组构建、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加以探索,构建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合作学习策略体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对于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有效性,老师需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重视程度,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实际教学经验,让合作学习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绽放出小学信息技术学习的智慧之花。
参考文献:
[1]廖招香. 基于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 000(004):P.105-105.
[2]黄伟红.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J]. 师道:教研, 2017(9):187-187.
[3]刘丁. 中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和实现路径[J]. 科学咨询, 2017.
[4]徐升波.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讨[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1):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