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通用技术课程面临的困境和现状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9期   作者:仲小平
[导读] 通用技术开课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
        摘要:通用技术开课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学生和学校不重视形成了目前的这种学生不学、其它学科教师不建议学、任课教师迷茫的尴尬地位,新的课标下发后又需要承担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任,特别是选择性必修的加入,对于学校的软硬件建设都有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如何才能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呢?

        关键词:开课意义、突出问题、课程地位、核心素养、制约条件
        一、 通用技术开课的意义:
        通用技术课程做为技术必修课,体现了国家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从课程结构来说,让学生了解技术,体验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并且将结构、系统、控制的思想溶入其中,这些无不体现了编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通过学习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技术常识,了解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基本要求,消除“发明创造”的神秘感,提高技术素养,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培养合作探究精神、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进课外知识,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将来更加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二、通用技术课程开设中目前突出的几个问题:
        1、主观意识上:由于多年来受“应试”的影响,由于不少省份高考不考、会考不考,学生自然也把通用技术这门课程当成是可上也可不上的课程,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心不在焉,一边听着课,一边做着其他科作业,有的干脆不管不顾在写其它课程的作业。教师讲得口干舌噪,学生回应瘳瘳。
        2、制作环节组织困难:主要原因是材料十分短缺,特别是以年级为单位的制作课程对材料的提供有着不小的压力,有品种上的(创新设计用),更多的是数量上(大部分学生掌握物化技能用)缺口,目前也只能利用各处找来的废弃的纸箱进行制作和设计练习。这样做出来的作品,形象和美观上都大打折扣。
        3、初中高中断层,缺乏延续性:由于初中阶段劳技课基本上没有开设,这样就会把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压到了高中进行培养,高中生缺乏相应的操作技能(如电烙铁的使用,带锯机的使用,电钻的使用,车床的使用,圆盘锯的使用,各种特殊形状物品的加工,而这些都要通过设计制作课中来讲解,往往挤占了设计制作的时间。。
        4、能力评价尺度难以把控:由于设计制作是一个团体的活动,其中参与的学生能力不尽相同,针对同一组作品,不同的组员,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难度非常大,目前能作的也只是针对同一个作品,同一组学生打一样的分。但是,很明显,这样难以将真正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择出来(组内最强的倒是没有问题,目前作法是给予组长加分)。如何在即将到来的课改中进行合理公平的设计制作能力测试还需要另想其它办法。目前由于高考的不确定性,通用技术课程评价还只是试验,漏洞很多,需要不断完善。
        三、新高考改革要求下的通用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情况
        本学科中提出了六个核心素养,分别为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


        其中比较容易实现的为技术意识,工程思维,比较难实现的是创新设计、图样表达、物化能力。以现有的学生对待该科的态度和学生目前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是只能部分达成培养目标。
        如创新设计部分教学中,学生理论学了不少,可到了实践阶段,大部分根本提不出问题来,即便提出问题后,也缺乏将技术问题转化成创新性方案的能力储备。因此,这部分素养对于特别爱好这门学科的学生是容易实现的,但是面对绝大部分学生很难实现。因此,绝大部分学生在创新设计中,只能以仿制、再现做为培养目标。
        图样表达部分,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画出“大概草图”,而要画出三视图、等轴侧图却很困难,(只有一节课的时间,要学会绘制三视图,可能性微乎其微),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教学中也只能要求学生能绘出草图即可。只能算是练习了初级的图样表达能力。
        最后就是物化能力的培养,这部分素养的培养,只能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工具、设备的熟悉和使用,大致能够形成一些初级的技能,基本上能对工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不过对于不同的作品中用到的工艺不同,学生形成的物化能力也会应作品的不同而少许异。
        四、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开设的制约条件
        制约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设备,二是师资、三是场地。
        大部分学校设备部分勉强可以满足必修一必修二的开设要求,而选择性必修所需的设备基本上为空白,需要根据高考改革的发展逐步增添,特别是三维设计、三D打印、电子控制技术等。
        师资方面,目前各校该科的专职教师基本上只有一人,只能满足必修一必修二的开设,如果要开设选择性必修则需要至少增加一人。
        大多数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室只有两间,一间为设计室平时上课、设计使用;一间为制作室专门用来培养物化能力。这两间教室只能勉强满足必修一必修二的开设,如果要增加选择性必修课程则无可用教室。还需专用的选择性必修课教室两到三间方能满足需要。
        五、面对挑战,如何破局?
        1、建议在高考中适当加入通用技术的考查,哪怕高考中有五到十分的体现,也会打破现在这种局面。
        2、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减少一些理论性的学习,增加一些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的部分,哪怕结构不是太完整。特别是各地涌现的一些好的实践项目,能够在教学参考中多呈现一些。
        3、各学校根据教学实际,积极创新实践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更新相关设备、增加实验材料。
        4、配备通用技术实验员,减轻上课教师的负担。
        5、建立企校合作机制,积极将市场上的创新作品及时地充实到到学校,开拓师生的视野。
        6、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充实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师资力量。
        7、广泛开展实践活动项目征集活动,充实校内实践课程。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