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其施工质量控制 滕淑君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滕淑君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猛,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身份证号码:13022519710601XXXX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猛,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水工建筑混凝土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水工建筑的整体质量。因而,在开展混凝土施工时,要从结构设计、原材料选择等环节入手,切实地加强施工质量控制,有力地提升水工建筑质量。
        关键词:建筑行业;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利工程作为促进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工程,在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诚然,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农工作,为此制定并颁布了大量的政策和便民措施,将水利工程纳入我国重点开发的工程项目中。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水工建筑都使用混凝土建筑结构,大坝、水闸、码头等设施的建设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水工建筑的主体,发挥着防渗的功能。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在水工建筑施工整体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影响着工程的正常建设和施工。因而,研究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及其施工质量控制对于提升施工水平和建设质量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
        长期以来,水工建筑的混凝土结构高度重视强度,忽视了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在施工中经常采用增强材料的方式提高混凝土强度,这实际违背了水工建设施工的本质要求。真正意义上的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必须开展相应的结构设计工作,将建筑结构长期位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结构材料受腐蚀影响大等因素考虑在内,充分地根据施工场地的特殊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的混凝土结构,确保结构质量,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在开展水工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时,不仅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还必须紧紧遵循国家、地区以及行业制定和发布的各项政策、标准,全面、系统、科学地分析建筑结构的维护和检测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时,必须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有力措施确保混凝土结构免受外界影响,将外界的自然侵蚀所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另外,环境因素的考量也十分重要,要将施工场地的环境、气候、土壤、地质等因素加以衡量,选择最佳的结构设计方案。
        二、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一)从原材料控制施工质量
        原材料是顺利施工的首要条件,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效果。一般而言,混凝土都是由砂石、水泥、水等组合而得的。因此,对原材料的控制也可以说是对砂石、水泥、水等具体组成因子的控制。有关研究表示,混凝土强度随水泥强度变化、石头颗粒大小变化、混凝土混合的变化而变化,在具体施工时,就必须建立随时抽查机制,对原材料进行实时检查。

同时,还要求质控人员必须学习最新的理论和知识,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深度掌握原材料的变化规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二)从混凝土浇筑控制施工质量
        原材料的配比、鼓捣都影响着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为确保混凝土浇筑符合施工标准,必须有效地对上述因素加以控制。要根据设计与施工要求合理配比原材料,剔除较大的骨料,保持骨料的干爽和饱和,始终依照设计结构的混凝土配合比加以操作,根据施工环境、运输方法以及施工设备的变化,适当地调整原材料混合的用水量。例如,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3-5厘米内,配筋率大于1%的混凝土的坍落度应保持在7-9厘米内。同时如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的间距应控制其作业半径的1.5倍之内,防止出现遗漏,并严控插入深度,通常为50-100毫米;如果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移动时必须重叠振捣100毫米;如果选择附着式振捣器,则必须做好测试与调校工作。在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进行,遵循既定的走向和面积,分段、分层地予以进行,防止出现施工缝,进而影响建筑质量。要确保下层混凝土完全初凝后才开始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一般而言,浇筑厚度应小于30厘米,并用挡土墙等设施分隔开,分段长度应保持在10-15米之内,确保建筑的连续性。一旦混凝土浇筑超过既定时间,则必须按照施工缝的处理要求加以处置。
        (三)从混凝土结构变形的控制
        保障施工质量在实践中,水工建筑极易出现结构或者构造变形的问题,发生裂缝现象,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首先,还是必须科学设计结构,不仅要满足结构的整体性要求,还必须控制变形问题,实时观察裂缝的产生情况,准确估算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大小,合理设计断面,精准计算水工建筑日常使用中的超载问题所导致的受力与维修成本。其次,严把原材料与半成品质量关,确保结构设计优势落到实处,不因材料质量问题而减损。最后,在具体施工时,还必须严格核定材料的配合比,砂石的配比应符合标准,其石粉比例、含泥土量都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调整现场骨料,以此来提升混凝土结构变形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尽可能地避免变形问题的产生。
        结束语
        总之,建筑行业作为关系民生福祉的基础性行业,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水工建筑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类型,其建设质量代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混凝土结构施工是水工建筑施工的关键内容,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耐久性与防渗水性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必须做好结构设计工作,并加强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建筑质量,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双伟.建筑混凝土施工和后浇带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34):171.
        [2]肖晓斌.建筑混凝土施工和后浇带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应用[J].散装水泥,2019(01):2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