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问题初探

发表时间:2020/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9期   作者:王聪
[导读]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作为国企改革“十项试点”之一,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正在加速推进。
        金陵石化公司离退休管理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  210042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作为国企改革“十项试点”之一,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正在加速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入快车道。但由于主客观方面均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政策推进的效果,社会化管理只完成了形式上的从"企业化"到"社会化"转变,立足于建设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管理服务还远未到位。本文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有效实现社会化管理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问题;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2020年底,国有企业对已经退休人员移交街道和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使得国企“办社会”职能加速剥离。
        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是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国企市场竞争力,更好保障退休人员法定权益和服务需求,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水平,确保退休人员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成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企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后存在的问题
        实行社会化管理后,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与原企业分离,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街道和社区做好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人事档案管理、党员组织关系、社区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的有效衔接,确保接得住、接得稳、接得好,努力提高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移交后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三点:一是企业领导认识问题,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受这种体制严重影响的企业管理者会认为,职工与企业同甘共苦多年,没有功劳有苦劳,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忍心不愿意把退休人员、以及相应的办公活动场地移交给社会管理;二是退休人员的认识问题,他们生在国有企业工作,把人生美好的年华与岁月奉献给了企业,从感情上对企业有信赖,从思想上对企业有依附,退休要到社会上去管理,难以接受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担心的事情多,有抵触情绪,这些都直接影响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推进;三是有关部门、街道社区认为管理的人多了、事务性工作成倍增加,现有人员应对就业、创业、失业、协保等工作就已经捉襟见肘,再加上资金严重不足,畏难情绪严重。
        2、配套机制不健全。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涉及到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专业人才、经费保障、活动场所、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几者之间相辅相成,是密不可分的联系体。可以说,当前退休人员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尚未健全,几乎没有专门的工作场地,没有专职服务人员,没有社会化管理系统软件,保障机构信息与社区不能共享,专项工作经费没有落实,社会化管理基础薄弱,不能满足其今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原属国有企业相比,文化精神生活单调,服务项目单一,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影响着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对社区的认同。如退休人员养老服务,暂时还不能为无力照料自己又不愿离开家的高龄退休人员、空巢退休人员提供居家退休养老服务等。


        3、部门协调有缺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有些部门和机构各自为政,公共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影响社会化管理发展速度。如体育局、文化局、民政局、劳动局等,各自在社区建设上都有各自的要求,没有协调进社区。一些本该随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的机构、办公、活动场所及设施,也因权属等问题没有交接到位,影响了正常活动的开展。
        三、对策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面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是一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重大民生事项,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加强舆论宣传,通过网络、报刊、电台、电视等途径,上门拜访、举办座谈会、专家论坛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企业、社会机构以及广大群众了解到退休入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这项工作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与认可。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埋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同时,要按相关政策,结合企业实际,妥善处理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依法维护退休职工的合法权益。及时掌握退休人员的思想动态,做好退休人员答疑解惑工作,确保退休人员群体稳定。
        2、完善机构,有效推进。要紧紧抓住工作机制与人员队伍这两个关键环节,建立起专门的工作机构,赋予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相应职权及资源手段,按照职责任务配备工作力量,承担起社会化管理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工作。要建立人员培训、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对街道社区专兼职人员制度化、经常化的培训,让他们熟悉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政策、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服务标准,熟练掌握基础台帐的建立、多媒体操作,不断提升管理工作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平台,对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联系方式、个人特长等资料予以规范化、合理化、动态化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要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强经费保障,落实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经费、移交退休人员的活动经费等,并从多个渠道筹集资金,优化社区的基础设施,为退休人员提供活动学习场所和各类管理服务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推进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3、分工合作,落实责任。除了统筹谋划、制定系统的工作体系外,还应对各个环节进行明确分工,社保、财政、民政、银行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真正承担在退管工作中担负的责任,为退休人员提供便利、快捷、优质的服务。各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优化工作流程,精简移交环节和手续,规范服务事项,协调推进社会化管理。政府部门还应定期进行沟通与协商,对各阶段社会化管理工作进行研究与探讨,积极找出和解决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硬指标、严考核、真兑现,克服畏难思想,杜绝“懒政”行为。国有企业要统筹协调、加强组织、落实责任。要积极主动与地方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衔接,按照既定方案认真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退休人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确保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只要坚持在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让企业退休人员心有所属,情有所系,那么就一定会让退休人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2019年3期《管理学家》 马丽君 企业离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020—03—30  《新余日报》  陈小宝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思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