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主导药学路径服务模式对脑梗死住院患者用药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夏继伟1 贺银梅2(通讯作者)
[导读]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路径服务模式对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路径服务模式对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医疗服务,研究组患者予临床药师主导药学路径的药学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合理用药水平、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并对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进行随访。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研究组用药医嘱不合理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4%(P<0.05);研究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研究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2%(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 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路径服务模式用于脑梗死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合理用药水平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用药服务的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路径;脑梗死;药学服务;合理用药
        1 引言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获取更多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目前,临床意识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为如何对药品使用状况进行合理选择。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如何为脑梗死患者选择临床药物服务模式进行探析。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血管病诊治与共识》(2016年版)中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住院时间不短于7d;无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相关精神系统疾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入院前伴脑出血;严重肝肾功能疾病;住院期间患者要求自动出院或转院;不能配合随访(出院后1个月失联、死亡等)。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10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①药师指导:药师需告知患者药物具体疗程和起效时间,并让患者了解到合理用药的重要性,一旦发现患者误服或漏服,还需立即补救,此外告知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对用药效果的不良影响;②在面对脑梗死患者时,口服药需首选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尼莫地平等;注射液首选丹参川芎嗪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甘油果糖注射液等,能够有效营养脑神经,扩张脑血管。

其中在使用丹参川芎嗪针时需注意低速,保持50滴/min;在使用甘油果糖时,需注重饮食原则,要求低盐饮食,氯化钠选择浓度0.9%;③积极治疗基础病,比如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④由于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病,对此在使用各类药物时,需注意各类事项,比如在选择降脂药物时,需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原则,由于阿托伐他汀片存在肌病和肝脏毒性反应,对此需注意加强肝酶水平检测,且注意药物的小剂量使用;对于需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可选择性运用奧美拉唑胶囊或盐酸雷尼替丁,从而保护胃黏膜;对于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需警惕腹泻、胃肠道反应、出血等发生风险,对此需注重各类副作用发生情况,检查粪隐血、尿常规、血常规等指标。
        3 结果
        研究组用药医嘱不合理率为1.40%(102/727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2.44%(179/7344)(χ2=20.726,P=0.000<0.05)。
        4 讨论
        脑梗死多发于老年患者,大多是一系列慢性疾病或不良生活习惯共同造成的后果。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一方面要采取溶栓等积极治疗,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二级预防;另一方面要对脑梗的高危因素进行控制,以预防脑梗的复发。这些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肥胖等。由于老年患者常常会合并其他的一些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加之老年患者的特殊生理状况,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药学服务、对减少患者用药风险尤为重要。对干预前后的医嘱适宜性进行分析发现,干预前的病例中患者往往使用多种中药注射剂,例如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红花黄色素注射液等,常常存在多种相同药理作用的注射液联用现象。药师在临床进行药学干预后,首要杜绝重复用药的现象,患者一般只使用一种中药注射液。这不仅减少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还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另外,干预前的病例中存在部分非适应症用药的情况,例如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丹参酮ⅡA注射液等,其适应症为冠心病的辅助治疗,用于无心脏疾病的脑梗死患者并不适宜。药学干预后基本消除了此类非适应症用药情况。脑梗死是一种因多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疾病,具有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发病进展快等特点,又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随着疾病恶化,可导致脑组织长时间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最终引起坏死,表现为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了降低病死率,还需尽早实施药物治疗,而为了提高用药安全性,还需加强用药监测。
        综上所述,临床药师主导的药学路径服务模式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可提高用药效果,降低不合理用药水平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该药学路径可为临床药师参与其他疾病治疗的规范化药学服务起到借鉴作用。但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价方法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任何一项因素变化均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后期将引入更加客观的指标来完善用药依从性评价体系,同时本研究中纳入样本量较少,试验结果会有一定偏倚,后期将纳入更多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莹,吕巧云,赵慧芳,等.依达拉奉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研究[J]. 中国药业,2018,27(13):49-51.
        [2]王伟英,桑文文,焉双梅,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复发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46-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