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于2014年提出现代学徒制,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适合社会、企业的实用性人才,但由于教育主体、教学场所、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生身份、学生思想等方面的变化,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数字图文信息技术专业学徒班实际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1高职院校与企业现代学徒制合作的基础
1.1现代学徒制国家政策基础
为全面落实国家提出的高职院校与企业“四个合作”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学校的教育系统作用,为社会及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技能和管理人才,同时也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平台。
1.2现代学徒制学生身份
现代学徒制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我校图文专业的学生,也是天意有福企业的学徒,三方签订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学徒班学生三年,三年后经学校与企业审核达到毕业要求可颁发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并协议学生毕业后需继续为企业服务三年。
1.3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
采用校企双主体育人培养方式,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人才培养方案,采取校企“双导师制”(即双身份管理、双主体育人、双场所教学)的双主体培养方式。
2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出现的问题
由于教育主体、教学场所、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生身份、学生思想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管理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为了学生能经常感受企业的氛围,学校与合作企业协定学徒制班级在前两年的理论教学与实训相并重的教学模式,如每学期前十周在学校进行理论授课,其余时间在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理论授课时间的压缩,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出现学习效率低的现象,此外,学生的大学课外活动及社团活动的时间受到限制,进一步导致班级凝聚力不强的情况。
2.2职业方向不明确
学生虽然签订现代学徒制协议,清楚学徒制的培养是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来是实现的。但是由于学生每学期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转换学生与学徒的角色,主要是体现在学校不清楚要学什么,在企业不清楚要做什么,对未来没有清楚的定位。鉴于培养及留住有企业向心力及有相关技能的技术型人才,约定学徒制班级学生毕业后需为企业服务三年。学生认为为企业服务三年是签了“卖身契”,未来三年的时间被“困”在学校合作企业,对未来的职业方向不明确。
2.3工作环境不适应
学生从大一就进入企业,他们大多才十八岁的年龄,富有朝气,还在幻想着美好的大学生活,而刚去企业做学徒,做的是非常简单重复的工作,并且部分人员实行的是双班倒工作制,对于这些学徒来说,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顶岗实习,这让他们难以适应工作环境,导致无心学习。
2.4信息反馈不及时
由于学生的双重身份,在学生管理方面比较困难,虽然实行了“双班主任”管理制度,即在校期间,由学校老师担任班主任;在企业期间,由企业人事经理担任班主任。学生到企业实习没有相关的学生管理平台,学校班主任及专业老师无法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动态信息,企业班主任对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不了解,因此,出现三方的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的普遍现象。
2.5培育制度不完善
其一是教学机制不完善,学生校期间,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学生为理解透知识点导致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其二,是双班主任的管理,出现企业班主任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企业班主任主体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无暇兼顾学生的指导工作,忽略学生的心理引导。其三,学生在企业缺少必要的团队活动,导致班级同学之间团队凝聚力较差。
3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的几点应对策略
3.1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通过学校与合作企业协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时间,如前一年半在学校学习大学生大素质基础理论课程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安排上不四节课连上同一课程、不四节课连上同一位老师的课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周留出空余时间,让学生参与学校社团活动、班级活动,提升学生团队凝聚力。学生在企业顶岗时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手段进行学习。通过手机课堂 APP、企业公共学习平台为学生定时定量推送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理论知识[1]。
3.2正确引导职业方向,降低学徒心理负担。
以班会及团日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明晰所在行业的人才需求、专业技能、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培养方式,为促进学生与学徒的身份转换做好铺垫。另一方面,来自千禧后的学生富有个性,喜欢挑战,不喜欢被束缚,这既是他们的优点也是他们的缺点。要主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发展方向,倡导在职场中需要稳定的心态、大国工匠的精神方能成就一番事业。
3.3改善工作学习环境,促进学徒全面发展
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刚去企业做学徒,难以快速适应企业的24小时轮班制,这是就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帮助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学校与企业共同磋商,充分考虑学生的双重身份,通过科学合理用工安排,实行白天八小时工作制,周末进行适当的团队建设活动,促进学生快速递融入企业文化,如因企业处在旺季需要人手时,周末有工作安排的适当予以补助,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
3.4强化信息反馈机制,创建校企学徒服务平台
创建企业、学校和学徒的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服务平台主要以学习为目的,实现考勤、互动、学习、评价等功能[2]。企业可以了解学生在校理论学习情况,学校可以了解学生在企业实训效果,学生可将学习的意见反馈给学校和企业。结合信息化的手段,有效地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逐步形成有特色的校企学徒服务平台。
3.5强化校企制度建设,促进学徒高效培养
首先校企双方明确教学任务,教学时间及教学安排,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合理地安排课程内容,让学生逐步在思想上、理论上、技能上得到提升,以适应学徒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需求。其次是需要完善“双班主任”、“双导师”的制度规范及岗位责任,制定校企共用的班主任、导师互聘共用的管理与激励方法。创建由学校、企业、学徒三方参与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深化校企制度的建设,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夯实基础。
4结语
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数字图文信息技术专业学徒班为例,分析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安排不合理,学生职业方向不明确,信息反馈不及时,培育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正确引导职业方向,降低学徒心理负担;强化信息反馈机制,创建校企学徒服务平台;改善工作学习环境,促进学徒全面发展;强化校企制度建设的对策,促进学徒高效培养的研究策略,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广昕:企业新型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培训,2018(4):17-18
【2】史鸽飞: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J].2018(12):66
【3】李菲: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的途径探索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9
【4】李国艳:现代学徒制专业“双体一翼”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3):75-79
作者简介:赖艳(1989.2—),女,广东梅州人,本科,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工商管理教育;霍汝锋 性别 男 汉族 出生年月 198906 广东省中山市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硕士研究生 助理研究员(中级)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