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纸筒作为游戏材料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其结构简单、获取方便、可塑性强 ,能够引发幼儿生活经验能并满足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可以实现多种玩法,长久给幼儿以操作和想象的空间的活动材料。 幼儿的动手探索能力、想象力及合作协商中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孩子们自由结对,自主创新游戏,可谓是“小物件大价值”。
【关键词】 纸筒 游戏 主动探索
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投放纸筒作为游戏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环境创设,与环境产生互动,激发并培养幼儿的兴趣。我结合班级游戏化课程的开展,发动家长共同筛选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各类物品的包装等,收集在班里设立的“生活物品回收站”中,这些一般人看来的废旧无用物品,在我们眼里都是可以供幼儿操作的材料。我们把这些零零总总的 “废品”汇集在一起,让孩子们集思广益、共同商量寻找,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最后选择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强的纸筒作为游戏材料,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们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在自由探索中循序渐进得到发展。力图让他们百玩不厌,增强学习探索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纸筒游戏更富变化、更具有魅力。也让纸筒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和巧妙运用下,重新焕发新生。
一、纸筒游戏初体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教师可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经验的需要。
废旧纸筒最开始进入孩子们的视线时,他们饶有兴趣的左右摆弄,时而贴在耳朵上当做听筒、话筒;时而在地上滚来滚去;时而尝试把几个纸筒叠高起来。几个纸筒摞的高高的,然后瞬间倒塌,那一刹那,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手舞足蹈,当我和他们一起参与游戏,感受快乐的时候,很快就发现了新的问题:摞的高倒的也快,怎么办?当幼儿的生活经验不能够解决疑惑时,我便组织了集中活动为全体幼儿讨论。我提议和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看看哪组搭的又高又稳,孩子们自由结伴,一次次进行实验~失败~再实验,最后他们兴高采烈的告诉我结论:多用几个纸筒做底座,相互支撑就不容易倒塌,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感知三角结构的稳定性,以及事物中心的位置。孩子们越来越爱上了纸筒游戏,纸筒构建更充分地发展了幼儿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建立数概念和对图形关系的经验,发展长度、粗细、空间的经验。
二、建立“纸筒加工厂”,支持幼儿对纸筒进行自由创作探索。
随着纸筒游戏的深入开展,支持幼儿进一步的探索求知,为幼儿获取成功体验给予有效的引导。
我们在建筑区投放纸筒后,幼儿开始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了,他们根据高楼的样式将纸筒用多种方式垒高,忽然有一天他们发现,搭起来的建筑物颜色有点单一,讲评活动时,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家的楼房是黄色的”、“我看见有个商场的围墙是画着各种图案的”,我们可不可以也画一些图案啊?” 经过讨论,孩子们成立了“纸筒加工厂”,在美工区将纸筒用颜料、画笔、太空泥来尽情的创作,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他们设计的纸筒艺术品有些展览在展示墙上,有些通过粘贴搭高,放在建筑区和话吧做围墙,搭建建筑物时也能助孩子们的一臂之力,还可以做储物空间。支持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们富有个性的成长,让孩子在原有的活动中出现创意性的活动,便于孩子有效地发展。类似这样的活动,应该说在我们的日常操作中十分普遍,教师用心去观察孩子,用心去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一定是不可估量的 。
三、一物多玩,给纸筒游戏升级,让孩子们的探索活动充满生机
从低结构材料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它更是一种从单一的活动层面到放射性活动层
面的一种考虑。它所体现出来的层次性,更多是来源孩子的创造,体现着他们的思维轨迹,而不是教师对材料的精心加工与设计,所以如何引领幼儿,使幼儿在低结构的创造中,展现其轨迹式的层次,并将其扩散到幼儿园的各项游戏活动,促进整个游戏化活动的共同发展,成为判定教师是否有效提升低结构材料在游戏活动中的价值的重要依据。?
纸筒创意创作和搭建游戏,让孩子们尽情的自由遐想,最大空间的展示着自己,如何能让孩子将纸筒游戏快乐的进行到底?我们发现室内游戏空间不足以满足孩子们的游戏需求,孩子们提出了新的想法,他纸筒拿到户外活动的时候玩,场地变大了,孩子们的搭建空间也宽敞了,我们激动地称之为“可以移动的建筑区”,搭建的楼房孩子们可以在中间穿梭,跨越,游戏活动带给孩子们快乐的体验。伴随幼儿园体能练习,孩子们饶有兴趣的利用纸筒在平衡木上进行平衡练习,仅仅走平衡木对于他们已经不能满足游戏需要,他们相互提议将纸筒按照一定的间隔排开,看谁能快速的通过,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增加难度,他们将纸筒放在头顶或托在手里,居然也能平稳走过。在他们探索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除了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适时的支持和有力的保护,剩下的空间都交给孩子。游戏难度由孩子们自己层层递进,逐渐增加。对于大班幼儿的结构游戏活动来说,孩子们不再满足于仅仅自己一个人成为“设计师”“建筑师”的过程,更深深地渴望体验纸筒带给自己和伙伴们共同游戏所带来的无穷快乐,真正体验同伴间合作的魅力。在纸筒游戏中,幼儿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也培养了幼儿不怕挫折、勇于竞争、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实践证明,在纸筒探究游戏中,在材料的有效而充足的前提下,老师不用刻意要求孩子做些什么,所有的规则都隐藏在环境材料之中,孩子可以自己根据周围材料的摆放、空间的安排自由定制。教师通过一定材料的提供,将游戏的权利归还给孩子,让他们成为游戏的主人,在顺应孩子自我发展需要的同时,不增加孩子的负担,同时也体现了环境材料创设的有效性。使幼儿在协商、谦让、资源共享与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体验成功与挫折,让幼儿在轻松自主的教育环境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