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权春梅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权春梅
[导读] 目的 分析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的效果。
        【摘要】 目的 分析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贫血患者,其中40例患者为缺铁性贫血作为A组,40例为地中海贫血作为B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C组。对3组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对比三组的检验结果。结果 A组的PDW水平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MCH、MCV、HB水平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RBC/MCV、RBC水平明显高于A、C组,HB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能有效鉴别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并能鉴别其贫血类型,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关键词】 血液检验;贫血鉴别;诊断;临床效果
        贫血是一种常见疾病,指的是患者的红细胞比积、计数以及血红蛋白等水平低于正常值而出现的一种病理状态[1]。贫血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头痛、耳鸣、多梦、头晕、注意力及记忆力下降等[2]。贫血可能会造成缺氧的发生,进而可能会对患者的神经组织造成影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大[3]。而贫血在临床上的分型较多,只有接受对症的治疗才能有效干预病情发展。因此,临床上的贫血鉴别诊断能给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就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效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贫血患者,其中40例患者为缺铁性贫血作为A组,40例为地中海贫血作为B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C组。其中A组,女21例,男19例,年龄为20~61岁,平均(44.82±10.27)岁;B组,女20例,男20例,年龄21~63岁,平均(44.78±10.19)岁。C组健康体检者中,女22例,男18例,年龄为21~63岁,平均(44.94±10.24)岁。纳入标准为:①无精神疾病,言语意识清晰;②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处于哺乳期等特殊期者;②肝、肾等脏器功能发生衰竭者;③存在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者。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收治入院均进行血液检验。告知患者于抽血前一晚8点后禁食禁水,于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3ML。采用真空食管保存患者的血液标本,轻药与抗凝剂完全均匀混合,置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分析。
1.3 观察标准
        记录三组检验结果,包括RDW、HB、MCH、MCV、RBC/MCV、RBC值。
1.4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血液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对比三组血液检验结果(n,±s)





3 讨论
         临床上,贫血的发病隐匿性较强,是一种慢性疾病。引发贫血的原因较多,包括失血过多,溶血性疾病、红细胞的生成量少等。大多数患者在患病初期症状轻微或没有明显的症状,到病情发展严重时,患者的血液中含氧量会降低,易发生一些合并症,对患者的健康威胁较大[4]。若患者在发生贫血后未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干预,长期的贫血可导致其呼吸、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受损严重,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因而及时的鉴别患者的疾病类型,及时开展对症治疗对于贫血患者十分重要。过去临床上鉴别贫血类型的方式有基因检测法,虽然采用该种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技术要求高,操作复杂,且临床诊断费用较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无法满足基层医院的需求[5]。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在贫血的诊断鉴别中应用血液检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液检验的操作较为简单,不需要高技术要求,具有较好的临床检验效果,且费用低,能满足患者的诊断需求。在血液检验中,能通过患者各检验指标的水平情况,对患者的贫血类别进行鉴别。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B、C两组的PDW水平比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MCH、MCV、HB水平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RBC/MCV、RBC水平明显高于A、C组,HB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血液检验应用于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丽娟,吴亚兵,韩少玲.血清SF、LDH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表现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11):1654-1657.
[2]杨小平, 王昆. CT血管造影联合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对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27(02):84-88.
[3]宁龙贵, 俞静华, 单国栋等. 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缺血性结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鉴别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J].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39(12):840-845.
[4]贺海林, 陈剑虹, 钟泽艳,等. 8个红细胞参数运算公式在儿童缺铁性贫血与β-地中海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效能[J]. 检验医学, 2018, 33(10):47-49.
[5]邓涛, 谢明水, 刘方方. 血常规检测在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 22(04):99-1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