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与结果分析林琳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林琳
[导读] 目的:探究将生化检验项目引入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究将生化检验项目引入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我院施行诊疗的肝硬化病患者中随机选取37例为研究组、同期施行体检的健康者37名为对照组,2组均应用生化检验项目施行检查,对比2组研究对象检查结果。结果:经生化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健康患者,研究组肝硬化患者的PA值明显更低,但AST、AFU、GLDH、ADA和以及NAG水平明显更高,且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结论:将生化检验项目引入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工作中诊断结果精准,其中PA、AST、AFU、GLDH、ADA以及NAG六个项目指标的诊断价值更佳,值得在肝硬化疾病检查、诊疗中推广。
         关键词:生化检验;肝硬化疾病;诊断价值
         前言
        当肝细胞长期受到损伤、出现坏死时,则会进一步造成慢性肝脏病变,最终引发肝硬化。据临床研究显示,早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病症轻微、不易被察觉,因而经常得不到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最终导致患者病情严重,威胁到患者集体健康和安全。近些年以来,我国临床检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早期肝硬化的诊断精准率逐年升高[1]。因而,此文旨在探究将生化检验项目引入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于我院施行诊疗的37例肝硬化病患者和37名健康者施行对比研究,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于我院施行诊疗的肝硬化病患者中随机选取37例为研究组、同期施行体检的健康者37名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20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60.7±5.2)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5.23±2.12)年。对照组:19名男性、18名女性;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61.4±2.3),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78±2.01)年,对比2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P>0.05,极具可比性。
        1.2方法
        2组均施行生化检验:检查前,告知、嘱托患者禁食12h,待检查日清晨取静脉血;检验仪器:“奥林巴斯au400”,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PA(前白蛋白),ADA(腺苷脱氨酶)三个项目检查均利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施行检测;GLDH(谷氨酸脱氢酶)、NA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AFU(α-岩藻糖苷酶)三个项目检查均利用酶法施行检测。
        1.3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的各项生化项目检验结果,主要包括PA、AST、AFU、GLDH、ADA以及NAG六个项目。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施行数据分析,使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用u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生化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健康患者PA值为:(1308.3±357.8)mg/L,研究组肝硬化患者PA值为:(882.2±546.3)mg/L,相比之下,研究组患者PA值明显更低;但AST、AFU、GLDH、ADA以及NAG水平明显更高,且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详情见表1。
表12组研究对象生化检验结果(χ—±s)






         3.讨论
        由于肝硬化早期临床病症不显著,哪怕患者出现轻微病变,也不会对肝功能造成大幅影响,身体亦不会产生的不适感。但一旦感觉到不适,病症明显时,经常往已发展至肝硬化晚期,严重者,会恶化为肝癌,威胁至患者生命。当前,生化检验项目已被引入至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工作中,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其中,胆碱酯酶、总蛋白等指标更是可以直接作为观察肝细胞蛋白新陈代谢状况的指标,白蛋白是总蛋白的重要组成,最终合成为肝脏这一器官,倘若肝脏产生病变,则可利用检测白蛋白水平的手段帮助主治医师评估患者实际病情,还能利用检测前白蛋白浓度,观察患者的肝功能状况。患肝硬化疾病后,患者前白蛋白会明显减少,因而前白蛋白对早期肝功能损伤诊断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患者肝脏功能发生病变后,ChE活性则会大幅降低,AST、LD、GPT和ADA水平也能显著反映出患者肝细胞受损状况。其中,AST、GPT是肝细胞中常见物质,一旦肝细胞坏死,AST和GPT则会被大量释放,造成血液中AST、GPT浓度大幅升高,并且,AST和GPT浓度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呈正相关[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健康患者,研究组肝硬化患者的PA值明显更低,但AST、AFU、GLDH、ADA和以及NAG水平明显更高,且组间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1),也进一步证实了生化检验项目的价值。
        总而言之,将生化检验项目引入肝硬化疾病临床诊断工作中诊断结果精准,其中PA、AST、AFU、GLDH、ADA以及NAG六个项目指标的诊断价值更佳,值得在肝硬化疾病检查、诊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培莉,孙素娟.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生化检验项目的应用价值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6):305-305.
        [2]桂瑞丰,陈国强,严利琴.全自动生化分析检验项目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8,33(S2):116-117.
        [3]代启波.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应用血清生化检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4):105-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