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中国与水相关的生产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必须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立水生态文明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深入学习生态文明建设,发挥国家生态空间控制的作用,并根据城乡发展规划改善相关设计工作,以满足水生态文明在最大的程度上发挥效用。本文对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关系及规划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生态文明;关系;规划
1 建设生态水文明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从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中可以看出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首先需要有一个基础,也就是说,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创建一个新的消费和生产模式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然而,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回归自然,而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采取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生态水文明,要明确生态文明延续的重要目的,一方面是保护水资源,另一方面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要内涵。
2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关系
2.1 水土保持
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保持土地生产力。水土保持措施不仅具有防风固沙、维护生态等作用,还能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效果。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是针对水土流失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核心内容是保护森林、草地和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水土保持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辅助主体工程生产出高质量的生态产品,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 水生态文明
水生态文明是建立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相较水土保持更重视水利事业的发展。水生态文明协调了人与水资源的关系,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良性循环。水生态文明要确保人与水协调发展,通过各种水利活动促进经济。水生态文明工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水资源,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促进人与水的和谐发展,满足经济和生态发展的需要。水生态文明建设以水为核心,涉及面广。
2.3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关系是复杂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水土保持高度重视水土协调和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建设,同时,重视山丘区、风沙区的水土流失防治,致力于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水土保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水土保持在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以及生态修复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防洪减灾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水生态文明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不仅促进了人与水的和谐发展,还进一步发展了水利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水利建设。水利建设应用广泛,内容十分复杂,极易引起水土流失,浪费自然资源,因此,水利建设融入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与水土保持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水土保持战略思维。水土保持和水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保护自然资源,维护河流和水源的水质,保持城市群的生活环境,建立相应的水景观、水文化。水土保持和水生态文明都需要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保护陆地生态系统,改善水土条件和植被条件。
3 水土保持与水生态文明的规划问题
3.1 主体规划与水土保持综合规划的关系
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应包括水土保持总体部署。实施水土保持专项规划,必须重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水土保持规划的合理性,相关人员应该明确主体生产建设规划的内容并结合水土保持规划需求,合理连接水土保持工作的规划,以顺利实现水土保持规划的工作,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作用。
3.2 主体规划与水生态总体布局的关系
在水生态文明规划的总体布局中,要协调安排各专项规划。
其中,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是水土保持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需要遵循水生态文明建设布局。为了提高水土保持与主体规划的结合的科学性,有必要分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建立一个合理的水土保持发展战略,把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与水土保持的发展战略相融合,并明确发展方向及技术要求。
3.3 确定专项规划的任务和目标
水土保持规划任务较多,涉及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流失防治等内容,因此有必要确定水土保持专项规划任务和目标。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确定了水土保持相关问题和水土保持专项规划任务。为了有效开展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明确主次,结合规划内容制定具体的规划指标。水土保持规划的任务是加强水质的维护和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水土保持规划应融入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任务中。
4 专项规划的关键环节
4.1 分析水土保持的需求
在水土保持专项规划过程中,需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对规划区水土保持功能需求的分析,科学评价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存在的问题,得出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通过监测水土保持和水文观测,确定面源污染的情况;通过区域植被调查,确定植物的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考虑河流控制和防洪安全,根据不同植物的水土保持功能,结合植被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分析科学水土保持的功能需求。
4.2 分区布局
根据区域水土流失的情况,结合水土保持的功能需求,确定工作任务和发展方向,进行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的整体部署,以加强各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以进一步增强水土保持的作用。例如,林业部门需要保护疏幼林和生态林,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计划;农业部门需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牧业部门需要加强对草原的管理等。结合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的目标,分析水土保持的需要,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的范围,提高了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的可操作性,同时建立科学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
4.3 加强规划重点治理项目
加强规划重点治理项目,首先需要确定重点治理项目的范围,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在治理的过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其次根据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结合合理可行的水生态修复方法,针对防治对象的水土流失特点,利用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发挥区域水土保持的主导作用。治理过程中应注意的是,水土保持工作要纳入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规划;当水生态系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恢复其功能;对敏感区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对敏感区的破坏,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作用。
4.4 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恢复地表植被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当地植被破坏情况较为严重,即植被覆盖度低。水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的最终目标是减少资源的污染和流失。自然恢复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水土资源的流失,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恢复自然环境作为主要目标,把保护自然环境放在工作首位。
在工作中,要实现原始地貌和原始生态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使自然生态环境发挥自我修复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恶化率。在种植植被时,应遵循季节变化规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科学地选择适合种植的植被,尽可能选择原生物种,做到适地适树。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极强,只要保护原生地表植被,紧随自然的发展趋势,就可以减轻水土流失,这是最具成本效益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发展前景值得广泛应用。
结束语:
总之,水土保持工作需要融入水生态文明的概念,根据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实施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区域自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
参考文献:
[1]鄂德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青海省水土保持重要性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14).
[2]冯兴平,江涛.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J].园艺与种苗,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