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程晗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0期   作者:程晗
[导读] 当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摘要:当前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水利工程在国计民生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施工区域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防止出现对周边环境产生破坏的情况。本文分析和研究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保护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引言:水利工程的修建旨在惠国惠民,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造福社会,但水利工程的施工难免会对当地及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中国在大力发展水利工程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力争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建设长久有效的水利生态文明环境。目前,为了保证中国水利工程实施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同开展,施工单位和相关参建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落实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降低施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水利工程发挥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对水资源的影响
        某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给水资源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水温、水质等。对于水温,就是指水体的温度,它会使其出现分层的现象。某些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水的深度越高温度就会越小,在水面处的温度与气温基本一致,在水深十米处的温度有可能比气温低1-5摄氏度,更深处水温基本上就处于常温的状态。对于水质来讲,在建设某些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一些垃圾,垃圾若不经过处理就排放到了水里面,这时,水体就受到了污染,水中的生物也会因水质受到污染而导致死亡等。
1.2对土壤的影响
        蓄水一定会造成一定的土壤淹没,这类工程往往需要大量的占地面积,无论是耕地还是林地或者山地,都要被占用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施工对土壤本身造成的危害和破坏,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同时由于生态植被被破坏,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破坏,引发地表蓄水能力和根植能力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1.3对气候的影响
        某些系统性的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影响该地区气候环境,如气流、自然风向、气温、空气质量、空气湿度等。水利工程完工验收投入使用后,很多水资源囤积,导致土地积水率增大,如果环境温度上升,水资源在温度影响下会出现物理变化,蒸发成为水蒸气,如果水蒸气聚集后,在冷空气作用下形成雨水,从而增加了降水量。
1.4对生物的影响
        某些水利工程的修建对鱼类的栖息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洄游性鱼类会定期到不同地段栖息繁衍,而修建的大坝等设施可能改变了原先的河道走向、尺寸,改变了水流的地势等,使鱼类难以正常回到原先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它们的生活。另外,水库蓄水期下游流量减少,泄水期间下泄流量增加,而且下泄的水温偏低,这些都会影响鱼类产卵繁殖。同时工程的蓄水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导致大量的藻类繁殖。库区水域面积变大、水流速度放缓,底栖生物种类与浮游生物类型出现改变,物种群落结构逐渐演变为湖泊相。
        2.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2.1建立完善性的环境评价体系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构建科学的环境评价体系,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完善环境评价体系过程中,应明确以下内容:(1)在完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过程中,需要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前全面调查和评价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出科学的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从而提升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质量。(2)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全面分析地理条件、水温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经过综合分析和研究,采取科学的施工环境保护措施,从而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促进水利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重视前期勘察工作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之前,需要对周边环境、地质水文以及社会关系进行一些评估,根据前期勘察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从而使施工建设中的每项工程都能够顺利进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水利工程项目前期规划以及项目的可行性要进行一定的分析。大多数的水利工程都有着较为复杂的地势环境,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特别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通过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可以充分地了解施工条件以及施工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一份比较合理的方案,从而保证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些不合理的方面进行优化修改,如果在技术方面出现问题,可以采用专题报告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方面的要求,要根据当地实际的生态情况,合理地运用工程技术以及环境科学,保证在水利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避免出现环境方面的问题。
2.3创新技术,强化建设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要坚守生态环保、 和谐发展的理念,要分析动植物分类状况,为动植物的栖息与生长构建良好的环境。要应用环保材料,降低环境污染,合理处置建筑垃圾,实现二次回收,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察以及反馈管理机制,对生态环境以及物种等进行跟踪性的评价分析,及时减少各种不良影响,降低危害性。此外,还要重视对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要综合中国发展特色,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4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根据水利工程项目核算评估的结果,全面分析水利工程经济效益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环境补偿方案。在之前的补偿方案中,由于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比如农田、建筑物等,这一补偿是绝不可以忽略的,应当建立合理、有效的补偿体系,搞好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当地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人工养殖鱼类以及人工洄游通道等项目,确保补偿机制保持一致性、协调性,最大限度的保护生态环境。
2.5强化水利工程各环节的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中,必须对周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测,尤其是对于周边水体、地质、土壤、噪声等指标。对施工期间周边环境变化采取动态化监测手段,必要时,需要根据环境变化,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对于各个施工环节都需要有效控制,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施工操作,避免对生态造成破坏。
        结束语: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修建会给当地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如果是没进行严格的管理也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相关人员要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注重水利工程的合理规划,增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护。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有效避免或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帅.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1):286-287.
[2]李存宏.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居舍,2019(35):8.
[3]刘华国.水利规划设计中生态保护措施问题研究 [J].四川水泥,2019(11):131.
[4]于兴达.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8):212-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