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李金宇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0期   作者:李金宇
[导读] 水利是一个国家的主要能源之一。
        摘要:水利是一个国家的主要能源之一。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世界各国发展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因为治理河流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资源,避免水的浪费和水污染,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途径。然而,我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并不理想,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存在许多问题,致使河道治理工作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问题;对策
        引言
        在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可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建设者建设的重点目标,如果水利工程无法保证河道生态环境健康,那么水利工程将会丧失存在意义,尤其是在现阶段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因此,无论是立足于生态保护角度还是工程建设角度,都需要提高河道治理能力与效果。
        1河道治理过程中的现状问题分析
        城市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河道的治理,管理是否到位关系到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加强河道生态治理的管理至关重要。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河流功能得到了有效开发,在实践中,河流系统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使水体质量低于IV类标准,此现象在山区许多河道水体中存在。由于河道水体流动性比较差,很容易缺客水,这是造成水质污染的关键,水体流动性差使河道无法及时循环更新。许多乡镇的中小河流不受监管,水域缺少管理。这些区域的水体极容易出现污染问题。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住宅高密度的聚集,虽然很好地解决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但排污管网与设施的不配套,使众多居民区产生出来的污水收集率偏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大量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河道中,在山区农村和城市外围,许多中小河流已成为污水沟。这些河流大部分都在耕地旁,农业面源中氮磷又极为丰富,有些农田直接与河道相通,农业污染直接进入河道,进一步增加了河道污染。工业加速发展,使工业废水排放量持续增加,城市化程度的提高,持续加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在云南许多地区河道集雨面积小,汇流历时短,河道坡降徒,河水的挟沙能力强,悬移质多。如遇洪水推移质就将河床填满,加之污水处理和排水渠道建设滞后,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进一步加剧了水体富营养化,内陆水质明显恶化。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一些山区的中小河流经受着极端天气的考验,中小河流洪涝灾害制约区域发展的作用日趋突显。由于长期的水利资金投入不足,中小河流历史资料的忽视,发展快速的经济对河流的侵占等,直接或间接导致治理的滞后,加之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也给河道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入河排污量的增加,使河流水质管理难度加大,污染类型日趋复杂,难以保护河道水质。许多河道、河岸变成排污通道、堆放生产生活垃圾的场所,这些现象之所以在农村存在,是因为环保意识的淡薄所致,污水和垃圾污染周边环境的同时,河流失去了生态功能,天然食物链中断,生物多样性条件遭到破坏,河流生态系统逐渐恶化。自我净化的能力是河流的功能。但目前河道多采用水泥基,这种方式在美化河道的外观上虽然起到了作用,然而,水和土壤之间的联系是完全断开的,有机体与环境是分离的。水陆分离破坏了河流原有的功能,自然降低了河流的自洁能力。这对河道水体的使用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用的功能性降低。河道良好的自净功能使自然河道中丰富的好氧微生物,在水体中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好氧微生物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好氧微生物的存活是在水体质量良好的状况下得以生存,而在缺氧和厌氧的状况下好氧微生物是无法生存的,所以河道水体的重度污染使其自净功能严重受损。如果在水利工程中存在不适当的作为,对河流原有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破坏,像人工修建的护坡工程,不仅将水体与土壤分割,也破坏了河道周围天然湿地,还有修建闸坝使活水变成死水等,这些都将河体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大大降低。


        2水利工程中河道治理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建设组合式生态挡墙
        生态挡土墙的建设首先应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的标高和方向进行,保证墙面建成后与设计图相比误差在每3米±3厘米之内。在垫层上平整铺设第一层砌块,确定对好位置后再插入锚固钢筋,浇筑混凝土,之后如此循环。施工过程中每砌好3层就在植生孔回填厚度200mm的种植土,并预埋缓释肥为土壤提供养分,之后根据河段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种植,从而一方面起到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净化河水、改善水质的目的,同时也增加了河道整体的美观程度,可谓是一举两得。
        2.2建设组合式生态护坡
        在生态护坡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将场地清理干净,除掉杂草和障碍物,将面层压实整平,再将有孔洞、淤泥和凹陷的地方用填土的方式压实;之后根据地基土要求铺设碎石垫层或者反滤土工布,浇筑素混凝土趾墙基础,铺设四联生态护坡块,针对存在的缝隙要利用土壤和碎石进行填充;再用素混凝土压顶,使顶部的块体联锁勾和压顶混凝土之间的搭接长度大于60mm,最后针对当地的气候环境,选取适合的花草进行种植即可。
        2.3开展河流疏浚工作
        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开展之后,施工单位根据对不同流域的河道水体进行分析,并采取河道疏浚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河道的抗洪能力。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便于使水归槽,再用土方堆积在槽边形成土埂,这样少量的河水可以通过水槽排水。清淤时需要借助挖泥船等设备,按照工作要求和安排对河体底层一至两米的淤泥开展清理,并首先将大体积的混凝土块、残桩等杂物清理掉,再进行分层、分片清淤,并由装载机、汽车等设备配合清运。
        2.4利用技术辅助清淤
        许多河道在长年累月的使用中底部留存了大量淤泥,不仅影响河道的功能发挥,也不利于河道的美观,而这些淤泥如果处理得当,对农业生产、景观建设都可以产生帮助。在对河道淤泥进行清理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人力和机械作业外,还可以辅以真空预压法进行处理。这是因为淤泥本身自重大,透水性差,长时间沉积在水底还会黏着其他污染物,而通过高压真空的方式,淤泥中的颗粒物与间隙被分解,淤泥也就无法块结,使堵塞问题迎刃而解。此外,在处理排水管道中的淤泥时,可以在管道上层使用抽水装置,同时在淤泥堵塞的起点处增加压力,以水的快速流动带动淤泥排除管道。
        2.5完善水利河道治理体系
        施工单位要按照不同区域河道的水流状况,构建起水资源网络结构,对不同工程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并开展严谨的方案分析流程,以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程的开展阶段,要以蓄水、防水、泄水作为河道治理工作的目的,合理选用建筑材料,并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如滩涂围艮、堤围护岸、清淤除障等。除了防洪抗灾,河道治理时还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改善沿岸水文情况和生态环境,使水利体系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水是生命的源泉,人们生活中如果没有了水资源,那么将会受到重大影响。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治理是现阶段工程建设重点内容,虽然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但是只要立足于问题产生原因,采用针对性方法就可以解决,并且为保证河道生态稳定性,还应该增加新的治理技术,这样才能提高河道生态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张世安,吴嫡捷.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的应用[J].科技风,2019(13):193.
        [2]刘丹丹,郭乙霏,郭二旺,刘聪,程留艳.济蟒截排番田段河道治理设计要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47(09):70-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