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黄铃岚
[导读] 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大容量、安全、舒适、定时、高速等特性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增加市民出行的便利性,现阶段已经成为一种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需品。虽然城轨具有众多优势,但是其极高的造价制约了它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其造价进行分析和控制,促进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在施工期间往往会因为材料选型不合理、设计与实际不符、设计变更影响施工进度、方案规划存在缺陷等问题,导致工程造价与预算严重不符,对于工程建设单位的发展极其不利。为此,城轨建设单位需要从整个建设决策到设计再到现场施工和验收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对工程造价实施精细化管理,在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质量和进度的同时保证造价与预算相符,避免产生众多不必要的成本损耗[1]。
        一、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产生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造价控制不到位的一个原因在于管理人员未能充分重视工程开展的前期工作。部分工程管理人员认为前期工作所涉及的资金消耗数额较少,更加重视后续需要消耗大量建设资金的施工阶段,忽视了前期准备工作对于后期施工的影响力,可以说前期投资消耗的1%的造价资金可以对后期70%的造价资金产生影响[2]。
        在进行造价控制的过程中,投资、设计以及施工等多方面的预算工作未能协调沟通,导致各方面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无法将预算紧密贴合实际,各方面的工作也难以起到互相辅助的效果。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只是依靠传统的设计思维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无法利用现有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基础进行优化设计,造成资源的浪费。由于设计工作主要由设计院的技术人员完成相关工作,在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情况下,设计人员无法充分考虑工程的造价,更加倾向于实现和优化工程的功能性。虽然现场施工阶段需要消耗到大量的资金,但是这些资金消耗往往是在设计图纸的基础上进行的,无法在遵循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成本的大规模削减,这也导致忽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经济性的设计人员会对工程造成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现阶段的尚未形成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具体造价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无法获取较多相关的资料或经验共享,各单位未能构建良好的沟通交流渠道。
        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工作需要从决策开始,重视设计,对建设阶段做好监督管控,同时不可忽视最终的竣工验收,工程造价控制需要针对工程的各个环节,选取不同的侧重点进行合理的控制,下面进行详细论述:
        1、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交通建设之前需要进行决策规划,这需要决策负责人员在综合分析城市发展规模、人口流量、经济基础、地质气候条件、土地资源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范研究。这一工程的建设需要符合城市的长期发展规划,在保证功能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客流量进行对比和选择。在决策阶段,决策人员需要合理利用城市既有资源条件,对工程造价进行规范控制,建设符合需求且经济性良好的轨道交通线路或网络。例如:决策阶段需要将具体的线路方案确定,通过科学的研究将各线路造价费用降低,规划过程需要做好整体布局,立足于城市的未来发展需求,避免只关注短期的得失。
        决策阶段关系到后续设计以及施工建设,对于工程造价具有极大的影响,为此,决策人员需要经过分析讨论定下最合适的交通线路或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的决策系统需要对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决策人员需要在全面了解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具体资源信息的基础上,方可选择出最经济合理的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决策方案。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决策时,需要由政府、施工建设单位以及设计单位共同参与,将各自相关的建议提出并相互讨论,以此决定最终的决策方向,为了避免存在较大的失误,需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定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决策结果符合城市发展需求。


        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对于轨道交通的造价具有较大的影响,关系到后期75%以上的资金消耗。为此,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在设计阶段加强管控,确保设计期间考虑功能性的同时保证经济性,具体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造价管理人力需要对设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引导,确保其可以从经济适用性角度进行轨道交通的工程设计。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可以结合价值工程的应用策略,对交通工程进行科学设计的同时,通过应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实现造价的优化控制。
        (2)为了避免方案存在偏颇,可以要求设计人员设计多套方案进行备选,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的动态因素,确保后续施工符合预期。在初步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现阶段的市场情况以及国家政策,提升设计的实用性。
        (3)设计阶段需要设置相应的限制,避免工程造价远超预算。在编制完成概算文件后,需要由建设单位进行造价分析,经过评审后按照意见对概算进行修正,最终的结果将作为轨道交通造价预算的最高数值。这需要管理人员将造价限制告知设计人员,确保其可以合理控制,避免存在设计要求过高或者与实际需求不符而多次变更设计的情况,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损失。
        3、建设阶段的造价控制
        (1)重视施工合同管理
        轨道交通工程招标文件中所涉及的合同要求需要有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进行合理管控,在满足合同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削减开支,确保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的控制。例如:建设单位可以应用综合单价的方式签订相应的包干合同,在合同中综合考虑施工方式、计价要求等各类要求。针对造价管理工作中难以控制且影响较大的项目直接通过包干合同委托给其他单位进行,确保可以将工程建设完成的同时避免因不可控因素产生不必要的成本损耗,实现对轨道交通项目的造价控制。通过签订包干合同,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控制的压力,合理利用承包单位的资源条件,实现了设计方案的优化改进[3]。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建设单位需要加强现场的施工管理工作,从材料、设备以及人员等多个方面入手,保证资金得到合理应用,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损耗。为了避免人员徇私舞弊或者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出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间需要落实相应的管控制度,通过监督管理对不合理的行为进行惩罚警告,确保人员履行各自的职责。对于现场施工的工艺、技术进行监督检查,避免存在与设计不符或者未按照计划进行施工的情况。对于材料的选购做好过程控制,避免选择了质量不合格或者价格不合理的材料;做好材料的出入库管理,避免人员滥用材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现场人员的技术操作需要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指导,避免因为施工难题影响进度开展,增加建设成本。
        4、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竣工验收阶段可以安排经验丰富的施工管理人员参与其中,避免竣工验收的时间过长,也可以更充分地了解施工期间的资金消耗情况。为了避免出现造价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情况,需要加强审计管理,安排人员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问题进行全面审核,避免存在资金流向不明确或者重复计费的情况。
        结语:城市轨道交通涉及的工程量较大、施工时间长、建设成本高,为了避免工程建设资金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从决策、设计、施工建设以及最后的验收审计阶段对造价进行严格的分析控制,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按时、保质完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李定涓.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分析[J].价值工程,2015(26).
        [2]郑玲玲.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J].名城绘,2019(03).
        [3]陈林.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