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技术措施 丁建光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丁建光
[导读] 结合实际,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以及技术措施
        摘要:结合实际,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以及技术措施进行研究。首先对建筑结构设计还有概念设计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其次在论述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的基础上,对其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论述之后可以给相关工程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概念设计;技术措施
0引言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深入,建筑结构设计也在向着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不仅更为关注安全稳定,而且对于结构的设计也有了更多多样的选择。所谓概念设计,具体来说就是涵盖建筑结构功能特性以及科学设计的一些方式,相对来说对于具体的工作开展更有导向性。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来说,概念设计在其中的作用务必要重点关注,以确保其各项技术部署的科学严密。
1建筑结构设计与概念设计内涵
1.1建筑结构设计内涵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不仅决定整个建筑主体的安全与稳定性能,而且还与工程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结构设计主要针对的是不同结构的组织形式和具体特点,其对于展示建筑工程的设计内容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工程进行规划以及施工之前,务必要深入分析建筑结构的设计语言,进而综合评估结构形式,以确保后续各项内容推进的科学稳定。
        1.2概念设计的内涵
        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来说,概念设计无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由于其统摄了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且为具体实施的科学高效确定了严格规范的标准。对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对其切实有效地予以处理。要想达到更为高效的建筑结构设计的目标,概念设计无疑是重点部分,丰富和完善设计内容,以确保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之下,从而更为精细地达成各方面的防范和控制。
2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2.1构建可靠的结构抗侧力体系
        (1)根据建筑物的高度,选择适宜且稳固性良好的建筑材料,同时还应保证结构抗侧力体系构成的精细完整;
        (2)纵横向结构应相互连接,同时还应综合评估连接效果,梁结构也应达到现代建筑建设的标准;
        (3)抗侧力构件应确保稳定坚实,各类材料的使用应综合高效,同时还应深入分析抗侧力构件的实际作用效果,以确定其是否达到预期标准,从而确保建筑物结构的科学稳定。
2.2适当降低结构自重,明确其传递方式
        (1)根据建筑物净高设计的具体要求,科学地设置楼板。对梁布置方案实施优化,以选定最为适宜的设计方案,从而确保结构重力荷载能够在不同条件之下科学地予以传递;
        (2)要想达到降低结构自重的效果,可以考虑运用“钢梁+组合楼板”的方式。次梁的组合可通过下大上小的钢梁翼缘具体实施,以确保设计的高效和科学;大跨度楼板可通过使用填充材料的方式,以使其在空腔条件下达到降低结构自重的效果。
2.3复杂性结构设计的要点
        (1)转换结构的设置务必要确保科学,可通过选定适宜的楼面结构予以实施,以优化建筑的结构设计;
        (2)抗震性能的设计也应不断优化同时还应开展针对性的测试,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科学稳定;
        (3)建筑结构的抗变形特性,可通过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等的设计予以提升;
        (4)节点的控制应不断加强,以确保其具体设置的科学高效;
        (5)楼面自重的科学控制,可借助于组合楼板以及空心楼盖等具体实施,以提升复杂结构设计的现实价值。


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技术措施
3.1根据结构设计的具体要求,落实协同工作
        由建筑结构设计的有关内容不难看出,要想达到对不同结构合理的设计,具体操作中的协调性应切实保障。具体来说,就是保证建筑结构内部各个部件的协调作用,以使其在整体作用下发挥出最大价值。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主要由基础设计和上部设计构成。鉴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上部结构与基础结构的协调性就应不断加强。例如,砖混结构的建筑设计可通过圈梁与构造柱设置予以完成,以达到结构连接的科学紧密;结构的受力计算以及设计,务必要使其应力状态达到最佳,以确保具体设计的效果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来;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案中应将结构的各种承载力分析到位,以切实地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和坚实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合理的采用设计方法以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与刚度。
        3.2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设计方案
        由于建筑结构梁设计涵盖的内容较多且极为复杂,同时设计所依据的理念和方法又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务必要将对其构成不良影响的因素分析到位,以确保技术特性能够充分地体现出来,从而提升具体设计的科学性。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当下的先进技术,例如信息化技术,以从不同方面综合评估设计方案的完整性,从而确保结构设计在具体应用中达到预期效果。例如,建筑结构中涉及到的钢混结构设计,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关的软件予以实施,进而精确计算不同层数的混凝土以及钢材的抗压强度,以确保工程结构变形量处在合理区间,从而提升建筑物抗震性能的科学性;建筑结构的悬索结构的深入分析,即可采用计算机中的专业软件予以实施,以在三维空间的构造条件下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例如,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对木材和钢板实施模拟分析,从中发现:同等重量的木材要比钢材厚10倍,抗弯性和惯性矩等的前后差额分别为100倍和1000倍。
        3.3制定可靠的技术措施,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环保效果
        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既要保证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同时也要充分体现出其的节能环保性,以使其与当下的建筑设计理念相协调,从而更为科学地推进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与之相关的技术部署务必要充分地予以实施,以更为精细地达成建筑设计中的节能环保的效果。以下是具体的技术方式:
        (1)要想提升建筑设计的节能环保性,就应选用适宜的环保材料,以确保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2)周围环境对建筑设计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具体实施时务必要切实地保障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从而切实地提升有关资源的利用率和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3)不同结构之间的衔接性也应不断加强,以提升各类材料使用的高效,从而确保结构设计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确实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对整个设计工作所起到的指导作用应切实注意,以使其在结构设计中的理念能够最大程度地予以彰显。概念设计之下,建筑结构的设计将为更为科学,并能够切实地增强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更好地顺应现代化建筑的设计趋势。概念设计只是一方面,与之相关的技术措施也应稳定高效地予以实施,以确保各方面工作与工程整体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本文主要就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以及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在工程应用中的潜在价值进行了探究,以期能够通过切实有效的设计提升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宾智华.论新时期建筑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4,(25).171.
        [2] 何礼达.关于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研究[J].中国外资.2010,(8).171.
        [3] 刘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5,(4).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