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策略思考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费晓燕
[导读] 改革幵放以来,我国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摘要:改革幵放以来,我国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劳动关系、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円益复杂化,对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我国民营经济的崛起,其工会工作面临问题具有前沿性和复杂性,对其进行的探索和取得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示范意义。
        关键词:劳动关系;挑战;问题;实践意义
1.引言
        工会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为企业需求达到的效果的资源管理是工会的义务和目的之一。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既需要考虑企业组织的目标,还要结合企业员工个人的能力发展,除了强调实现个人全方位发展,也要达到企业部门管理和工作需求的目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是国家经济繁荣发展,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须要求,也是个人为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个人理想的重要举措。
2企业工会建设的背景
        工会组织建设是工会建设的重中之重,虽然近40年来工会组织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无论是组建数量还是会员人数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但是在实际的效用上却不尽如人意。全总的工会组建运动在私营企业造就了一批徒有其名的虚假工会,工会的实力实质上并没有它的数字增长的那么令人欢欣鼓舞。
3企业工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
3.1组建率较低
        近年来,新兴企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解决了相当数量的就业问题。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还有许多企业的职工不了解工会,更不了解工会的职能和作用。从企业结构情况来看,企业中规模企业较少,中小企业较多;从管理方式上看,呈现企业规模越大管理越为规范的特点,中小企业管理相对落后,在劳资矛盾中,职工处于不利地位,从职工构成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占据了大部分,岗位流动性大,由于多方面因素,工会组建率和会员入会率都较低,工会作用微乎其微。
3.2保障工作不健全
        除基层工会所在单位领导联系困难职工户和送温暖工作之外,企业基层工会所在单位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基层工会开展职工互助互济保障活动及参加住房公积金情况等与国有、集体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也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3.3民主管理工作不完善
        企业职工的民主管理权是职工的一项基本权利,发挥好这一项权利既有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职工民主管理有多种多样的途径,在制度保障上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等,其中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近年来各级工会对推进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尤其对企业的民主管理进程的推进出台了很多鼓励措施,建立民主管理制度的企业数量逐年上升,缩小了与国有、集体等企业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比率,但是作用的发挥和有效运行上情况却不尽人意。
3.4劳动保护工作有待提高
        企业具有规模小,较分散的特点,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国家虽有相关方面的规定,但是在实际中,各项劳动保护监督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为追求最大的利润空间,对职工的安全生产熟视无睹,不定期发放卫生防护用品、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不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职业病,与此同时,作为工会在劳动保护意识、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不够健全和完备,还需进一步的努力。
3.5法律法规制度有待加强
        企业是劳资矛盾的核心地带,由于工会职能的缺失,在企业中职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维护,有的企业,虽然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但是实际作用却不理想,合同虽明确规定了有关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报酬、休息休假、福利保障、劳动安全等方面的约定内容,但到了实际履行的时候,却大打折扣,也没人用实际行动去追究失约方的责任,集体合同形同虚设。

此外,也有相当企业没有与职工签订集体合同,导致资方肆无忌惮地无视工会的存在,限制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随意侵害职工合法权益,不交或欠缴社会保险,随意延长职工工作时间却未给职工相应的报酬等,致使劳资关系紧张、矛盾多发,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4加强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对策
4.1多方面转变思想认识偏差
        不少企业之所以思想上不重视工会建设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认为这是在“花冤枉钱”,而企业的发展是为更好的“赚钱”,花这些钱对企业发展不存在直接的利益,这是一种思想误区。必须引导企业认识到职工的利益和自身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表现在:一方面,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多考虑职工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用实际行动兑现对职工的承诺;另一方面,职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关心、推动企业的发展,主动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企业主和职工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不能孤立地来看,不能只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或扼杀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样对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4.2创新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形式和机制
        针对建会率较低而又情况各异的企业,实现灵活多样的建会模式,因地、因企制宜推进建会工作是增强企业工会组建活力的有效措施。根据本区域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区域联合工会、行业联合工会、一条街工会、写字楼工会、商贸市场工会、高新开发区工会等新形式。建立这些类型的工会或是以集中的地域范围为依据,或是以行业为依据、或是以某一特征为依据,突破部分企业因小而散所导致的建会困难,建立工会后,联合工会由工会委员会来开展工会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企业行政对工会干部某种程度上的制约。在这一环节中必须发挥好上级工会的统筹协调沟通作用,并做好前期指导,中期支持,后期考核工作。
4.3明确工会在企业中的角色定位
        企业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性质决定了其工会的职能、角色定位、工作内容和工作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国有、集体企业等公有制企业,有制企业工会在组建和运行中更应侧重体现出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和企业、职工“双赢”的协同发展目标。因此,要正确认清当前形势下,企业工会的角色定位,明确职责,理顺企业工会与上级工会、与党政、与职工、与企业主之间的多重关系。
4.4推进企业工会维权制度建设
        第一,维权机制法制化。工会维权也要遵循“法治”的精神,从源头完善法律,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第二,维权机制民主化。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拓宽企业民主管理的形式和渠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区域行业职代会制度)、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第三,维权身份平等化。在企业,尤其是部分外资企业中,资方处于主动的强势地位、劳方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而工会处于两者之间,充当双方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与纽带。第四,监督保障机制常态化。要建立和完善对国家政策贯彻、执行的监督保障机制,给国家政策方针的落实提供机制上的保障,建立有效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分析、总结企业对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向上级工会及有关部门汇报,因地因时制宜地采取调整和解决措施,使国家政策切实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总结
        完善工会组织层级,充分发挥区域(行业)工会在提高企业工会覆盖面、增强企业工会凝聚力方面的作用,加快推进普遍独建工会组织,是推进企业工会工作的必由之路。相信在企业工会组织建设过程中,会不断形成区域(行业)工会、企业工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服务的有利局面,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宁.关于加强企业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7(26).
[2]刘魏.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探索[J].商品与质量,2017,000(002):182-183.
[3]董贵忠.浅析加强林业企业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8(S1):132-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