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县城市政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10期   作者: 王建华
[导读] 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摘要: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2019年的60.6%,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县级单元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人口和GDP比重最高的行政层级。但是,由于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导致县级单元难以承载更多的人口和产业,难以发挥城镇化主体的应有作用。县级单元长期管理和服务广大农村地区,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镇化战略的全面实施、实现人口与经济地域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县城;发展方向
引言
        县城市政设施与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优化市政设施管理能力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前提。当前市政设施管理机制等不尽完善,管理水平与投资建设的发展差距较大,同时也无法与超大型城市整体的增容提级相互适应。有必要结合县城的具体情况加强管理,提升县城市政设施管理水平和质量质量,加快县城的发展步伐,优化居民生活和出行品质。
1市政基础设施简述
        市政基础设施,指的是市政单位为了实现城市大众生活需求,创建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道路、排水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创建,能够实现城市建设多重功能,比如改善交通、加强绿化、调整资源、排水排污等。所以市政基础设施质量情况,极大地影响着生活在城市中的群体生活质量。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因为功能不同而呈现种类较多的特征,有的设施比如交通是户外设施,应用频率非常高,在市政基础设施中居于高位,因此对其质量需求也是比较高。不过由于户外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以及突发状况,所以对市政基础设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致使其有较大的损耗或者缺失,因此而为市政工程维护也增加了不小的压力。因此,为了促进市政基础设施运用的高效,新时代下市政单位必须要高度关注对市政基础设施的养护及管理。
2县城市政基础设施的现状
        2.1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城市
        虽然我国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具备一定规模,但截至2017年底,相比较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在人均水平和普及率上仍存在一定差距。除人均道路面积略高于城市,县城在水系统、能源系统、绿地系统和环卫系统等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的代表性指标均落后于城市,其中供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地率均落后于城市4%以上,在集中供热面积和燃气普及率上与城市还存在明显差距。
        2.2监管职权缺位
        在市政基础设施管理过程中,不仅仅涉及通信、电力、供水、燃气、绿化、城建等多个相关部门,同时也要对城市内的人口、治安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但因为没有统一的建设规划和管理,造成多个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各个部门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没有做好统筹规划,导致管理模式混乱,需要管理的地方没有部门进行管理,不需要管理的地方的同时会有很多部门进行管理。
        2.3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建成历史长、原设计服务人口少、原有建设标准低、改造难度大等原因,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老旧破损现象严重。县城市政基础设施由于维护投入不足等因素,安全隐患尤为突出。尤其是地下管线设施,情况不明、底数不清、质量和运行效率低下问题普遍存在。以供排水管网为例,2017年县城供水管道漏损率高达13.8%,导致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也构成爆管和道路塌陷隐患;排水管道中合流制管道占比达到26.8%,管道现状水平大大低于新修订的国家设计标准要求,缺乏调蓄空间,导致大雨时排水不畅、内涝频发。


3推进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强化县城市政基础设施的系统化建设和管理
        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一要以解决“交通堵不堵”“水体臭不臭”“垃圾多不多”“空气好不好”“绿地多不多”等民生关切问题为着力点,做好市政基础设施系统与局部、建设与管理、需求与时序、地上与地下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工作,同时加快对县城老旧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促进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全面发展。二要不断完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改变目前市政基础设施“按条分割、缺乏统筹、各自为战”建设管理方式,强化市政基础设施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体系效能。
        3.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市政基础设施养护、管理均需大笔资金扶持,如此方可保障技术、设备、工艺的科学和先进。所以要不断加大对市政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降低维护和管理的承载压力。市政基础设施所需资金主要源自政府财政,相对来说渠道不够多元。而伴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工程建设必然对资金的渴求度越来越高,而因此伴随的管理和维护费用也会显著增长,如此对政府资金也产生极大考验。这种状况下可以不断拓展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资金来源,强化和西方国家市政建设的互动和分享,参考有效经验,实现转型。
        3.3引导公众参与监督市政管理
        公众参与是设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城市生活的主人是居民,城市发展意义是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城市的市政设施管理需要围绕“以人为本”原则。鼓励居民对城市建设设置期望,而政府则对公共期望进行实现。同时,在设施管理工作中应采集、分析、满足公众需求,结合具体情况完成决策工作,鼓励公众参与项目监督,将大众参与模式转变为政策引导,得到更多群众和市民的接受。此外,对于居民反对的政策议程,建议通过公众参与形式加强居民对该政策的理解力,借助热线电话、在线对话、公众论坛、民意调查、价格听证、决策听证等公众参与形式,优化县城设施管理的质量。
        3.4提高管理人员能力
        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关乎市政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因此,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人员在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更好提升效率,体现管理水平。在实践中,首先应当对管理人员加强教育,使其拥有丰富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其次,提高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执行能力是市政基础设施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只有执行能力到位,才能保证既定的管理目标和管理任务落到实处,促使管理者认真履行相关职责和义务,提高办事的效率,接下来还要培养管理人员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管理人员不仅是相关政策的执行者,也是传递者,这样的工作特点,决定了管理人员在发展业务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有协调和沟通的能力,才能保证每一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保证信息和指令传达的准确性,从而使市政基础设施良好运行。
结束语
        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新时期的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应找准问题、补齐短板、提升质量、提高效能,统筹考虑城乡一体化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使县级单元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具备更高的承接人口和产业的条件,助力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兀云飞.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与对策[J].居舍,2018(14):184.
[2]彭祖祥.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债券融资及建设征地补偿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8,44(01):180-184.
[3]唐俊.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前期档案收集的实践与对策——以南京河西新城规划建设为例[J].档案与建设,2018(02):82-85.
[4]熊舟.基于绿色理念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4):46-47.
[5]沙杰.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成就、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6):165-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