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在城市建设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加强生态城市规划非常重要。
关键词:健康城市;城市生态规划
引言
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城市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其不仅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更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生态城市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综合考虑为重点,加快推进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在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优化和改善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1生态城市规划及其特点
从广义上而言,生态城市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从狭义方面来看,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概括而言,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力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因此,从生态城市概念分析可以知道,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涉及的空间要素非常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从本质上而言,城市规划突出抽象性和数据化,强调图形化与具象化,在具体设计中,两者结合不仅包含建筑与景观设计,也包含城市实体布局与居民社会心理等要素,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城市规划涉及的要素也越来越多。整体而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①自然生态化。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在规划设计中,通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提高城市空间结构分布合理性,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②经济生态化。在产业体系建设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通过科学技术的合理使用强化生产清洁和文明消费,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同时,重视资源再生和利用发展,提倡可持续发展。③社会生态化。生态城市体系下,教育科学文化水平较高,倡导生态价值观,人们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也较高。
2城市生态规划的现状与问题
2.1忽略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指生态系统提供的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系统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能反映生态系统承受外部干扰并自我调节的能力,是一个整合的、持续的指标。它取决于人类的资源利用方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决定着一个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承载力研究的重要目的。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即生态赤字,意味着恶化的生态环境和衰退的生态承载力。曾有预测结果表明,如果持续生态赤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将会导致几十年后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耗竭。只有作为纽带的人类主动做出改变,着手采取措施防止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才有可能维持较高的生态承载力水平。城市发展中,人们往往忽略生态承载力,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产生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不仅制约了社会继续发展,而且危及了人类自身。城市发展应与生态规划相结合,生态优先,在生态承载力范围内发展。
2.2大气污染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工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会伴有粉尘等危害气体,除此之外,在现代城市中汽车越来越多,交通流量很大,使得汽车的尾气排放也越来越多,以至于二氧化碳指数上升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此外,各种材料在建筑工程之中也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如果不加控制地使用各种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粉尘、二氧化硫等,这些物质会流通到空气中,从而造成空气污染。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煤烟型,容易造成粉尘、酸雨等危害。
空气之中污染物严重超标,影响空气质量,造成温室效应,这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保护好居住的环境,以免环境对人类的危害。
3完善的城市生态规划策略
3.1动物、植物、微生物是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
生态系统是由数以百万计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周围的泥土、空气、阳光等)构成的一个稳定的综合体。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彼此联系、相互制约。而生物的丰富度、数量、组成结构、空间分布等是生态系统构成的基础,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生物系统,它具有十分巨大的经济价值。如可作为食物、药材、燃料等原材料、作为农作物、家畜进行培育;可维持生物圈的功能、生物链的运行发展;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抵抗自然灾害和外来物种入侵;保障了人类生活环境的稳定和各类活动的进行。但由于人们认知和意识的限制,严重破坏生物系统,滥砍滥伐、捕杀动物,导致濒危物种数量急剧增加、植被覆盖率锐减、资源急速消失等环境问题,直接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的建设规模、规划布局、污染情况、人工生态系统状况都会影响生物系统,因此对生物加强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应将其纳入城市生态规划和健康城市的研究范围中,作为专项规划重点讨论。梳理生物体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协调好城市与生物、生态系统的关系。
3.2注重环境保护全局谋划
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城市规划应以环境保护为重点,开展规划建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在城市规划之中,要清楚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城市人口规模、自然条件和城市人均面积标准是以城市土地利用总量计算为基础的。整个规划要针对全市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长期进行。对新建项目进行审查,加强环保业务评估,对地形、地质、水系等项目的网站进行调查,运用全新技术、全新思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必须实现环保业务的有效开展。
3.3构建完善保护制度
有效对法制建设进行加强,可以遏制城市规划之中的诸多生态问题。因此,在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时,应根据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当地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弥补漏洞,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完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工作要立足城市现有环境条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坚持预防、综合防治、统筹兼顾的原则,防止一切影响生态环境均衡的情况发生。鼓励公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境决策、影响评价、执法监督等活动。坚持制度、清楚大众参与方式方法、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落实规划。
结束语
在生态城市中建设环保工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能促进人与质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大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在最大成上的被利用也是十分重要的,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城市相互结合起来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含义。
参考文献
[1]孙万刚.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3499.
[2]荆晨.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实践[J].节能,2019,38(10):117-118.
[3]刘坤娇.环境工程建设在生态城市中的实践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21):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