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引起肾脏损害的抗生素

发表时间:2020/7/21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月4期   作者:吴英
[导读] 易引起肾脏损害的抗生素

吴英 
 (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四川阿坝州611830)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和排泄器官之一,最容易受到药物的伤害。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当,则会引起肾脏损害,导致肾病发生,尤其儿童和老年人发病率更高。
一、抗生素损害肾脏的途径
1、直接毒性
    即一些抗生素在肾小管中的浓度过高,达到了中毒浓度。这时抗生素就会损伤肾小管的管壁。肾小管是肾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损伤肾小管,就会损伤肾功能,最终导致肾衰竭。
2、过敏反应
    某些抗生素会引起过敏反应,产生大量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就会形成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肾间质里。肾小球、肾间质受损,则会导致肾功能损伤。
3、析出结晶
    有些抗生素在尿液中溶解度小,容易析出结晶。这些抗生素结晶会堵住肾小管,导致尿液无法流通,破坏肾小管的管壁,最终损伤肾功能。
4、蓄积中毒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抗生素对肾功能的威胁更大。这些患者的肾排泄药物比较慢,抗生素就会在血液中蓄积,达到中毒浓度,加深肾功能的损伤。
二、易损害肾脏的抗生素
1、氨基糖苷类
    这类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静止期杀菌药。临床中发现,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很强的肾毒性、耳毒性及耐药性,6岁以下儿童禁用。其中,对肾脏损伤较大的几种氨基糖苷类药物依次为:新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链霉素、异帕米星(按肾毒性由大到小排序)。[1]
2、磺胺类
    磺胺类药物有复方新诺明、磺胺嘧啶,它的优点在于性质稳定、抗菌谱较广、使用简便,但是主要经肾脏排泄,因而对肾的毒性较大。虽然,磺胺类药物对肾脏的直接毒性还没有被证实,但它可导致结晶性肾病、血红蛋白尿症、过敏性肾损害。
    预防磺胺类结晶损害肾小管,可以加服柠檬酸盐、碳酸氢盐;大量饮水。当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老年患者、过敏的患者还是不要使用磺胺类药物了。
3、多烯类真菌抑制剂
    虽然两性霉素B是抗真菌制剂中起效最快、效果最好的药物之一,但是,超过80%的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后产生了不良反应,包括多尿、肾功能损害、低镁血症、低钾血症,等等。不过,近年来的一些改良剂型减小了这类药物的肾毒性。
4、头孢类
    头孢类药物目前已经出了四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肾毒性最大,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肾毒性最小[2],仅仅高于青霉素类抗生素了。
5、青霉素
    一般而言,青霉素经过肾脏后,很快就会随着尿液排泄到体外,不会在体内大量蓄积,直接毒害肾脏。但是,大量使用青霉素后,青霉素就会毒害肾脏;而且,一些患者对青霉素过敏,使用青霉素后就会产生1.2中提到的损害(过敏反应),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3]。
    经常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青霉素药物有青霉素G、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甲氧西林、美洛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等等。


三、损害肾脏较少的抗生素
    常言道,是药三分毒。由于肾脏是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之一,常受到药物的损伤。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抗生素完全不损伤肾脏。但是,不同药物对肾脏的损伤方式、程度都不同,因此可以“五十步笑百步”,尽可能选用对肾脏的损伤较小的抗生素。
    青霉素钠是世界公认的、对肾脏损伤最小的抗生素。只要患者不对青霉素过敏,多多喝水就可以迅速地将青霉素代谢出人体。而且,青霉素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价格也比较便宜。青霉素类抗生素虽然还有一种“青霉素钾”,但是青霉素钾对肾脏功能的要求较高,不适合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
    青霉素钠之后,就是亚胺培南。而且,亚胺培南配合西司他丁使用时,既能增强其稳定性,又可进一步减轻其肾毒性,常常一起注射。
    第四代头孢,如头孢克定、头孢吡肟,纠正了前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对肾脏的损害也相对较小了。当然,中毒肾衰的患者还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此外,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也比较容易代谢出人体,但也不适合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四、正确使用抗生素
1、避免感冒发炎
    没有一种抗生素完全不损伤肾脏,因此,使用抗生素的上上之策就是不要使用抗生素,也就是说不要感冒、发炎。为此,我们要适量锻炼,来增强自身的体质、抵抗力;还要规律、健康地作息,不要晚上熬夜、白天不起;以及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不干净的食物、喝不干净的水;最后也要注意避免感染传染病,比如外出戴口罩,在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勤换,等等。
2、种类要少
    有些人得了感冒,就同时服用多种抗生素,以为药物越多、好得越快。实际上,每种药物都有毒性,可能使病菌产生耐药性,药物之间还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因此会带来更多毒副作用。一些肾衰竭患者就是这样患上肾衰竭的。因此,一种抗生素能治疗的疾病,就不要用两种。
3、不随意更换药物
    一些患者在服用抗生素时,急功近利,一种抗生素还没有起效,就认为这种抗生素没有疗效,换用其他抗生素。但事实上,抗生素起效都需要遵循一定的给药途径,并且需要一定的疗程和时间,必须坚持服用够。如果频繁地更换药物,只会损害身体,提高病菌的耐药性。
4、不随意停药
    一些患者比较排斥抗生素,所以,被迫服用一段时间抗生素药物后,自以为病好了,于是随意停药。其实,这样可能导致“旧病未愈,必将复发,其势更烈”,结果更难治好了,反而还要用更多的抗生素。
参考文献
[1]诸玲玲,孟现民,张永信.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发展历程[J]. 上海医药,2011,(07):322-326.
[2]詹尧平, 王维, ZhanYaoping, et al.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肾脏不良反应的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 2015(22):3398-3400.
[3]肖相如. 哪些抗生素可致肾损害[J]. 大众健康, 2003(10):38-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