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其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电力资源,因此,电力系统必须要保持稳定、安全的运行状态,才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极为普遍,是当前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优质的电力服务。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
1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的基本内容
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信息技术的融入,从而来尽最大可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对智能化供电的需求是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的主要应用形式。输配电自动化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的高速运算功能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数据化功能,解决了人工无法轻易实现的数据分析处理,智能化程度相当高。同时,输配电自动化不需要复杂的人工操作,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的便捷性,不但能大大拓宽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的管理范围,更使得输配电的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网络系统自身带有的严密的运算程序,提升了整套系统的精确度之余,更能在计算范围内自动处理一些突发问题,从而使电力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与安全的服务,促进企业自身和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
2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中存在的不足
2.1电力输配工作缺乏尖端技术
尽管这些年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电力输配电工程有了非常大的进展,无论是输电还是变电都已经达到掌握领域的最高层次,不过总的来说相对于欧美国家我们对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的研究仍然处在启蒙阶段,缺乏尖端输配电技术使得电力企业的供电无法达到深层发展,尤其一些用电精密机械还需要从外观进口,否则仅凭国内工业制造业的产出还不能满足中国庞大的用电需求。
2.2缺乏科学管理体系
电力工程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体制,国家电网属于国有企业,各项环节受国家规章制度约束,从总体大框架上看制度无可挑剔,但是输配电过程是工人操作的过程,在很多细化的实际作业中没有非常有效的管理体制约束。甚至有地方领导仍有计划经济的残留思想,从长远看,不利于电力企业的人才管理和物资分配。
2.3复合型技术水平落后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科学技术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包括了自动化技术,但其在输配电与用电工程中的运行项目起步较晚,相较于其他国家电力自动化进程稍显落后,复合型的技术手段还处于缺乏的状态,不将输配电与用电工程有效地结合起来。例如,当需求电力的用户不断增加,此时其用电量的压力也不断地增大,没有复合型的技术手段,易产生不稳定的状态,自动化技术对其控制性还不完全。因此现有的自动化技术不能有效地保障和满足用电的自动化进程,还需要加强技术的研发和设备的投入。
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
3.1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受到管理理念的影响,因此为改变这种现象,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管理理念的转变,提高电力人员的管理能力。我国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求电力企业的发展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保持一致,突破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转变管理思想,实现观念创新。电力企业在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要以电力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在技术的应用中,加强技术管理,保证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实现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科学管理,逐步完善电力系统的功能,加快推进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的智能化发展。
3.2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引进
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的发展中,自动化技术是关键,因此,电力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实现电力企业的创新与改革。
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利用能够为输配电与电力工程提供重要的技术条件,保持供配电的高效与稳定。另外,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其具备一定的技术研究条件,要积极进行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的研究,比如加强技术研究的资金与设备、人才等的投入,积极借鉴最为先进的技术成果,将先进技术加以分析与研究,实现技术创新。
3.3引进专业的技术,创立系统的理论
由于我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自动化技术运用项目起步相较其他国家较晚,与他国的自动化技术与理论知识还有明显差距,加上我国之前过于专注工业的发展而对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发展支持较少,导致了我国自动化技术运用的发展缓慢。因此,国家需要加大对在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钻研力度,加大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自动化技术,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粨”的理念,进一步完善自动化技术的系统理论知识,最大限度去提升自动化技术的水平。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紧跟国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积极引入新的自动化设备,根据自身企业的实力,去运用适合自身运营的高效自动化技术,制定一套企业自身的自动化技术理论体系,以此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进而推动我国输配电与用电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升级与发展,以实现电力行业自动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新状态。
3.4建立健全的输配电工作的管理体系
提高输配电与用电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水平,不仅要注重技术层面的改进,更要加强对专业性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掌握理论知识和拥有输配电操控经验的高级人才,对于输配电环节中管理和操作工作的展开有积极的影响。在构建管理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制定电力行业的规范与准则和减少输配电管理方法中的漏洞,同时具备专业能力的管理人才更能兼顾到输配电系统与区域需求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更加合理的管理措施,为电力系统的运作不断注入活力。
3.5强化用电高峰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每逢用电高峰对电力输配都是极大的考验,电力企业领导层要有充分的认识,对当前地市每年用电高峰的参数进行总结,以此为基础对今年的用电情况进行预设,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同时,鼓励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工作人员在高峰用电期间需认真记录各项数据,为明年后年用电高峰的提前预设提供可靠支持。
3.6有效应对的方法,降低环境的影响
输配电与用电工程极易受到外部温度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自动化技术时也应该考虑在内。温差的变化会影响人们对于用电的需求量,对我国的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挑战,会造成不稳定的现象发生。在此情况下,企业所采用的自动化技术,需要考虑能有效保障电力能源输送的质量、安全与稳定,要及时更新自动化设备,以此减少电能的浪费。与此同时,电力企业还需要制定高温天气的预防措施,定期进行模拟演练,以此提高故障解决的效率,管理人员也需要实时监控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与用电工程中的运行情况,以此来保障电力输送系统的运行安全与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运行具有很多的优势,能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与效率,也能有效地保证输送的质量与稳定性。但是目前由于起步较晚,自动化技术在输配电与用电工程中的运用还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从人员角度、技术角度、理论角度以及环境角度出发,去提升和改善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只有保障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才能更好地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自动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旺国.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维护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8(20):154.
[2]沙军泉.电力工程输配电与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技术[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08):204~205.
[3]姜治国.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25):77~78.
[4]王桦.输配电及其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研究[J].科技风,2018(2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