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第6期   作者:郭燕强
[导读] 化学的基本成就是指通过化学教育接受化学课程培训的中学生的能力和特点。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王寨中学  郭燕强   235261

摘要:化学的基本成就是指通过化学教育接受化学课程培训的中学生的能力和特点。包括宏观分化与微观分析、变革与平衡的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等。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过程。目前,促进学生基础素养的进程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这一进程已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基础素养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它不仅是化学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中生化学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高中化学课程教育者,在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中,高中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让学生切实掌握知识,不断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注重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实验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学术水平考试应以实际情况为测试载体,教学也应如此,才能使化学从生到死。教师应设计教学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敦促学生从化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用化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化学语言解释现实世界。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创造有利于学生建设性意义的情境,并考虑创造情境是设计的最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热爱化学。如在讲氯气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可先演示两组实验:①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②氯气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通过两组实验现象的比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却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通过思考会想到:这一定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由此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二、合理展开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是实践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利用实验教学,学生将掌握化学领域的重要知识和核心知识。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很好的实现了全面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主要内容的难点选择和破解是实验教学设计的技术和战略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进行具体的实验设计。首先要考虑到高中生年龄阶段知识储存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实验教学设计以教科书为基础,高于教科书。创新化学实验是一项探索性实验。以“氧气中铁丝”为例,实验简单方便。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火星现象使许多学生对化学反应实验的出现有了深刻的记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大多数化学教师都指导学生做这个实验,但没有解释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组织学生探索实验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金属的主要特性,如铁,铝,镁和其他重要化合物,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当电线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什么星星闪耀?”这一实验探究问题。这种实验设计不仅满足了教科书必要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动手热情
        目前,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许多学生实验能力差,无法完成化学实验任务。通过分析和总结,影响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首先,对化学课堂教学中学到的内容的理解是不够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通过自身能力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


其次,一些化学教师习惯于在化学实验教学时采用大规模的策略去演示化学实验或者在实验教学中地位过于突出,没有引导高中生自主参加实验过程,导致很多学生依靠观赏实验来掌握实验教学内容,他们的操作能力不强,信心不足。还有就是硬件设施方面,教育的硬件设施是与经济实力成正比的,我国各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东南沿海一带教育软实力和硬件设施都处于较高的层次,而西北内陆由于经济情况,硬件设施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尤其是化学这种实验学科,各种器材、试剂都很昂贵,因此很多学校只能为学生提供部分实验操作机会,更多的没有条件实行。所以,学生由于地域的不同,实验操作水平会有一定的差距。
        四、教学活动多样化
        化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不应该拘泥于说教,更不应该局限于传统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它应是丰富的、多样的,具有探究性的,这样才能让好动、活泼的初中生更好的学习,也才能使初中化学课堂充满活力。所以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多种方式结合起来,灵活穿插运用,以此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化学中的实验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点进行记录,理解。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增添课堂活力,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当然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激活学生思路,丰富学生思想,让学生发现更多思考问题的方向,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互助解答,合作学习,互相促进,一起探索知识的真谛,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这样还能增添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化学教学。
        五、设计微型化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许多化学实验通常只需要观察化学现象。只要在实验过程中不限量都可以观察到这种现象,就没有必要使用太多的化学药品和原料。然而,在目前的许多实验操作中,使用的化学品远远超过实际需求,尽管可以更好地观察到这种现象的实现,然而,它导致严重的浪费,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实验的成本。同时,它可能会增加实验室的环境污染。所以,在这些定性实验中,可设计微型实验。所谓的微观实验是在实验过程中用最少量的化学物质和原料完成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微观实验的选择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化学药品和原材料,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操作,并使我们能够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卤素元素还原实验中,通常情况是不同的卤素元素分别与其他卤素化学物质反应。通过实验现象来判断还原性。操作更麻烦,需要更多时间.在将其改进为小型化实验后,可以更好地解决该问题。不仅可以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化学原料,大大降低实验成本。
        结束语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下教育的重中之重,要让学生具备科学的探究意识和推理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应多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会获得满足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能力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也滿要教师在实践中持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确立适应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与必备品格。
参考文献
[1]徐伟.学生综合素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100.
[2]胡开南.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2):46-47.
[3]陈丽东,刘江月.核心素养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探讨[J].广东化工,2019,46(15):235-236.
[4]王冬梅,王瑞,杨小燕,郑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J].广东化工,2019,46(14):218-219.
[5]李兴德.在中学化学生活化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